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境 发表于 2010-12-31 22:01

《艺境》2010第3期——芦荻:习字弥源

本帖最后由 艺境 于 2011-1-2 11:44 编辑

芦荻
   妙谛居士,斋号十驾堂。生于河南新郑。国家二级美术师,国家(书画)司法鉴定人。中国获奖书法家联谊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创作中心委员、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河南省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秘书长,河南省青联委员。从事报刊编辑工作14年,曾供职于书法导报社任总编助理,现居北京,供职于《中国书画》杂志社。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并获全国第二届隶书大展三等奖,“高恒杯”全国书法展银奖,第四届中原书法大赛专业组二等奖,第三届中国青少年美术书法大赛特等奖,第四、五届河南省五四文艺奖金奖等。先后六次赴韩国、日本等地进行书画交流访问,并获(韩国)第十三届世界书法文化艺术大展国际大奖。出版有《中国历代书法精选—董其昌》、《傅山草书经典》、《中国历代碑帖临帖指南—华山庙碑》、《汝南王砖塔修治铭》及《中国青年书法家—芦荻》、《十驾堂》、《望岳》等。

艺境 发表于 2011-1-1 16:29

习字弥源文/芦荻人的一生,有许多机缘巧合,有时会踏破铁鞋终无所获,有时却又终缘聚合而心想事成。回想习字经年,许多事都令我感叹诸法归缘。往事如烟。幼时,生活在豫中小城,愚钝难化,不似现在玩童的聪智伶俐。父母忙于工作,在那条件艰苦的时期,也较少顾及我们兄弟三人的玩耍兴趣。虽生活无忧,但那文革尚未结束的年代文化生活的贫乏是共同的。我虽不似周围玩童的调皮,但仍有工厂里的蜡笔和粉笔可以任意涂鸦,在灰色的记忆里也些许有几分亮丽。由于家有两位兄长,发蒙之时便教我识得几个简单的汉字,以至我便尽彰涂鸦之快,门墙桌几都成了我“创作”的场所。由于父亲当时是国营企业的厂长,时常有厂里的职工来家串门,他们便不失时机地“夸奖”我的字有天赋。奈何少时无其它“建树”,这种夸奖多了便使我得意洋洋,终日里信手自乐,好不快意。一直记得,小学时,母亲给我买了一支黑色的钢笔,还专门给我缝制了一个装笔的布套,教导我以后要认真习字,我甚至每天都要搂着钢笔才去睡觉。上小学后,我唯一成绩突出的功课是美术,最喜欢上的课是美术和大字(毛笔)课,最喜欢我的老师当然是教美术的潘老师。于是,从那时起,班里的黑板报和学校元旦的墙报都成了我的“加班工作”。我还时常帮成绩不好的同学在成绩单上模仿签上他们家长的大名,为此得到那些同学的不少好处。也就是那时起,长大成为一个书画家的梦想就在脑海中酝酿。而那是,我小学最大的“官儿”是美术课代表(替老师抱作业本的)。于是,从那时起我便规划了以后上美术专业的目标。上初一开始随王建芳老师学习素描和色彩,课余便有意识地临帖习字。当时非颜即柳,或摹褚遂良,或学古篆今隶,于结体、章法颇事研习。12岁时获得县里举办的首届书法比赛第一名,那种被肯定的滋味犹如昨日。15岁那年,家里由县城搬到了市里,我一直很感谢父亲,他虽然工作繁忙,但一直都支持我去写字画画。尤其是他一人从农村走进了县城,再带着我们一家从县城走进了城市,使我不同于老家玩伴的眼识,使我能较早的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追逐梦想。少年心事当拿云。我不再去学数理化,因为考美术不考这些,整天写字画画间写朦胧诗。我书写谭嗣同的“策我马,拽我裳,天风终古吹琅琅,何当真上昆仑巅,旷观天下云山万古来苍茫。”就挂在我的床头。初中后二年,我获得了三次全市书法比赛一等奖和七次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还获得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三等奖。由于我优秀的偏科成绩,被学校阻止我报考我梦想的美术中专而被省重点高中——平顶山市一中特招。初中毕业那年暑假,我被平顶山市工人文化宫聘为书法培训班老师,以后又陆续在少年宫等处带了三年书法培训,带了很多比我个子高且年龄大的学员。我一边上学一边代课,度过了高中三年。毕业后考进来北京联合大学,学的是服装设计专业,我不喜欢这个专业。几年内都是练大字、画国画、看展览,到美院看进修生们整天潇洒地挥霍宣纸,聆领精蕴,获益良多。毕业那年,我获第四届中原书法大赛专业组二等奖,因为高中时加入了河南省书协,当时也是专业组最小的获奖者。然而,一个人在省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是很长的。“十日风,五日雨。哪见诗书锅里煮”。为了生存,我只能将书法当作业余爱好,入选全国第八届中青展后,一场大火几近烧光了我的全部家当,我便长达五年几乎不再提笔练字。五年间,我创办了“芦荻萧萧工作室”,专做图书策划与设计印刷。后来买了房,娶了妻,生了女。日子稍有了模样后,年幼时的梦想再一次腾上了心头。于是,2005年,重拾旧梦后先后入展了第四届全国正书展、全国刻字展,获得“高恒杯”全国书法展银奖。因为有多年报纸编辑经验,受王荣生先生垂爱,我被招聘进书法导报社。过尽千帆,我终于干上了自己充满热情的工作。进报社后,我加倍认真工作,得到了总编和读者的认可,我渐知尽善难求,只有朔源广流,苦自磨砺,方可得通变之奇。不会忘记在书法导报社工作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跟随王荣生先生,我也见证了报社一步步走向兴盛的欢娱,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点点记忆,使我收益终生。因自小喜欢美术的缘故,己丑夏,我打算提高一下自己的国画技艺。于是拜别书法导报社,打起行囊,来到北京。“我来问道无余物,云在青山水在瓶”。我在这繁华的京城不名分文,只有怀揣的梦。成败随缘。在这里,我离梦想还很遥远,虽然我就在它的身旁。佛说“随缘弥乐”。以前我对“随缘”二字的看法是不图进取之意。因去年在白马寺印乐方丈门下皈依后陆续查看了部分书籍,也思考了一些问题,觉得“随缘”不是梦中注定的意思。赵朴老在《佛教常识》中这样解释“缘起”:“诸法因因缘而起”。指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皆有相对与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气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佛泽》中一位法师这样解释随缘:首先,随缘是一种人生态度。非但不是消极,反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当各种条件具备时,积极争取以达到目的就是随缘。反之,如众缘聚合时而本人不努力不做事,那就不叫随缘。随缘就是要顺势而为,顺缘的是客观条件和时机,是一种积极而明智的人生态度。林岫先生说:所谓徒练手技,终难成艺事,功夫学养皆不负人,若非博综心会,不能辨雅俗、识进退,亦不能足酝酿、得高明。由此,我认为书法之所以为法,不能脱离以艺术自娱或艺术娱人为目的。积学储宝,当不辍于月晨今夕。当去享受书法创作过程的原生态乐趣。所以顺其自然、平常心为事即是随缘,而以不达目的不罢休处事的态度是攀缘。随缘弥乐。我在习字的过程中去体悟随缘。

艺境 发表于 2011-1-1 16:30

本帖最后由 艺境 于 2011-1-2 11:45 编辑

扇面三件,虽然冬天了也可以扇扇暖风

艺境 发表于 2011-1-1 16:30

本帖最后由 艺境 于 2011-1-2 11:50 编辑

对联也来一件

艺境 发表于 2011-1-1 16:30

本帖最后由 艺境 于 2011-1-2 11:54 编辑

国画几幅

艺境 发表于 2011-1-1 16:30

本帖最后由 艺境 于 2011-1-2 11:55 编辑

国画几幅

艺境 发表于 2011-1-1 16:30

本帖最后由 艺境 于 2011-1-2 11:55 编辑

国画几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艺境》2010第3期——芦荻:习字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