中国式忧郁(一)
嫦娥的出走
嫦娥故事最早来自于一本叫《归藏》的书,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最早记载是屈原的《天问》和刘安的《淮南子》。但都说得不明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嫦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然而在这样一段极其简略的叙述中,我们也隐约听出了古人对于这种“大胆的出走”的评价。一个“盗”字,暗含某种辛辣的讥讽。对于本不属于自己的“成仙机会”的恶意争夺暴露了女人的贪婪和自私。在鲁迅的《故事新编—奔月》中,嫦娥的自私自利受到了激烈的批评,而羿被塑造成一个处境艰难、性情落寞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人物。对羿的同情反衬着世人对于女人无情背叛的强烈不满。
除了本性的贪婪和成仙的急切,还有什么让一个女人愿意放弃自己的爱和家?那样匆忙和决绝的出走是不是隐着什么难名的苦衷。在张衡的《灵宪》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嫦娥在窃药奔月之前受到了巫师有黄的神秘指引,有黄给她占卜,说他将要离开这黑暗的世界,独自到遥远的西方,还鼓励他不要害怕,勇敢地去吧。嫦娥的问卜似乎更像是心怀着难言的痛苦和矛盾。眼前的黑暗世界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注意到在有关羿的神化里,还有这样一些关于他和妻子嫦娥关系的揣测,因为与河伯妻子洛嫔有染,嫦娥和羿之间的感情可能存在着巨大的裂痕。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因为爱的破灭,这个备受痛苦折磨的可怜妻子被迫选择了出走。
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真正出走精神的国度里,嫦娥的痛苦而辛酸的无奈选择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嫦娥故事更多成为大胆争取自由的象征。然而和白娘子、织女、七仙女等神话形象的遭遇有所不同的是——她们的勇敢抗争纷纷成为短暂幸福生活的开始,而嫦娥的出走换来的确是更漫长更无边的凄凉和孤独。
有人说,嫦娥独守寒月的千年孤独是世俗社会对于大胆出走的女人的惩戒。还不如说,是女人勇敢走出那一步之后的窘迫和尴尬。她到哪里去!它又能到哪里去!
[ 本帖最后由 种纸山房 于 2008-11-2 13:10 编辑 ]
走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em4 em4 也许嫦娥zheng 在享受孤独呢 ,她本来就是天上的仙女,是后羿害她到了并不美好的凡间
她后悔了,就索取自己应该的本来面目 调皮地偷自己男人的药 返回她的本来世界
让后羿这个凡人相思去吧em11 em11 em11 em11 em11 em4 em4 em4 em4 em13 em13 face18
[ 本帖最后由 史教授 于 2008-11-2 14:11 编辑 ] em1em1em1em1 远离人间才是嫦娥的优美传说! 后羿死了 而嫦娥永恒
吴刚捧出桂花酒em11 em11 em11 em1 em1 em1 em13 em13 em13 后羿能射落九日,难道奈何不了月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