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石 发表于 2010-4-13 12:50

因此,形式构成固然是一种有特定意义的艺术主张,注重形式形态及其整合。有如舞蹈的编排设计。你可以编出一个好舞来。可是要是请了一些不太好的dancers,例如不太会跳舞的人,或者形状太差的舞者,那这个舞可能也没法打动人。换一个舞者,例如杨丽萍,即使同一个舞,却满台生辉了。

金沙石 发表于 2010-4-13 12:53

同一个构成,不同的执行者,效果差的厉害。同一张设计,不同的施工队,做出来的建筑,质量天差地别。

金沙石 发表于 2010-4-13 12:54

这是我对形式构成的理解。

金沙石 发表于 2010-5-2 10:20

http://www.shufa.org/bbs/viewthread.php?tid=130571&extra=&page=2

没有写过唐碑,不太清楚是什么版本的。我贴那个上来,是想比较一下,近似的形态里,到底是什么让人感觉差别那么大,以至于原作墨本(虽然是照片)比残缺的碑拓还少感染力。

即使是宋拓,也已经去唐数百年。欧阳为隋末唐初人了。

我试图分析一下,请教一下陈先生。我最近纳闷的事情,是所谓形式。像田这样在形态上下了这么好的功夫,结构上和欧阳的已经如双胞胎,或者更好也未必,精熟的程度相近(?),但结果却还是缺失了让人感动的东西。比起欧阳原作,在我们的想象里,这差别就双倍的了。即使是从残缺的拓本,芒角已经磨损,我们还感到欧阳的力度,但是从田那里,感觉不到。也许这里有“维纳斯雕像”那种残缺给人增加了想象空间的的充分,但用笔的差异,恐怕是致命的。一个没法发力,瘦而不硬,一个即使看不清楚芒角,却仍然力透纸背,说明发力的成功。挥毫之不同,即使结构极为相似,也差别这么大。这不是“失之毫厘”的问题,而是“差之千里”的事情。在“毫厘”上下功夫,实不如在“千里”上留意。这也是古人孜孜以求“笔法”的意思吧。

创作以意行,是独立自主的体现,模仿则是对他人的依赖。
如果田在楷书创作方面能独出机杼,又另 当别论。看似寻常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创作与模仿看起来的效果近似,可两者终有云泥之别。
曾惊花落 发表于 2010-4-30 13:27

金沙石 发表于 2010-5-3 21:49

李世民:

"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http://www.yingbishufa.com/zhuanti/ldsl/zhiyi.htm

也许时代很不同,对于形式的追求,有所不同。但唐太宗所说的“形势自生”的观念,也并没有照顾到形态、形式。

鬼谷伐谋 发表于 2010-5-16 18:11

如何惊艳登场呢?

金沙石 发表于 2010-5-18 14:17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11-5-30 16:52 编辑

这个问题,问女生,都比我们清楚。各人自有办法,到底那种适合,就看自己用心了。其实创作起来,沃兴华的形式构成,还是可以参考的。我写这个,只是想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提法,这种提法又为什么会“流行”。还有,它到底可以做什么。

共产党员 发表于 2010-9-9 11:16

谢了顶顶顶

laoyou 发表于 2011-2-27 19:19

棒棒棒{:1_107:}

金沙石 发表于 2011-5-30 16:57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11-5-30 17:29 编辑

形式构成,可以归入‘章法’范畴里面吧?   我以前不太理解有人说的‘笔法决定章法’这样的话。现在久不读书论,不记得是什么人的高论,还是我自己脑子里的臆想。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形象,形式,形式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