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云到首都师大讲学
日前,南京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孙晓云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讲学。孙晓云主要以她的力作《书法有法》为蓝本进行讲授,从自身学书经历娓娓谈起,侧重讲述了她数十年来思索和实践的亲身体验和丰硕成果。“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孙晓云以人的功能及生理、心理为书画研究的基本立足点,追溯了我国书法笔法的起源、终止、失传的原因,并对“八分书”、“楷则”、“势”、“五字执笔法”、“屋漏痕”、“折钗股”、“意在笔先”等概念该如何诠释,书写工具、姿势与书法发展的关系,“章草”与书法演变终止的关系,“美化”与“隶化”的概念,“完法”、“尚法”、“变法”、“无法”阶段的划分,“帖学”与“碑学”的实质,历史上主要书家书写风格破解,“书画同源”的本意,书法和绘画的分界线等问题作了精辟阐述。
孙晓云在授课过程中反复强调了思维方式之于研究的重要性,她从亲身体验出发,告诉听众,从哪个角度、哪个方式想到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