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雨轩主 发表于 2011-4-1 11:40

诗人书法家王全聚

诗人书法家王全聚            王炳学王全聚老师不仅是著名书法家、文艺理论家,还是一位在古典诗词方面造诣很深的诗人,现担任天津诗词学会副会长职务。王全聚老师具有很鲜明的诗人气质,尽管已年介七旬,但满头乌发,精神矍铄,诗人的浪漫与坦荡总能在他的一言一行中得到充分体现。跟随王老师十几年,对他过人的诗才了解也最深。才情敏捷,捻句成诗因为诗人的特质,王老师仿佛每时每刻都有创作的灵感与冲动,信手拈来皆是诗。90年代初,他到随州参观了编钟博物馆,馆长请他留下墨宝。他略一思索,便提笔写下一首诗。馆长对他的书法和诗才大加赞赏,当下决定设宴招待,破例领他们到近前参观编钟,并单独为他们一行演奏了编钟音乐,当然也少不了请他留下墨宝。有感于主人的热情,王全聚转天又写了一首赠给馆长的五律:
初做随州客,翻疑祖地游。书君千尺素,宴我九重楼。乐奏红尘远,钟奇紫气悠。地灵兼梦好,一夜会曾侯。一位老书法家说,“书君千尺素,宴我九重楼,”、“一夜会曾侯”这样的句子,既奇特,又自然,很有李白的味道。前几年他到青城山参加一个文化聚会,正值炎暑,人们在仙境一般的院落中乘凉。有人建议让一位女音乐家演奏古琴,每弹一曲王老师必须作诗一首。于是,悠扬的琴声在山中飘荡起来。一曲完成,王老师的诗也早已写完,他朗诵道:青城山顶月如轮,盛夏疑秋树影深。抛却人间烦扰事,静听仙子弄瑶琴。人们想不到他的诗写得这么快,又这么有诗味儿,便齐声叫好。女音乐家弹的第二首曲子如有流水潺湲,白云飘荡,煞是优美,人们都陶醉其中。琴声终了,王老师的吟诵之声亦随之响起:弦间流水指间云,云水清幽洗客心。洗去红尘三百丈,凭君一曲做仙人。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个女同志说:“第一首诗说弹琴的是仙子,第二首我们都是仙人了!”大家都会心地笑了。这时,女音乐家拿出一只埙吹起来,乐音低沉婉转,凄美苍凉,人们的情绪忽然低沉下来。一曲奏完,大家期待的目光转向王老师,好像说“这回不好写了吧”。只见他低声吟诵起来:听埙一曲尽消魂,底事幽咽作苦吟?可是九天歌舞罢,人间回望又伤神?几个问句,写出了大家共同的感受,人们报以更加热烈的掌声。当夜深人们散去的时候,有人还边走边吟诵着“可是九天歌舞罢,人间回望又伤神”的诗句。也许他们会终生记得这段经历和这些诗句吧。王老师的诗可不是只有速度,它们深刻,独到,不像有人写诗一味模仿古人,不关痛痒。诗是表达此时此刻的真情实感和心理的微妙变化的艺术,王老师深得此中三昧。大气磅礴,胸藏千壑王全聚老师的诗总是充满气吞山河的大气和胸襟。他写的文章和古文也有这个特点。如他为孙克刚先生大型画展所写的前言,纯用骈文,对仗严谨,但仍是大气磅礴,真是难能可贵。孙克刚是中国泼墨山水画的创始人,在他从艺60年的时候,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为他举办了大型画展,为表示重视,请王老师撰写前言,文章伊始就高屋建瓴:“墨既泼而千山崛起,法一出而四海景从。“六秩丹青,三千精品;一堂浩气,五岳雄风。先生以耄耋之年,山水呈龙虎之象……”参观画展的艺术家和学者无不被王老师的文采所折服,赞叹不已。那种胸怀和胆魄,如果没有极高的诗人才情是很难写出来的。1992年王全聚到神农氏的故里烈山做客,当地一家出产“神农茶”的茶场请他品茶,邀他题词,他略作思索,挥毫写下了: 烈山往圣已微茫,待客捧来炎帝香。莫作寻常茶水饮,半烹秦汉半烹唐。写一杯茶水,写此茶历史的悠久,竟用“半烹秦汉半烹唐”的诗句,既气象博大又出人意料,真是奇思妙想!显示了作者雄视千古的气度和胸怀。满腹诗书,学养深厚王全聚老师深厚的学养素来被书坛所称道,也很好地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体现。2010年下半年,天津有三座名人纪念馆落成,邀请文艺界名人题词,王老师写了三首题贺诗,都很精彩,从中也能看出他深厚的学识。在《梁崎纪念馆开馆题贺》中写道:
韩子五穷几世修,梁公笔墨傲王侯。世人不识荆山玉,待到识时拜冕旒。诗中将“韩愈五穷”的典故与“和氏璧”(荆山玉)的典故巧妙地镶嵌其中,写出梁崎老先生一生受生活所迫、穷困中坚守艺术追求的德操和必将被后世认可的艺术成就。这首诗中,“韩愈五穷”的典故用的尤其贴切,它出自韩愈《送穷文》,文章说,韩愈备了纸船纸车要把穷鬼送走,五个穷鬼为智穷(恶圆喜方,不忍害人)、文穷(追求个性,不合时宜)、命穷(面丑心美,先人后己)还有交穷、学穷等。穷鬼们说:“正是由于我们,才使你获得了‘百世不磨’的大名。”于是韩愈就把穷鬼“延之上座”。提到梁崎,人们都会为他的穷困潦倒而惋惜,王老师却别出心裁,说他的贫穷是几世修来的福分,这才造就了他傲视王侯的书画笔墨,并总有一天,会被世人推崇。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跌宕起伏,写到了历史、现在和将来,容量很大,而且用典浑化自然,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实属不易。在他为龚望纪念馆题贺诗中写道:佛国称龙象,书坛亦代雄。红尘不到此,肃客仰高风。短短20字,龚望老先生在佛学与书学两方面的造诣以及人们对他的崇敬尽展笔端,令人叹服。诗中“肃客”一词可不是随便下的,它出自《礼记》“主人肃客而入”。肃客是恭敬地把客人引进。如果不知道《礼记》这段文字,很难找到另一个词汇能如此准确、简练地表达作者的意思。王老师在题曹禺纪念馆的诗中写道:意式风情美画屏,凭河有幸望魁星。大才神纵行雷雨,巨著天成振铎铃。谁解壮夫声寂寂,曾闻伐桂斧叮叮。而今闹海掣鲸日,到此恭如拜教廷。把曹禺比作魁星,意式风情区美景如画,凭河而望,有静有动,情随画活,融情于景,美不胜收。“伐桂”点出了戏剧大师一段曲折的人生经历。自《雷雨》、《日出》问世起,曹禺就应该成为话剧界的木铎(《论语﹒八佾》说,仪封人见孔子后感慨道:“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说上天将以孔子为发号施令的圣人),但实际却遭到党内极左文艺路线代表人物的不断批评,“曾闻伐桂斧叮叮”,使曹禺解放后再也写不出那么经典的戏剧了,陷入“谁解壮夫声寂寂”的困境。正由于熟知文坛的这段历史,才使此诗主题如此深刻,感情如此充沛真挚。去年重阳节,某诗社在王全聚家附近的公园里聚会,特约他参加。约定每人以“庚”韵作七律一首。当时王老师爱人去世不久,极为悲痛,还要强打精神陪客人。他的诗曲尽了当时的心态,写得十分深婉:红林秋水会诗盟,重阳襟抱几人同?逞才宋玉歌新句,丧偶黔娄避旧踪。残菊有时能溅泪,荷塘无处不伤情。梁园忍被凄凉犯?强作《芦花醉太平》。 这首诗感情真挚,但又写得蕴藉哀婉绝无直露之弊。用了宋玉、黔娄(战国隐士,其妻同他一起“乐贫行道”)、和梁园(汉朝梁孝王常请文人聚会于此)三个典故,还用了“凄凉犯”和“醉太平”两个词牌名,都浑然无迹,文字少而所指多,极大地增强了此诗的艺术表现力。让人更加敬佩的是他的诗与书法并驾齐驱,都达到很高的境界。他多年担任天津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一职,对艺术的本质有深入的研究,他常讲,任何艺术都需要“四通”:与古通(要深入学习传统)、与时通(要有时代精神),与天通(要上升到道的层面认识艺术),与心通(要表现心灵)。他的书法、诗歌、文章等,都遵循“四通”原则,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温度,有个性,非常真诚地表达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当他把自己的诗写成潇洒流畅,骨力劲健的书法作品时,书法艺术与诗歌艺术交相辉映,不能不使人对他的才华和多方面的修养而由衷赞叹。

注:王全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天津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天津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曾担任天津书协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参与主持天津数届书法展的评审工作。多年来主持天津市数十次学术活动,并担任中国书法艺术节三届学术部主任。曾与白庚延一道出访美国进行学术交流。书法作品应邀在联合国总部展出,成为在联合国总部举办书法展的第一位书法家。


                              2011年3月28日记于墨雨轩

半耕草堂 发表于 2011-4-2 13:27

全聚先生好才情,炳学先生好文章。

墨雨轩主 发表于 2011-4-2 16:12

回复 2# 半耕草堂


    谢谢慧斌兄啊,好久没联系了,春安!多交流。

书乡剑兰 发表于 2011-4-8 14:22

{:1_107:}

大运河上 发表于 2011-4-9 07:59

炳学先生好文!
全聚先生书法好、诗歌好、更是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WUWEI 发表于 2011-4-9 14:47

请上些图

墨雨轩主 发表于 2011-4-11 10:05

回复 4# 书乡剑兰


    谢谢!多指教。

墨雨轩主 发表于 2011-4-11 10:08

回复 5# 大运河上


    承蒙卢老师夸奖。一定多学习,多参与天津书法联盟板块,支持邢老师、卢老师啊。

墨雨轩主 发表于 2011-4-11 10:12

回复 6# WUWEI


    不好意思啊,暂时没有王老师的图片。哪天我整理一下,发一部分。难能可贵的是王老师书法、理论、诗文俱佳,并且已是古稀之年没有吃老本,还在天天研究不断提高与变法,这种精神令我很敬佩。

晋风流 发表于 2011-8-10 19:13

{:1_122:}{:1_122:}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诗人书法家王全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