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4-2 10:01

【名家近况】刘墨(2011.4)——60分钟独家访谈及创作超级视频,精彩回帖赢取作品集!

【名家近况】刘墨(2010.4)——获奖名单公布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166354-1-1.html

【名家近况】刘墨
2011.3 北京昌平刘墨先生寓所
书艺公社SHUFA.org出品



刘墨,1966年生于沈阳,中国美术史硕士、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

从1974年到1985年在沈阳读小学、中学、高中,高中毕业后没有选择进入高校深造,而是选择了自学道路。从1985年到1995年的10年间,阅读中外大量的哲学、宗教、美学、历史、艺术等书籍,从1990年起开始出版著作。1995年,破格被鲁迅美术学院录取为研究生,导师孙世昌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美术史以及中国画论,并在当年承担起全院的“中国画论”一课的授课任务。2000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刘梦溪先生攻读文艺学的博士学位。
近年来致力于经学史、古代学术的研究,紧扣传统思想如何经过创造性的转化之后可以成为现代思想的资源这一主题,并关注20世纪知识分子、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著作有《书法学》(合著,1991)、《中国艺术美学》1993)、《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合著,1994)、《生命的理想──先秦儒家的人格理想》(1995)、《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美术卷》(主编,1998)、《中华诗书画三绝》(合著,1999)、《禅学与艺境》(2002)、《石涛》(2003)、《八大山人》(2003)、《龚贤》(2003)、《国画门诊室》、《中国散文源流史》、《乾嘉学术十论》等,主编、策划图书数十种。此外,在报刊上发表学术评论、书评、随笔等400余篇。小传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名人录》等多部辞书之中。


精彩回帖将有机会获得刘墨先生亲笔签名作品集一册,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
机会就在身边   请不要轻易错过

http://www.shufa.org/bbs/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网站编辑的微博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4-2 10:03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4-8 22:20 编辑

——专题导航——


【视频欣赏】刘墨访谈录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151860&pid=1913043&fromuid=25474

【视频欣赏】刘墨书画创作欣赏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151860&pid=1913045&fromuid=25474

【文字赏读】刘墨访谈录(文字整理/贺进)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151860&pid=1913051&fromuid=25474

探访刘墨先生书房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151860&pid=1913078&fromuid=25474

刘墨文章欣赏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151860&pid=1918262&fromuid=25474

刘墨先生照片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151860&pid=1918263&fromuid=25474

作品赏析(书法长卷)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151860&pid=1918272&fromuid=25474

作品赏析(书法对联)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151860&pid=1918316&fromuid=25474

作品赏析(国画小品、近作)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151860&pid=1918316&fromuid=25474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4-2 10:18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4-11 10:37 编辑


刘墨访谈经典语录:

1、我们的中国学术,是在西方的语境当中来讨论“非西方”的问题。
2、我们现在用西方的学术来分割、来解读、来改写,这种现象使得中国传统学术已经面目全非。
3、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果没有办法来和“五四”之后的那批学者去比。
4、到现在为止,好多书题目很好,买回来一看却总是让你失望。
5、书法严格来说需要童子功,半路出家的可能会写出一种趣味来,但总不是正统的。
6、现在要是有人做“八股文”,别说“六股”,可能“一股”都挨不上边。
7、中国始终讲求“通”,通了之后可以成为“鸿儒”、“大儒”,这是中国读书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8、古人的书法其实就是在传递一种信息。
9、当你把它当成一种文化的时候,也就是说书法呈现为一种文化的时候,那你就可以想想一个人没有文化却来从事书画创作会出现什么情况?
10、好多大学教授并会写字、不会画画,是为他的学术还没有到位,没有变成真的学术。
11、(书法)不管它是几级学科 ,研究好了,就是好东西;研究不好,超级学科也没用。


——【上篇视频访谈录】——
出品:书艺公社时长:52分钟采访人:贺进
被采访人:刘墨
现场录影:邢秀山
文字整理:贺进
时间:2011年3月25日
地点:北京天通苑刘墨寓所

http://www.tudou.com/v/n8H4LSmGvKk/v.swf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4-2 10:19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4-11 10:37 编辑

——【中篇刘墨书画创作视频】——出品:书艺公社时长:8分钟现场录影:邢秀山
时间:2011年3月25日
地点:北京天通苑刘墨寓所

http://www.tudou.com/v/lPNsbi-sEjc/&rpid=7707654/v.swf


——【下篇刘墨生活状态】——http://www.tudou.com/v/pmlNXlBD8W0/v.swf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4-2 10:25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4-2 13:05 编辑

——刘墨访谈录——

贺进:您最近都忙些什么事情?

刘墨:主要还是读书。读了二十几年的书,慢慢地发现什么是“中国学术”。如果我们反思起来的话,会发现现在我们的中国学术,是在西方的语境当中来讨论“非西方”的问题,比如当我们说诗歌的时候,总会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分;说绘画的时候,讨论再现与表现;说历史的时候,来讲进步与退步……都在讲这些东西。其实这些东西是借助于西方现代学来建立起来的一种框架,而这种框架就不由分说地套在中国学术上来——哲学就必须要谈知识论、本体论、认识论,谈逻辑,也讲范畴。但是我们回到“五四”前,你发现那时代的学者、读书人,是不谈这些的,那么就说明这些问题不是中国学术的问题。我们现在用西方的学术来分割、来解读、来改写,这种现象使得中国传统学术已经面目全非。用什么一种思维方式,什么一种研究态度来更接近中国学术本身?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做文学、史学,都需要抱一种新的态度,以便重新认识中国的传统。在我看来,绕过五四和八十年代,才能回到一种真正的中国传统学术状态。这种知识就要靠大量地去读书去重新加以分析,重新加以描述,也会看清整个知识结构的问题。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4-2 10:30

——刘墨访谈录——

贺进:那您认为“文化大革命”运动对中国学术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刘墨:“文化大革命”运动冲击了整个中国现代学术,这个是没有问题的。本来从1919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中国现代学术已经有了很好的积累,如果没有抗日战争的话,会结出一个很好的果实来。本来三五十年的底子就不是很厚,接下来又来了“文化大革命”,就把五十年的学术积累连根拔掉了。从1979年之后,我们在这片废墟上又想来“建立”一个学术大厦,你想想,三十年时间来建立学术大厦,怎么能建立起来?所以说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果没有办法来和“五四”之后的那批学者去比,因为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积累了,而我们却只有三十年的积累。在这三十年里面,可能前十年还是在摆脱阴影的时期。到现在为止,好多书题目很好,买回来一看却总是让你失望,这是因为学术问题和意识形态还没有分得太清楚,我们依然在分析学术问题时还是在用意识形态的眼光去看,而没有用纯粹的学术眼光去看。我最近在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学术问题与意识形态来分开。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4-2 10:32

——刘墨访谈录——

贺进:我们知道您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在书画创作上也取得较大的成就,您在自己的学习时间上如何分配这两者的比例?

刘墨: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成就,读史的时候,往往有愧对古人之感。学术研究与创作所占的时间,一半对一半,宋朝人说:“半天读书,半天静坐”,就是说“静坐”也是修行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在别说“静坐”半天了,就是十分钟也坐不住。读书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思考面,“静坐”是反思内心,来寻求那种内心的安顿之处,像这种功夫我们现在做的很少了。但是我觉得如果研究中国文化或者说研究中国传统的东西,向内心求的功夫是必不可少的。我现在读书占一半时间,写字、画画占一半时间,画画的成分可能会更大一些,比写字的成分要多得多,有的时候看到别人写的很好的时候总是说自己这么不长进。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不关心书法界的问题,所以才会感觉自己在书法方面退步,但是我觉得这并不遗憾。这么多年来,我自己觉得一个标准的从事艺术的人,还应该涉猎“诗书画印”四绝。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4-2 10:34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4-2 14:34 编辑

——刘墨访谈录——


刘墨:就拿“诗”来说,现在好多人在激情澎湃的时候也会写诗,写现代诗,因为“现代诗”很适合宣泄一种情绪。好多人觉得把汉字写成五个字或者七个字就是“诗”了,其实并不是,比喻来说,你拿着毛笔在宣纸上乱涂的时候,它绝对不是书法,同样五个字或者七个字就说它是“诗”也当然不是了。如果说“诗”的话就要严格来界定。吴昌硕每天都在写诗,在晚清的诗人里面应该说写的是比较有特色的,可是只有在他八十岁的时候,陈衍才把他的诗录在诗话里面,写信告诉他把诗辑录下来了,吴昌硕很高兴,说“终于有人把我当诗人了”。为什么说中国是“诗的国度”?好诗不仅存在于唐代,明人有好诗,清人也有好诗,比如金朝的元好问,都有好诗,民国有好多大诗人也留下很多很好的诗作。为什么“诗书画印”四绝,诗要排在第一位?这是因为诗的难度是最大的,它的难度让我们都忽略了。书法呢,严格来说需要童子功,半路出家的可能会写出一种趣味来,但总不是正统的。只有按照最基本的路子走过来,你的书法才是中规中矩的。当然我说的“中规中矩”不是写“匠气”,而是符合中国书法严格意义上的法度。我们看老一些书法家写的不大合拍,就是这个原因。再往前看,比如谢无量、马一浮、于右任甚至何绍基这些人,他们都接近科举时代,甚至就是科举出身,那么诗和书这两关是必须要过的。现在不仅对诗有误解,对“八股文”也有误解,其实文言文也不是现在人们想的那么简单,把的、地、吗、啦、呢去掉就是文言文。只有真正写“八股文”的人,才知道“古”真正该怎么写。启功那一代人就已经不知道怎么写“八股文”了,所以他们的“古文”我们勉强称其为“文言文”。举个例子。一次陈垣给启功出题目写“八股文”,作完后,陈垣在启功的文章里只数出“六股”来,少了两股,应该就是不及格的。现在要是有人做“八股文”,别说“六股”,可能“一股”都挨不上边。如果拿中国标准的“八股文”来看的话,钱钟书的古文也是不及格的。这么说,让我写我也写不出来。但是能领悟到这个问题,却很重要。现在搞古典文学的人,其实也都是读文学概论长大的,前人则是把司马迁、班固、韩愈或者其他人的文章,整篇整篇地背下来的。文学反映现实?人民性?斗争性?没有这些东西,甚至也没有“形式”、“内容”这些东西,就是背出来的。学《史记》就要像《史记》,学班固就要像班固,学韩愈就要像韩愈。就像唱戏一样,唱戏还是这种套路,梅派就是梅派,不可能掺杂其他流派。

中国艺术里面有一种“写意精神”,“写意精神”一个是体现在草书方面,一是反映在大写意方面。我觉得“写意精神”与中国学术精神是一样的,当我们都采用西方艺术学院的方式,把它当成造型艺术来看的话,中国的写意画必须要衰落下去,因为我觉得写意画不应该是造型艺术。写意画是要破除造型艺术来完成的,用造型艺术的方法来学习写意画是不确切的,或是不够的。

我现在一方面把精力放在学术研究的梳理上面,一方面在绘画领域认真地去体会中国写意精神到底是什么?因为我觉得学术与艺术是并行不悖的。刚才我讲到一个好的艺术家要兼备“诗书画印”,如果拿绘画做为一个考察基点的话,在绘画之上有书法,书法之上有诗歌,基本就结束了,“诗书画”的层次分析就是这样。可是如果扩展来看的话,在“诗”的上面还有史学,史学上面还有经学。如果按“经、史、诗、书、画”这样的层次来看的话,我觉得我在知识结构上有了与前人不同的地方。中国始终讲求“通”,通了之后可以成为“鸿儒”、“大儒”,这是中国读书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4-2 10:36

——刘墨访谈录——
贺进:您最近在书画创作方面有没有什么心得?

刘墨: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自己写字的时候忽然明白了文人是如何写字的。像苏东坡,像朱熹这些人到底是如何写字的?这应该最近的一个体会。什么是创作呢?创作就应该有主题,风格样式、形式等等,再用一种手段把这些东西体现在一件作品里面,这是创作。但是古人呢?他从来没有想过说我要创作一件作品,无非就是作诗、写信等这些东西。古人的书法其实就是在传递一种信息。我们可以把《兰亭序》、《诸上座》、《苕溪诗》等还原到日常书写的状态。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4-2 10:39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4-2 13:06 编辑

——刘墨访谈录——

贺进:那么按照你这种考虑来看的话是不是也可以认为古人把书法当成一种实用性的一种体现呢?

刘墨:古人早就以为一件好的作品不是实用性,王僧虔早就说过:“书之妙道,神采为上”,也就是说在你的字里面要传递一种神采,这种神采不是实用性。我只是说要还原到日常书写的状态,恢复到用毛笔写字应该有的状态,就像如今我们拿圆珠笔、钢笔写字一样的日常状态。在日常书写中体现你自己的气质、精神状态,体现中国书法的传统元素。

在绘画上面,我现在能体会到当墨色在宣纸上渗开的时候心情是愉悦的,这种愉悦也是在书写状态下体现出来的,它不仅体现为一种视觉,还有你的心灵状态。中国画与西方的素描、色彩是不一样的。古人讲的话,没体会到之前,你会觉得很玄,体会到之后你会觉得他说的就是你想说的话。你心里体会到的飘渺的诗意,体现在宣纸上的时候,它真的会成型,而这就是你最想要的东西。所以西方绘画是传递视觉的一种手段,中国画除了传递视觉之外更多是托显一个人的心境。西方绘画讲究真不真或新不新,而中国画一上来就讲雅和俗,先讲雅与俗再谈别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名家近况】刘墨(2011.4)——60分钟独家访谈及创作超级视频,精彩回帖赢取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