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科 发表于 2010-11-22 18:43

一一欣赏完毕 若能收到一本作品集学习 感激不尽

云鹤道人 发表于 2010-11-22 22:00

em1em1em1em1

WWWWWW123432 发表于 2010-11-22 22:07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精神面貌的物化方式,是与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密不可分的。
以“二王”为代表的魏晋书法,是中国书法乃到整个中国艺术的最高典范。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已不仅是一种书法,而是一种艺术法则、一种精神风范。这种法则与风范,如今重新为我们所重视、所效法。
先生即是一位魏晋书风的追随者。在朝朝夕夕的心摹手追中,逐渐接近古人,并且逐渐找到了一种显现“自我”方式。当代书法能让人静心品读的作品不多。因为喧嚣与浮华,让本该属于雅事的书法艺术充满了焦躁与不安。先生的书法创作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充满了技艺的娴熟,品味的高雅,智慧的彰显,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
先生行草作品有
一股“清雅”之气,一切自然天成,归于原本。已入化境。
取法魏晋二王书风,徜徉在晋唐气度与宋元明人的风韵之间,长期得魏晋二王笔墨风格的滋养,已得名士风度。蕴藉**,挥洒自如,不拘小节.气息高古清雅,散发着浓郁的书卷气!在平淡中玩出大味道,在从容中蕴藉大气势。用笔娴熟,点画腾挪,如兔起鹘落,精准有致,让人感觉其书法的线条就象是体操运动员连贯的双杠动作,充满了力与美,张驰有度,极富节奏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总论“辨骚”中评论《楚辞》说:“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意即“虽然汲取熔化经典的意义,也独自创造雄奇瑰丽的语言”。在这里,我姑且借用、引申刘勰的评语“取熔经意,自铸伟辞”来描述张先生的花鸟画语言。
张先生的花鸟画汲取熔化了中国花鸟画传统的经典样式,同时创造着自己清新俊美的个性化语言风格。
在布局经营和设色统调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作品中追求着一种生命勃发的新境界和形式语言的装饰性,在画家的笔下,那些自由舒展的枝干藤蔓、含珠吐翠的绿叶蕉丛与那浓色相斗,飘艳流馨的奇花异葩不仅展示出生命的蓬勃之美,而且展示出精心建构的形式之美。利用对比法则的高手,画面建构之美,形式之独特在于他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有结构上的疏密。前后、大小、远近对比;有色彩上的冷暖。明暗。作品所产生的“幽境”,是画家追求的产物,更确切地说是画家心灵中的产物。大自然之“幽”不经过画家的精微体察、心原悟化是不可能更深切地表现在作品中的。
希望求得一本作品集学习,谢谢。。。。。

残壶 发表于 2010-11-23 10:56

再次拜读学习

谢天勇 发表于 2010-11-23 12:10

em1{:1_216:}

刘石 发表于 2010-11-23 15:24

问候先生!!!

韦鹏 发表于 2010-11-23 15:45

笔墨老辣!!

止渊 发表于 2010-11-23 20:17

评张世刚书法
现在网络发达,让我们有机会通过网络看到很多前人的所没有看过的好东西,也让我们有机会认识许多当代的名家书法,特别是几大重要的论坛,经常举办网络展,并且参与有奖,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积极性,在通过写的过程中,也让自己的笔墨与识见提高了很多。
今天有机会看到张世刚先生的这么多的精妙的书法和国画,是很让我眼睛一亮的,对于张先生,其实是早就耳闻的,当年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在《中国书法》杂志上见到过作品,也记住了这个名字,虽然张先生是东北人,但是书风却不是金戈铁马的豪情万丈,反而是江南流水的儒雅**,书追晋唐,又下探元明,心无旁骛,专情于兹,近来他的笔墨又加入简,淡,清,空的禅意,这样的笔墨,是我很喜欢的,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笔墨,没有视觉冲击力,展厅效应不吸引人眼球,但书法之事,更多的还是书斋中物,更多的是自己心性的流露,自己意绪的抒发,自己高兴是最重要的,而且这样的笔墨,摊开在书桌上,细细品赏,还是非常能打动人的,笔致飘逸,带着流动的美。其实我也一直在寻找,在感受这样笔墨的美妙,因为只有笔墨的美妙,才能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的心,我觉得这样的笔墨,是自然的,不做作,不追求刺激,而是真真切切从心底流淌出来的。

王砚堂 发表于 2010-11-23 22:54

{:1_192:}{:1_192:}王如刚求赠张老师签名作品集{:1_193:}:curse:期待!!!{:1_213:}:sleepy:

书法人生宝恒 发表于 2010-11-24 10:05

书画具佳!
页: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查看完整版本: 【名家近况】张世刚(2010.11){20本签名版作品集赠送热心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