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美术馆5、6月份展讯
广东美术馆5、6月份展讯
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研讨会及文献展
主办:广东美术馆
策展人:邹跃进 李公明 王璜生
策展助理:胡斌
展品后援机构:
中国国家博物馆
广州艺术博物院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岭南美术出版社
关山月美术馆
翰墨轩
个人:刘春华 潘鹤 林墉 邵增虎 潘嘉俊 许钦松 陈丹青 陈衍宁 李宝林 熊兆瑞 方健生 洪浩 江郁之
媒体协办:《文艺研究》《美术馆》《美术观察》《美术研究》《美术学报》《读书》《天涯》 “美术同盟”
展期:2005年4月30日-2005年5月29日
展厅:6、7、8、10、11、12及二楼、三楼通道
“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研讨会”2005年5月23日-5月26日在陕北延安举行
《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大型图文集即将出版
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历史时期是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从观念史或意识形态史的角度看,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支配、建构、调节和引导这一时代中国美术发展和变化的重要文本。在此时期从事艺术创造的美术家,以《讲话》中倡导的艺术观念,社会主义新中国所确立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为基础,用创造性的艺术劳作,建构了毛泽东时代的视觉文化和新中国的独特形象。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在中国美术史上,毛泽东时代的美术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历史时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形态与样式,具有独立的史学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特别是在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之后的今天,来回顾和研究这段历史中的美术,我们会因为有了相应的历史距离和两个时代的意义差异,而能更加客观公正地面对这段美术史。
基于上述思想,我馆决定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毛泽东时代美术”的学术论文,出版论文集,于2005年5月举行学术研讨会。配合研讨会还将举办“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大型展览,分主题展现毛泽东时代美术重要作品的原作或图片。并在展览举行之前出版“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大型图文集。我们以图通过这样的活动推动整个文化界对于毛泽东时代美术基于史学态度的探讨与关注。
独一有二·法国当代艺术展
主办单位:广东美术馆 里昂当代美术馆
策展人:蒂埃里·哈斯巴伊(Raspail)、王璜生、费大为
展期:2005年6月10日—2005年7月24日
展厅:1、2、3、4号厅
2003—2005年是中法两国政府确定的“中法文化交流年”。这一期间,两国政府及文化机构将组织一系列政府间文化交流活动,以促进中法两国的友谊并提升两国的国际形象。“中法文化年”活动的第二阶段“法国文化年在中国”于2004年10月拉开序幕。其中,大型艺术展览将从各个方面展现法国艺术的创造力。继由广东美术馆、里昂当代美术馆和尤伦斯基金会合办的“里里外外——中国当代艺术展”在法国里昂的成功举办之后,由广东美术馆和里昂当代美术馆共同策划组织的“独一有二——法国当代艺术展”将于2005年6月10日至7月24日在广东美术馆举办。这是“法国文化年在中国”的大型当代艺术展览。
本次展览的主办方是:广东美术馆、里昂当代美术馆。策划人为里昂当代美术馆馆长蒂埃里·哈斯巴伊(Raspail)、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及居住在法国巴黎的著名艺术策划人、批评家费大为先生。他们将全面负责展览的学术定位、展览方式、参展作品选择和相关的学术决策。
展览将通过对法国当代艺术家创作的绘画作品、影像作品、摄影作品及记录片的精心挑选体现出法国当代艺术创作的时代性、多样性以及独特性。
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
主办:广东美术馆
协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少儿美术教育委员会
展期:2005年6月4日—2005年6月19日
展厅:6、8、10、11、12号厅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于2005年举办了以“我们的心声”为主题的“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在这里展出的作品是从广东赛区上万件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多样,手法灵活,内容丰富、健康、活泼,既是广东少年儿童心灵的写照,又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继承和弘扬。表现出了新世纪中小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反映出了自我国少儿美术教育改革以来广东地区少儿美术教育的最新成果。相信本次展览的举办,对于继续深化我省少儿美术教育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活跃我省中小学校、幼儿园美术课堂等都将具有不可轻估意义。
程及水彩画展
主办单位:广东美术馆
展期:2005年6月3日—2005年6月19日
展厅:5、7号厅
程及先生1912年生于江苏无锡,1930年在上海加入白鹅画会研习西画。1937年入沪江大学,研读中国史、文学史及哲学等科目。后执教于怀久女中、务本女中、圣约翰大学等,教授素描及水彩画课。1947年移居美国纽约,1949年加入美国水彩画协会。1955年参加美国水彩画特别年展获金奖。1962年加入美国籍,1964年入选为美国纽约国立艺术学院院士。
程老是中国早期水彩画的拓展者之一,他的作品表現出既有西方绘画的印象色彩、抽象形体,也有东方绘画的笔墨情趣和文人意境。先后出版水彩画集、速写散文集等多种。
郑餐霞中国画展
主办单位:广东美术馆
展期:2005年6月23日—2005年7月3日
展厅:6、8号厅
郑餐霞先生是老一辈著名艺术家,原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早年赴上海美专学画,后因投笔从戎及任行政职务而辍画,直至晚年才再拾画笔,重新创作,焕发异彩。向以笔墨老辣苍劲,色彩浓烈绚丽的山水花鸟画称誉中国画坛。20多年来探索浓墨重彩的中国画创作,继承了中国画大写意的优秀传统,开创了自己的道路,形成了既不同于吴昌硕、齐白石,也不同岭南派的独特风格。
郑餐霞画作,色彩浓烈,却又大俗大雅,以墨为主,用墨御色,墨色对比强烈,树以深厚笔墨为骨,敷以浓烈重色为裳,营造不同凡响画面。浓而不腻,艳而能沉。使画面横溢郁勃之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当我们欣赏郑老作品时,深感他之所以能如此大胆地探索,取得如此成就,完全得益于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兼收并蓄的开阔胸怀。这个展览使我们得以见识郑餐霞画作的独特风貌,领略老一辈艺术家的人格魅力。
严培明·献给我父亲(第戎—上海—广东)
主办:广东美术馆、Le Consortium第戎当代艺术中心
协办:中法互办文化年组委会、法国艺术行动协会、法国驻华大使馆
此次画展由法国第戎市科多尔省议会勃艮第大区议会引介和支持
展期:2005年4月26日—2005年5月22日
展厅:4 号厅及一楼通道
在中法文化年期间,法国外交部,文化部和通讯部所属的法国艺术活动协会(AFAA),委托法国第戎当代艺术中心策划严培明先生的个人画展《献给我父亲,第戎—上海—广东》。
严培明,1960年生于中国上海,1981年移居法国第戎,现在法国第戎工作和生活。作为成功地融入西方艺术语境的为数不多的中国艺术家,严培明在国际尤其在法国艺术界享有极高声誉,其作品多次在法国,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瑞士等国家举行个人展览。本次展览展出25组主题关于肖像的大型油画,其中部分画作是巴黎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藏品。
国际著名当代艺术策展人侯瀚如如此评价:严培明的艺术生涯基本上始于西方,他那独特的绘画在当今西方艺术界已颇受瞩目,尤其是在一个绘画作为一种艺术规范或意识形态的载体面临解体的时代。其实,他对绘画的坚持,更多地是出与对人的兴趣,而不是对材料的固执。绘画,尤其是肖像的直接性,提供了与现实中各种人直接接触的途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这样的机会。
整个画展的作品都经过精心挑选,它们将以一种全新的博物馆陈列方式向中国观众亮相。
灿烂·林墉赏珍展
主办单位:广东美术馆东莞(御花苑)分馆
协办单位:深联集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东莞市美术家协会、东莞市教育局
展期:2005年5月14日—2005年5月29日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东莞(御花苑)分馆
林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对继承和发展岭南画派有着重要的贡献,成为南中国屈指可数的、影响极大的名家。
林墉老师所作的人物画线条飘逸恣肆,简单几笔,形神俱备。笔下的女子,顾盼多姿,婀娜委婉中似有一种欲言又止的青涩,背景中缀以艳丽葱郁的南国花木,一种南方特有的青葱温润的气息扑面而来,南方的阳光、南方的风雨、南方生灵的雀跃欢欣被林墉老师率性自然地抒写。所作的高士,多有豪迈磊落之气,即使是那些意态朦胧参禅悟道者,似也可隐约洞窥其一生的沧桑悲欢。尘埃落定后的恬淡也是一种超脱释然。
林墉老师注重写生,数量甚多的写生作品让人对林墉老师严谨的治学、谋艺态度心生敬意,其中印度、巴基斯坦之行的写生作品更是为人所称道。林墉老师对那些充满异国风情的人物,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舞蹈场景的描画无不体现出他过人的洞察力和表现力以及洋溢在其中的生活热情。
广东美术馆东莞(御花苑)分馆举办的林墉老师的作品展,目的是想让我们来共享林墉老师的水墨艺术,一起在他那些笔墨淋漓、色彩绚丽的作品中感受一下南方水土非凡的生命力和充沛的***,从中也认识到一方水土对每一位热爱她的艺术家的启迪和福荫。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让我们和林墉老师的作品一起沐浴在南方初夏的阳光里一起“灿烂”。并为生活祈福……
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
展期:2005年4月23日—2005年5月23日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
“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摄影展的主题是“人性化中国,个性化中国”,来自于三层意义的思考:一、借助摄影特有的真实性,记录、浓缩、还原中国人本真的生活情态,以广泛而真切的细节表现不同历史阶段的的人文内涵,展现社会生活中的人的作为和价值;二、以丰富、自由、多元的个人文化视点,表现对中国人的个体存在的复合观察,提供社会影像学意义上的丰富的“中国人标本”;三、着重强调、倡导和传达中国当代人文界,尤其是当代纪实摄影界的人本主义取向和人文关怀精神。
策展人和组织者从1000多位摄影家10万张照片中精选了250位摄影家的600余件作品,作品时间跨度从1951年至2003年半个多世纪。从参展摄影家和作品的数量及范围、参展作品的时间跨度、以及作品的入选原则和策展理念等,都堪称是一项巨大的富于挑战性的文化工程。
开放的工作室系列——三房一厅
展期:2005年5月28日—2005年6月29日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
“房”其实是指“卧室”,一个提供做梦与休息的个人区域,是作为一套住房里面最为隐私的一部分,带有很强烈的个人性和私隐性,一个人的“后台行为”在这里获得了充分的展示空间,而个人在公众场合下被各种伦理、规范所约束的行为被个人最为真实的一面所代替,而在这种抽身于伦理价值系统之外的行为,它的非功利性目的决定表达的真诚度,这也是个人对自身的“信用”的坚持。
“厅”是一个起居空间,是一套住房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开放”区域,它打破了个体的封闭性,在交流中获得信息及透过别人的视角获取对自己另一个角度的认知,而这也是另一个角度上的“解放”。
陈映欣、陈迹、孙晓枫三人就是这一套“住宅”的合法主人,既是好朋友又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各自保持自己的爱好与个性特点又时常扎堆海阔天空,闲来无事涂涂画画,偶有自鸣得意的“作品”就暂且积存下来,假些时日之后也算是自己的一项“收成”。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交代,对其中友谊的一次来路不明的“纪念”。
广东美术馆5、6月份展讯
学习的机会来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