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上 发表于 2010-12-29 15:32

《张牧石印谱》出版


《张牧石印谱》近期由《百花文艺出报社》出版

大运河上 发表于 2010-12-29 15:34

大运河上 发表于 2010-12-29 15:34

大运河上 发表于 2010-12-29 15:35

大运河上 发表于 2010-12-29 15:39




大运河上 发表于 2010-12-29 15:43

本帖最后由 大运河上 于 2011-1-4 12:00 编辑

后                记2008年由我与师弟毕恭为张牧石先生整理的《篆刻经纬》一书,在2009年出版后,得到先生首肯,故在今年初又命我二人整理先生以往印作,准备刊印流布。张牧石先生1928年生于天津,其父为海关高级职员,家境丰裕。大约在先生15岁前后时,家里购买了一处落败富户住宅。其宅内一小房间的夹壁墙中藏有一批石章、砚台等文房用品,由此引发了先生对篆刻的兴趣。经过一段自娱式的篆刻实习后,由先生的邻居——天津名士冯璞(孝绰)先生之介,拜在篆刻名家寿石工先生门下。自此先生浸淫篆刻至今近七十年。学印之初,寿先生指以先生门径:一要学习文字学,辨析源流,避免用字乖谬。二要学习汉印,筑实基础。先生遵寿师之嘱,临习了大量的汉印。过了一段时间后,寿先生又根据先生的兴趣和气质建议先生学习黟山派黄牧甫。恰此时,天津名书家张谦(国威)先生又转让先生一部民国时珂罗版《黄牧甫印谱》。得此印谱后,先生更是朝夕临习。时北方学黟山派者甚少。故后来容庚先生观先生印作后,甚为激赏,慷慨将自己秘藏的原拓本黄牧甫印拓借与先生临摹学习,奖掖之情可见一斑。六十多年来,先生治印过万,但由于历经浩劫和多次搬家等原因,印拓多已散失。这本印谱收录的印拓是从先生已刊行的《张牧石印谱》、《张牧石印谱续》、《张牧石艺略》和近年新作中辑选的。共352方印章,66帧边款,并附有早年临摹黄牧甫之作15方。这三百多方印章,大致可涵盖张先生三个时间阶段的创作特点。第一阶段是六十五岁之前,因先生曾大量临摹黄牧甫印作,故其用刀爽利、劲健、精准,篆法于大气中含有黟山派的巧与俏,如“十五好剑术”(第1页)、“施蛰存印”(第5页)、“俞平伯”(第10页)、“伯驹”(第10页)等,表现的是精严、华丽的特点。第二阶段为六十五岁至七十五岁这一时期。这期间的作品呈现一种壮美、雄浑的面貌特点,并多有取法吴昌硕意趣的作品。如“看剑庼”(第88页)、“草长莺飞”(第85页)、“日利长年”(第86页)、“邱园弟子”(第119页)等。第三阶段为七十五岁以后至今。先生近年创作已进入一种从心所欲的境界,不拘于法度,而法度自存其中,而且苍茫朴茂,不拘一格。如“夏裕翚印”(第181页)、“怡园风月”(第190页)、“颐海”(第191页)、“君子不器”(第194页)、“会心不远”(第195页)等。值得一提的是,印谱中收录的肖形印,无论是佛像、人物、动物,除偶有化用前贤之意者,多为先生自家面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要兼顾印章的大小、内容等因素,并未严格按时间为序编排。张牧石先生艺兼多能,耽于书画篆刻,旁及戏曲、舞蹈、武术。然所自许者,以辞章推为第一。先生以儒学修身,以佛法养心,以老庄之道处世待人。从不斤斤于名利,戚戚于得失,可谓宠辱不惊。唯勤于艺事,至今已八十三岁高龄仍可操刀篆刻——“丑末寅初”(第154页)一印,即为今年春节时所刻,毫无衰态。我们祈愿先生“寿而康”!由于我们才疏学浅,在辑选、编排、注释等过程中难免有失当之处,请读者见谅!

                                                                                                    赵祥立
                                                                                                                                 2010-09-22

大运河上 发表于 2010-12-29 15:44

大运河上 发表于 2010-12-29 15:45

大运河上 发表于 2010-12-29 15:45

大运河上 发表于 2010-12-29 15:46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张牧石印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