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晋斋 发表于 2011-6-28 00:04

新见到的国展投稿秘笈


1、集字的妙用。准确定位,选对碑帖,适度意化,个性书写。
粗一看,你觉得没什么,甚至会说我不是初学书法的人,还要集字啊。呵呵,这几句话您得细细琢磨,参透了,可以发挥出不得了的爆发力。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百分九十九的人都不能达到真正的创作。创作是沙孟海、林散之、于右任之流的书法家挥笔就来的事,一挥而就,略不经意。古代的书法家也是这样的。这要一辈子的功夫,是一生学养和功夫的凝结。我们挥笔就来,不假作意、一次成功的、质量较高的书法作品有几件呢??国展获奖、入展的作品如此做就的作品又有几件是这样的呢?你不要被获奖感言中--半夜二点一挥而就的迷药迷魂了。最隐秘的部分人家不告诉你的。

当我们还没达到真正的“创作”水平时,又要入展、获奖,怎么办呢?四字真诀曰:设计、制作。此四字好说,怎么做呢?此时先打住,我直接告诉你的东西,你不会珍惜的。大家先看几张图片吧。你要能从这几张图片中悟出点东西,你就不用我说了。你悟了,悟不出,我告诉你,你收获会很大的。呵呵

如果你能把八届、九届国展作品集找一下,对照片这两年的隶书获奖作品你一定能发现点什么,细心看。我扫描的图片相数太大了,我得处理一下,大家等一下吧
大家看出问题了吧。首先三张图片是二位作者的作品,第一张和第三张是同一个作者。首先三张都是集字。第一张是集开通褒斜道的对联,为了让作品字数多,大气,作者一口气集了六幅对五字对联。因此,我们发现这幅作品的重复的字特别多。“世”用三次,“显”用两次,“史”字用三次,还有其它重复字,大家找吧。作者落款说,前人五言句。其实,古人所的五言句是指五言诗,绝不是一堆对联放在一起伪装五言诗。再者,大家细心的话,发现这幅作品根本读不通,原因是少一个字。作品共59个字,不能被5整除,应该是60个字,少一个字,这个字是什么呢。我们再看第二幅作品和第一幅不是一个作品,,过了四年第二幅作品说白了就是借用第一幅作品,“意临”了一下,不过他很细心,发现了原作的错误,并改下了,补了缺字,看第二幅作品的第二句有“世用张永年”,第一幅作品正好缺了“用”字。第二幅作品如何“化用”第一幅作品的,你看出来了吗?意临,略变用笔,改变对联的顺序—因这是对联“开会”,所以顺序可以改变,如果是五言诗就改变不了了。又改变了章法,用了宿墨。呵呵。用得巧吧。过了四年,同一内容又获奖了。是奇迹吗?评委失职吗?构思巧妙吗?大家回答吧。
   不过可敬的是,第一幅作品的作者早都知道自己曾用少了一个字的集字作品获奖,且伪称为五言诗。他九届展换了方法,不是集联了,改抄高其佩的诗,还是集“大开通”。又获奖了,他获奖看,看到第二个作者的作品一定会开心而诡秘地发笑,呵呵。

不过,还是让我们对这二位作者举一下大拇指吧,善于构思、设计。两年的三幅作品排在一起看还瞒有娱乐性的,呵呵。既然是大赛、展览,这些方法就可以用。用成功了大是水平。

我们现在要好好思考和反思一下如何巧用集字了吧,用得巧,用得隐,用得活,用得足。这四句话好好品品吧。呵呵。也要反思一下自己老投展,或者不入展的,或者入展不获奖的问题了吧。打仗都要用计,讲战略战术,你光发狠劲猛写,下苦功,不想构思、设计,能行吗?当然,不鼓励大家做假啊。呵呵
九届国展的获奖作品将“集字法”用到了让人不能接受的地方。有些朋友对于九届的获奖作品提出很大的异议,尤其是那件集颜真卿《自书告身》的作品,可是你不得不服人家集得巧。你一劲地写,一个劲地朝网上发,让别人提意见,一点用也没有。你自己研究过国展,思考过国展吗?从获奖中看出问题了吗。呵呵,动不动发投展作品,热闹倒是热闹,作用最终没有多少。
    再看看几个国展获奖作品吧,你能从作品中读出更多作者构思的东西吗?你能让经典碑帖说话了,你就是书法高手,你能让获奖作品说话了,你就是国展高手了,可惜很多人只知道低头猛写,或者动不动发出一件作品让大家批。这种行为近于幼稚—恕我直言!
   总是集联,字数太少,而且集联的文句总是让觉得别扭——为了用上碑帖中有限的字形,没办法啊。还有更好的办法吗,看看九届国展集颜字的作品吧。不服的人说,不就是集自书告身嘛。可是你不要忽视了,这个作品有几个好处,第一,作品文字为自己写就,不是抄唐诗宋词,能用古文论古人的书法,有学养吧,评委老头头们喜欢,他们总是嫌年轻人没学养嘛。第二,字数多了,好一大段啊。第三,人家有意临功夫,个性化的功夫,不仅仅是初学者的集字——死描死摹,不生动,没有时代气息。所以这种作品一下子吸引了评委的眼球。
      可是大家没想到,有高手在六届国展中就用了此法,而且与集颜字的太像了。那就是第二件作品的作者,广西现象的制造者张羽翔。张写了一段论王羲之的文字,开头王羲之三字就像王羲之写的,中间的字大家看看吧,是不是王羲之帖子里的,这种集字的巧妙,你想到了吗?所以不要老抱怨获奖者的没你写得好,人家第一着就胜过你了,人家懂得构思,懂得用脑子写字,有朋友的人觉得这几句话不好听了吧。呵呵,我只是提个醒,没有不尊重大家的意思。九届国展集字作品特别多,不过作者各招,招招不同。看看集《天发神谶》,有一小楷抄的是洛神赋,你说他集了没有,可以说集了,也可能说没有,但是写洛神赋小楷经典作品很多了,他总是有很多材料直接放在边上参考的吧?大家思考吧,说到这里,你对这点技巧还没有深入的体悟,下面的文字也就不必要看了。反正我写到这里对这个话题已觉得无聊了。
如果你还是一天天努力写,一个个作品朝上发,不构思,不设计。只是赚得吆喝声。I就服了YOU了

承晋斋 发表于 2011-6-28 00:06

如何使你的作品风格化、写意化、陌生化。


上节总结,你对你要写的内容,你一定要好好思考一下,选什么碑帖,以什么风格为基准,文字内容为什么。这里有很多诀窍哦。我不展开了。只说一点。比如说,你看人家选了《洛神赋》你选一下《赤壁赋》写小楷,这是个危险的选择哦,因为太熟悉的内容,评委会重视的,会怀疑你是临谁的,等等。上一届作者快要踩的地雷,你刚好踩上了,人家得的好处你没得。哈哈。每一届作者都有学上一届获奖或入展的,可是每一届出的问题,评委当时没注意到,下一届就注意到了,你要小心哦。
   我们这一节讲一下,如何使你的作品风格化、写意化、陌生化。
      恕我直言,我们现在的展览作品,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还是临摹化创作而已,或者直接说就是临摹化习作。即使一些获奖高手的作品也基本在这个层次。也就说,他们选好好碑帖和取法的书法家,就开始猛临,有的为了一两次展览,有的一临王羲之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米芾说的“集古字”,也不是这样啊。这主要是对书法没有会通的理解,很可悲。你以后见到很像那个帖的书法,不用佩服他了。如果才写书法三五年,还可以,如果写了五年以上,还这样,基本没什么出息了。当然这是国展现状。这样的作品有时也很沾光,乍一看很古典,很地道,临古很深,技术很细。但是很无聊。你的功夫不是很深的话,不适合走这一条道,人家临王羲之二十年了,临书谱三十年了,你怎么和人家相比。你要做的是使你的书法作品风格化,让你学习的原帖风格淡化,让你的作品个性化,写意化,这样才生动,才能打动评委,也能让评委在很多王羲之,孙过庭、王铎风格中找到“陌生化”的作品。这种路子尤其适合字数不多的作品,对联一类。也适合有感觉,有才气,关于临机发挥,功夫并不是很深的作者。到底怎么做呢。明天再说。写幅字,刻个印。日课一下。睡觉
我们还是得强调一下,国展评选以“稳健”为主调,这也就是说。明显临某家某帖的作品很沾光,只要功夫深,就可以。比如大家发现以孙过庭风格,王羲之风格为基点的作品很受欢迎。因为大概这样体现了从传统来,从经典来。所以你要把握一下基本点,还是要让评委看出你是那家那派的。不要太个性。你没把握这个,我下面的话会误导你的。
   然而,有来路,有取法,对古典师承,并不一定只是通过面目、形迹来表现。只要感觉笔法、气息高古就行。毕竟评委看太多了孙过庭、王羲之、王铎,还是会厌烦的。于是一个新面目出现会沾光的,起码捞个入展还是有可能的。于是你知道怎么做了吗。思考五分钟再往看吧…………………………………………………………………………………………………………………………………………………………………………………
那就是让你的作品既有师承关系,又有较新的面目。要做到这一点有很多办法。
1、巧学、活学一下非主流碑帖。
虽然取法乎下了,但还是比你学时人要法乎上的了。再说,就现在的评选机制来说,你学评委的字并不沾光。碰到与你所学的评委的书风相左的评委,你还吃亏呢。(所以顺便提一句,你如果是刻印的,做印屏就自己题签吧,找个名家题,说不定就因为这个,你被刷下了,原因大家一定明白吧。)不如你学大家 较生的碑帖。如果心里没底,你可以选一下与你选的碑帖相近的碑帖相参。比如大家学《石门颂》,你学《杨淮表记》,略参石门就可以了,评委一看,此人似学石门,但是有自己的东西,不是很像石门,于是结果可想了。其实你只学了与石门相似又下石门一等的碑帖罢了。央美刘彦湖的书风大家很熟悉吧,可是没人找出他的师法来源
大家比较看一下刘彦湖和北齐感孝颂的感觉吧。(刘先生得出广告费给我吧,哈哈)我没和刘先生说过他的师承问题,也没找刘确认过,但是大家可以看得出两者的关系吧。《北齐感孝颂》上海书画出的《篆隶》中有,有兴趣大家可以看看,可是熟悉这个帖子的人并不多。也许,刘先生看到我这个帖子,很是惊诧!贺文龙怎么知道我的师法来源的??没人知道啊。也许刘先生并不以为然,但是两者朗朗可指的关系总是存在的吧。
         从这点,你想到了什么?联想丰富一下,想象丰富一下。这里东西很多。建议思考并休息二十分钟。呵呵。
2、你想到参学一点“画家字”了吗?
有几个画家的书风与我们现在时风很接近。米芾、八大山人、潘天寿。这样说大家可能觉得有辱各位圣师的清名。那到是的,把大师和时风相比,的确有些些有失敬意。但是我是有所特指的。米芾的张扬和欹斜、八大山人善于制作大的字内空间、潘天寿善于加大字的大小参差对比,特别是有些长款更是如此。这三条,我们现在的时下书风哪一条不具备,特别是行草书,不是这样吗?流行书风不是如此吗?不熟悉他们书风的先找图片看看。所以我们国展可以参考一下这样思路。在画家字里面找点东西。让你学古,不离古,有面目,还高古。不要动不动就是二王、米芾、礼器、石门、石鼓、峄山之类。这只是一个思路,不是让你就一定学八大,不过国展历史上确有学八大入展的。其实的我们真正的书法创作,何以不能参考这样的思路呢??看看人家是如何学古又变古的。
   举个例子吧,你写小楷,只学钟繇、灵飞经、汲黯传、文征明。你能不能学得稍偏一点。比如,你学写经,有一天看到了元代山水四大家之一的倪云林的题画小楷,你会不会觉得它和写经体有些像,特别是捺的写法。很有拙趣和力感、形式感。那你学一下,加一点的倪的东西,不是很“生”、很“新”吗?事实上也确实也有人学倪云林的。请看下图:写倪云林的七届国展入展的作品。你写钟繇,你想想得有多少写钟啊,你得比过他们你才能入展。可是你学倪呢,评委还以为你为水平,自成一体呢。你不要以为评委都见过倪,我看没见过不熟悉的占多数。再顺便说一句,你不要以为六展、七届国展就没有参考意义了。只看八、九届的。国展和考研、考四六级一样,它是有时间差的。你反过头研究一下六届、七届,说一定找出新思路了
思考题:呵呵,
1思考一下你学的碑帖和古代那个画家或者不太出名的书法家也主要以此为筑基,
2、思考一下你的书风和哪个画家接近或者二三流的书法家接近。然后找出来研究。
3、翻看画家书法和中国画题跋书法,研究一下,有你可学的吗。
思考其它问题,由你看到帖后想到的都行。其实我们这里再引申的话,不只是国展技巧的问题,而且是如何从古典走向现代,由母体走向风格化的问题了。所以我也不是教大家学诈!呵呵。
既然是展览和比赛,就和平时不一样。就好比选美比赛一样,人家叫你脱了穿上比基尼,把你身材的曲线全露出来,你就得脱就得穿,叫你穿上“装嫩的”学生装,你也得穿。叫你摆臀挺胸摸脖猫腰搔首弄姿大炫青春,你大概一概答应。平日生活中,人家叫你这样,你就可以骂他了。既然参加比赛,就是默认规则,甚至还包括潜规则。比赛就要奇、炫、张扬、外露,怕人不知道你的姿势、功夫、实力、新颖。孙过庭就说古质今妍。今天和古人相比,远不说,和民国时相比,不知“妍”到什么地步了。君不见现在的女孩子穿衣服,不但露了能露的地方,我看连不能露的地方也呼之欲出、跃跃欲试了,一个中学老师给我抱怨,女生穿的裤子连屁股缝子都露了半截!!呵呵,古人穿衣包得紧,今人呢。就是开放的唐人,好象不会露这些吧。古质今妍啊,书法亦如斯哦。当然国展要“稳健”我再次强调,可是比赛的性质又决定要出位、要新、要奇。于是写篆书大家发现周秦一系平正、雅正的少了,奇诡怪诘的楚简、金文多了。四平八稳的唐楷基本绝迹了,魏楷多了。工稳严谨铁线小篆少了等等,当然这些还是偶有入展甚至获奖的。可是大势如此。对于这一趋势,你可以有多种选择,1、在大家不关注、逃避雅正、平实时,一味出新时你守正,这本身就是一种偏。有人调侃国展说颜真卿投了写了颜勤礼碑,结果落选,可是不要忘了,九届还有人以颜体获奖的,你要活学,不要死用嘛。每届大概还是有铁线篆入展的。人家是小沈阳穿裤子--跑偏嘛。2、守正的本事是功夫过关,写铁线就要写得线条十分干净,结体十分严谨。从一定程度来说,比出新出奇还难。既然大势不能改变。守正、雅正、中庸的书体、书风不易入评委眼。怎么办?好好思考一下吧。课间休息,留下思考时间,明天分解。3、变正为奇,化腐朽为神奇。你可能想我是写小篆,可是铁线篆,清人的小篆都不够有特点。可是我也写不了大篆。那你能把小篆写活吗。看看下面两幅作品吧,你有何体会。

承晋斋 发表于 2011-6-28 00:06

第一幅作品乍一看,很像大篆金文,细一看,基本构形不过是小篆而已,可是人家写得大开大合,大疏大密,可怜的展览评委们在极其疲累时,就喜欢看到这样的作品。他以小篆为基本构架,加了一些汉金文,甚至是古隶的东西。就赢了。再看后面赵熊老师的作品。也是以小篆为基本构架,加了汉金文,和摹印篆的东西。毕竟赵老师是篆刻家,他对缪篆太熟悉了。如此,他们就活化了小篆。而且赵老师这幅作品的形式感非常好,细细的线条,空灵的布局和密密的边跋形成很好的对比。加上亮黄用纸的古雅,这幅作品是评委作品,可是如果放在参展的作品中的话,我相信也有不俗的成绩。
   现在我想问一下,如果你在对小篆下过功夫,你还在十头牛拉不回的在邓石如,赵之谦、徐三庚,甚至在峄山碑里面转吗。你还想靠一手铁线过关吗。我看到最近书法网上还有人在猛写清人的小篆,一稿一稿地发。我真为你急啊。大家知道形式训练在书法教学和训练中的作用很大。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批书法专业建立起来后,我们的书法训练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中国美术学院,沙孟海先生建立书法篆刻专业后,国美的一批导师尤其是陈振濂先生在书法训练教学法和技法训练体系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国美教学的成效在后来的各种展览上得到证实。一批批新人出现、获奖。很多和接受了这些深入系统的训练有关。当然,依我看,现在的书法训练体系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的。这些问题也在各种比赛、展览中表现出来了。我近五六年以来,在研究书法篆刻训练思想和方法体系的重建,既学习、继承和反思国美以及很多学院和书学专家的方法,也试图完善和重建。但是,总的来说,这些方法很管用。会极大改变“老干部”书法模式和长期迟滞不进的学习状态。
       今天大概说一说,这些方法其实要一边面授,一边训练最管用。陈振濂先生就将这些方法用得出神入化。邱振中先生的一些技法训练的书也可以一看。但是你要理解它,不然可能会没效果。
   创作是一种很高的要求,要靠很多途径和方法将其“养”出来“逼”出来,我们平时用的方法根本不够。也不系统。所以出现了学一帖,像一帖。不会变通;长期不进步;学古人形迹等问题。这些方法面授边说边练边点拔最好,可是我们现在只能用嘴说一说了。
方法一:将字帖复印放大,用自动铅笔,很细的“双钩”。大家一看肯定会说,以为什么方法呀,原来如此,呵呵,那您做过吗,做过多少呢?大道至简。古人为什么写字精,因为老实啊,没字帖子,就借人家的帖子,双钩填墨做个帖子。这个过程练就他非凡的观察力。不要以为你能看清楚、能看懂字帖,你钩了后,会知道你没看出来的东西太多了。
   此方法尤其适合二王一路的小行草书,帖学一路的写法。你要以古雅、精妙风格胜国展,龙开胜、李有来这样的高手的风格路线就是如此,你如果认真训练了,也许你会对国展高手的作品提出你的看法呢。不信试试。坚持。再好好做些这样的练习吧。你会发现一些“古法用笔”的。(关于这个专题我们以后开专题发帖子的)。
方法二:窜临(这一概念,目前来看,这是我首次提出的,引用要注明出处哦。)
       我训练学生学了一段礼器碑后,让他们自己写唐诗,创作训练。他们原来临得很好,可是一下子写不出来了,又回到原来楷不楷,隶不隶的老路上去了,甚至一些字的隶书字形也写不好,还有不会写繁体字等等问题。我发现,原来的准确临摹,其实并没有理解。只是依葫芦画瓢而已。再来,他们对隶书还不是很熟,现在就创作很难,可是这种训练必须,于是我让他们照《曹全碑》以礼器的法和风格写出来,再照《张景》《石门》写礼器的感觉,结果他们全写出来了,而且并不是礼器原貌,有些许的个人语言。就好,收获不是单一方面的。你总结一下,有多少呢。其实这也是一种背临和意临。却有背临和意临不能有的作用和好处。通过很多这样的思路,你也许临了帖子了才会真正的创作了。要不然,你只能痛苦地集字。
   窜临的一个最大应用,就是对着唐前书法史的碑帖,以唐以后帖子临摹,这有个对书法史认识问题。我认为唐以前典范时期,唐后是风格化时期。不展开了。你能对着泰山刻石,写出赵之谦、吴大澂、吴昌硕的风格吗,试一下,没底的话,就先临他们一下,然后对着泰山刻石来吧。你会发现你不可再现他们的风格,可是你写得很有个人风格了。
方法三:
快临、意向性意临。快国展了,我们就不要总是准确临摹了,本时练功,现在就算了吧,基本是这们。放帖子在旁边,快扫看、快书写。
   别老想天真地想拿《石门》《礼器》《王字圣教序》获奖了,除非你写得过李有来,陈忠康。再说了,我自己不喜欢这种书写模式。找找路子吧,放着帖子,你能提出五个意向化目标吗?然后意临出来。比如:写石门,1、加大字内空间,如开通褒斜道、伊秉绶的特点。2、加大内紧外松式,如萧娴的特点。3、加粗点画,减小波动度。4、用石门的方式写古隶,化一下帛书和简书。……这样结合你对国展作品的研究和你想达到的书写效果。很管用的。
      
方法四:
分解式临摹,点画归类分解式临。起笔、行笔、转折和使转、收笔的分解式临摹。方法一和方法四对帖学一路很重要。
方法五:
各种单项训练:针对单字,加强收紧中宫的写法训练;相反,宽松中宫的练习。字内空间和空外空间的练习;外廓变化的练习;重心提高降低和左右摆的练习;斜正体势变化的练习;字组连结方式的练习;字内和字间对齐方式的练习。主笔变化的练习。古法用笔的练习:绞转与笔毫运动周期问题、翻转,换锋、断笔等等……,这些只能用语言说了,有机会关注我的相关技法训练的书吧。(正在编著中……)

承晋斋 发表于 2011-6-28 00:07

一看题目,你一定会说,没听说过有量化和分级的事啊,你就是评委,你也会说,没有的事,老贺在瞎说。呵呵,绝不是我瞎说,且听我细细道来。
    前一段,据说“书法考级”被叫停了,还有“作文考级”叫停的事,前者是书法艺术,作文可以称为文学艺术类,可是我基本没听说钢琴考级被叫停的事,这和前二者差不多啊,不过是音乐艺术技能罢了。再说我们国人如火如荼的“四六级”英语考试不是还在如期隆重举行着吗?你听了“作文考级”之类的你一定会觉得是胡搞,荒诞。可是我们做过多少荒诞的事呢,“文革”不是吗!但是当时大家都觉得很上进,很革命,很红色哦!其实大多数事是荒诞而且又合理。各类考试不是吗?据说老外答六级英语题很多不及格;据说作为大作家的王蒙和儿童小说家郑渊洁答高考语文题不及格,……据说,某位国展评委有一次灵机一 动,想做个试验,用了假身分证,写了一张作品,投了国展,结果只打开三分之一,就被拿下了!!
      当然你看了这个你不要觉得王蒙、郑渊洁、国展评委的专业水平不行,我倒不这样看。可见,国展、高考、四六级都很荒诞,但是都很合理。说不定以后还会有“好孩子分级考试”“好老公分级考试”,哈哈。世上的事就这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我的帖子也是这样,点醒一些,可能也会误导一些人,但是,非我之罪哦!!你得活参,不要死学。
   考试、考级为什么荒诞却合理呢,因为它都是通过量化的方法选拔。这样就有标准,就公平 ,尽管不一定能显出最佳水平,但是对多数人来说,是公平的。于是很合理。我们的国展不也是这样吗??古人也分级的,古代的《书品》《画品》不就是这样的书吗。非要把很难比高下的书画分为“逸神妙能”诸品。有些书画家也因为这个和分品的人呕气。
      既然是这样,它一定有分级和量化的标准。不然,凭什么你把一些人获奖了,一些人连入展都不行。我们都可以发难评委,可是评委不会理你的,每次国展完了,一些人发帖子说,这是我的投展作品和某某比一下,请某某主席、评委出来说话,云云。火气很盛。其实评委基本还是公平的,这个问题却不会回答你,现在,我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一起回答吧,很多人生问题不要看不开,答案只有你自己来找。呵呵,休息一下。
   所以我认为,其实国展中有一个内在和隐性的量化和分级标准,虽然各评委各怀已意,却大致趋同。让我们自下而上列出一个:
[国]展作品量化标准和分级表,上报张主席并分发各省地市书协参照执行。呵呵
一级:(垃圾级)。命运:拉下变成垃圾。得分:10-20分
所书无由(没来由,看不出师承和法帖来源),独骋已意,用笔恶俗,章法不整。滥用淡墨,了无神彩。滥用宿墨,恶臭袭人。(用宿墨最好用卖的成品,不要自己过夜的臭墨。现在是夏天!!)功底浅薄,多见错讹,字不成体,笔无合法;偶见佳笔,余皆败画。(这种人有前途,但是功夫尚浅)
至于不合要求,不看启事,尺寸失度,形制不合者,不具论。
当然你写得不错,也可能被拉下,不一定符合我说的这些表现,我们只是一个分析,不能概括所有现象,以下这些话,也不是对各位书友作品的评价,不要对号入座。如有得罪,请谅。
二级:(上眼不入展)。命运:评分会想一下,临学什么帖的,然后拉下。得分:20-40分
       所自明确,所法清楚。然拘泥集字,描摹集联,死摹死描,没有理解,了无生气。线条疲沓,体势呆浊。装潢土气、火艳、俗气。(有一定的书写功底和临帖、入帖观念,但功底太浅,方法和思路简单)
三级:(登堂未入室,怜惜型)命运:稍怜惜,拿下,得分40-50分。
所自明确,所法清楚。有所本,路子正,书写规范,有一定的功力。但设计简单,思路单一,总体效果平平。同类产品很多,不跳,不亮。
四级:(入选版)命运:有的入展,有的下。得分:60-70分
在三级的基础上,会设计,有思路,作品整体效果好。在临摹性创作的基础上写得稍有活气。
五级:(入选或提名),得分:70-80分
所自明确,所法清楚。有所本,能理解所师法碑帖和流派,有较好理解。作品总体经过较好设计,思路好。作品视觉效果强。
    或者,临帖功夫好,对时流作品有一定取法和学习,脑筋活,上手快,学得活、面目新。
六级:(获奖级)得分80-90分
所自明确、 所法清楚,但对书法有较好的理解,在基本风格类型的基础上取法并不单一,天性好,有很好的书写感觉和才能。有些作品能具个人面目和语言,时代感强。对当前的展览和获奖作品的作者、写法熟悉。作品整体视觉感好,块面分割和颜色搭配协调。能在书写内容、书写风格、形制、章法、颜色等方面全面构思。已有过获奖记录,评委对你的书写特点有一定的认同和熟悉度。
七级:(得大奖级)得分90-95。
所自明确、 所法清楚,在基本风格类型的基础上取法并不单一,天性好,有很好的书写感觉和才能。有些作品能具个人面目和语言,时代感强。对当前的展览和获奖作品的作者、写法熟悉。作品整体视觉感好,块面分割和颜色搭配协调。能在书写内容、书写风格、形制、章法、颜色等方面全面构思。已有过获奖记录,评委对你的书写特点有一定的认同和熟悉度。 取法多样,对书法的“法理”有较深的理解和感悟。有很好的整合和创变能力。基本功扎实,个人语言明确,时代感强,也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能紧跟时代潮流,但是总能在时风外出一点点新意,很快会成为别人的模仿者。总是快、新别人半拍到一拍。当然我们这里不谈别的因素,只谈书写水平。
八级:(超级高手级)作品命运:干脆不参展,或得大奖或不入时人眼,不入评委眼,拿下!!得分95-120分,
取法多样,对书法的“法理”有很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书法史有会通性理解,有很好的整合和创变能力。基本功扎实,个人语言明确,时代感强,也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作品生动,书写感强,创作能力强,一挥而就,一次成功。兼顾或干脆不管制作、设计因素。作品整体形式感平淡朴质, 但气足、格高。以性情动力,运以气,成乎自然。为这可能是历史会记住的作者,历史链条上的大师坯子。这种作者很勤奋,但气韵非师,非以学可致。不可复制。
    呵呵,书法八级考试标准基本发完。有引用转载者。要注明出处哦。
   


   国展不是书法考级,可是实质和此有何二致呢?其实上面基本是谈书写水平,你也可以从块面分割、书写内容,作品品式、风格类型、用印、款跋上分级。给自己打分,精心构思,用心设计。综合打分。说白了,这是投展前对作品的量化和考量论证。你要这个工作吧。

承晋斋 发表于 2011-6-28 00:08

小结---复习训练思考题
1、你没必要想你的水平还不行,以后再参展,你可以将其拔高甚至于最大化,你想到了吗?这个可以有!名星的照片都是PS过的。方法你能想出哪些。
2、国展的秘密有很多,我告诉你了一些,鉴于不惹事、和谐为上,有些我这里不能说,你去研究一下国展作品集,你还能看出哪些?有些可以用在你的参展策略上的。你去研究了吗?
3、你还在以一帖一家一流派为标准,直接搬过来,临摹式创作吗,你得思考别的了。书法创作到底是什么?——我说的话不一定和国展有关,很多是针对书法来说的。
4、你能总结出国展高手的临帖思路、构思设计的方法吗,总结出20条如何?他们的作品都告诉你了。你可以摹仿他们,也可以小变其法,还可活学其思路。
5、你能在总体上把握一下国展作品的书体和书风吗,能不能通过分析、概括,对你的书体和风格作个新的定位既出新又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你总结后觉得你擅长篆书,目前的篆书写法还不行,通过分析,你给自己定出个方案,写什么体,用什么写法。不雷同,有新意。结果你获奖了,呵呵。
6、通过一些资料和你发挥你的聪明,你能对你要投展的书风作一些形式分析和深入的技法训练吗,能在十五天内,二十天内再大大拔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吗?
7、你能用我的分级分段的大致思路,对你的作品作一个严格、苛刻、客观、综合的量化和得分吗?尽管说自己的孩子自己爱,但这时你就不要带感××彩。这是最后一段要做的事。
8、你能从我说的大致思路中再细化出一些国展的分析和技巧吗?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我只做个大致提示,其实你自己能帮自己 ,而不是我。这个帖子已发到了11个了,我不得不声明的是,我其中并不只是教大家学一些应付国展技巧,中间暗含着我对书法学习和训练的一些思想和方法 ,并不教大家学诈。我相信大家能体会到。今天休息一下,谈一些过于“形而下”的具体问题。
这些细节的失误会坏了你的大事!!
1、错别字。
相信会写书法的朋友对自己的用字都是比较自信的。有的人甚至会说,我对错别字有天生的敏感,一般不会写错字。书法用字中的错别字是一个综合的问题。
首先,繁简字字转化中会用错字。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用简体字,可是书法用字笼统地说用繁体字。这中间就会存在着问题。我所在城市——文化名城西安的著名文化旅游景点钟楼、慈恩寺就存在着很多这样的现象。对于这个总题我曾在中国书法网发过帖子,谈过,有的朋友大概还有印象,这个问题就和我们的书法用字密切相关。我们在把这个帖子相关的图片先发出来,大家看看,我已标出来了,你一定能看出来问题了吧,如果看不出来,你要好好警惕你的错别字问题了很多朋友,常常和电脑编辑文档时,用WORD软件繁简转化功能来转化繁体字。这是很不可靠的,有的朋友甚至不知某个字的繁体字写法时,用电脑来转化。这就有些可笑了。请你把下面一句话用WORD软件繁简转化功能转化一下。“孔子云:己丑春,王后发已半里长。”一定会转化成:“孔子雲:己醜春,王後發已半裏長。”(刷红的五个字都错了,应为云、丑、后、髮、里)。哈哈,有意思吧。

    国展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当然出现过,有些朋友还有过很惨痛的教训。很好的作品,本来可以得大奖,可是因为一个错字,刷下,最多入展。我们现在的人啊,的确要好好读书,提高学养了。不然,你要当文化人,笑话多着哩。参加国展最容易出的错别字,有朋友会写‘应十届国展之征’,你要注意严格讲“征”字是错的,应该写成“徵”。好象七届、八届国展入选作品都有过这样的错误,我就只举这个例子了,前面因为用了一些朋友的作品图片,指出问题,帮他们做了广告,他们还向我表示不高兴了。中国书协有些评委看了我的帖子,也打来电话,表示我把他们曾经的工作失误广告出来了,扩大化了。为了静心、和谐,我就是出示人家出错的作品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找找看。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看过去发的帖子:http://www.shufa.org/thread-6788730-1-1.html和我的博客文章(注意下面的附录和相关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4a5550100mb6e.html
   书法用字的问题还涉及到篆隶用字的文字学(包括篆刻),楷书的异体字、俗体字等问题。这里提醒大家,篆隶用字要严谨,实在不行,就在字边朱砂加旁注,注明出处和依据。既可以增加形式感,又可以让评委明白,你这个字没用错,篆刻则可在边款中说明。楷书不要用太生的异体字,尤其不要乱用碑别字、俗体字,你不要以为你是有碑帖依据的,你想想有些造像只是一些民间人士所为,写法和刻法都很粗乱,你还学他的字形,在当时这种字也许用得不是很广。而且人家在公文和科举中绝不会用的,你的国展和科举差不多了,不要让这些字登大雅之堂了,否则你有点蔑视“皇威”了。写完作品,投展前,谦虚一些吧,让高手、老师,朋友,看看吧,检查一下吧。
2、用印和印泥
   不要太多用印,不要简单学古代法帖上的用印,那是后代人陆续加上去的,有些也不是地方,乾隆老头那个太大的御鉴之宝就经常破坏了画面。也不要让印章扎堆,不要因为你会刻印,就让印章在你的作品上开会,评委和你的“敝帚自珍”的心态不同。你的印,你喜欢用就行,可是评委不这样看的。
    你没把握就用三个印算了,印首一、姓名和名号印一朱一白。印章作用:取信,章法、装饰。方法:平衡、补空、压角、呼应等等。写错了字,某字写得不太好,强烈反对、不建议改后在旁上加个印,那是公文的做法,取信用的。你加个印,怕评委不知道你写得不好啊??!!
   印泥我就不说了,上海西泠的潜泉系列,推荐。
3、作品尺寸和形式严格以征稿启事为准,你不会现在还不知道吧。
4、色纸和染色。
   过去评委好色,现在的评委和现大的大款一样,不但好色,还讲起了品位。呵呵,现在不要大红大绿了,要走淡雅一路了,也不要大紫大黑了,更不要用质地和颜色发煞的黄纸和蓝纸了,这是给那个世界人的!也许这届明显要照顾素纸“素面朝天”的了。现在的社会你找个长得好不化妆,有品位,有文化,不势利的女朋友都难了,书法一样啊,忽然出现一个,说不定就打动了评委。当然你的书写和章法等艺术因素要跟上。你能感觉到国展微隐的趋势变化吗?思考五分钟吧。
5、用拼接方式的朋友,一定要用好的不干胶棒,接好后用电熨斗熨一下,完全好后,你自己用点力拉一下,看看。或者到装裱店让师傅用比较稠的浆糊接一下,最好用去筋的浆糊。可别到了国展评展现场,还没折腾呢,一轮下来,你的作品已成残纸了。
6、还有邮寄、填表、寄款等细节齐玉新站长已在他的指南中提到了,大家好运吧,主要要有“细节意识”要琢磨。要察几知微,这是周易的智慧。呵呵。细节说不完的,我就不说了。大家推理吧。

承晋斋 发表于 2011-6-28 00:09

上几回说到,国展评审时,评委心中其实是有一个量化和得分的标准,最起码会分级。那我们今天说如何给你的作品加分。国展投稿都快截止了,你的书写水平也就那样了,要练功,参完展再好好整吧。在你现有的书写水平上,你还是可以通过思想的改变和构思的巧妙给你的作品加分。
1、全面展示你的书写才能。
大家都有印象,国展作品,经常会在草书边加小楷旁注、边跋。在大字边加小字等等。这样做要注意几点。其一,你如果没有几个书体都写好的才能,就避过这一点。你正文草书写得挺好,加了个写得极不好的小楷,结果是拉分了。其二,要合谐,为了章法或者内容需要,才用多种书体配合和块面分割的方式。当然你可以人为地制造这种需要。不要勉强,为加而加,看起来不舒服。
比如,强烈推荐少字数作品在全面衡量后,可以加时,就加一些密密麻麻边跋。字距远,行距近的隶书的写法,就可以加多字数的竖向的边跋,一是形成隶书横向的势与边跋竖向势的对比,二是对正文字距远、比较空落起到一个连结作用和贯行气的作用。

再说对联就几个大字,如果你是五言对联,共就十个字,你要入国展,获奖。有些分量不够了吧。评委评奖时心里还是有些觉得太便宜你了吧。于是你加些小字吧,行草的东西,动荡的风格,稍加些静的东西吧。就和我们美院的毕业展一样,四年了,你画二个小扇面,即使你画得很好,能行吗,你能画过齐白石吗?工作量不够吧。

如果你行草很好,小楷也很好,评委一看,行草流畅,大气。没想到还能写这么精工的小楷,不错。好,得奖。同时你也可以再投个小楷的作品吧。
2、展示你的学养加分。

写书法的人,我们经常说要有学养,有学养,就有书卷气,不野了。可是这些东西是隐在的。国展这种东西,有时你要把你的学养贴出来,像个标签一样。比如,你的作品和某个作品相比从书写上看不相上下时,评委一看,这个作品是自作诗词,再一看,读起来还不错,好,那就这样了。你如果会自做诗词,不用担心做得不是太好,不要用历代诗论的标准去约束,这不是比诗会。你书写自作的诗词吧。为了促进这个风气,已经有一些专题展,自作诗词书法展。

还有你的落款和边跋一定讲究,不要上来就是半文不白话。或者干脆抄一段现代白话的什么句子。你会说,可是我不会古文,不会写像古人一样的书论啊。可是你不会抄啊,不会找一段变变啊,用在你的作品上吗。--我这也不是教大家造假,应急啊,你要会古文,你还是好好先读王力的《古代汉语》吧。我曾经读过古代文学的研究生,我知道这里边的甘苦。但是应急时,你是有方法的。方法对了,也拔高了你的古文水平,评委一看,好,此人有学养,古文不错,他不会考证你的边跋的准确来源,当你不要用太熟悉的东西哦,我这么一说,你不会改变一段《书谱》的文句上去吧!

这样的话,你和别人的作品相比,你不是胜了一筹了吗,你不是给你自己的作品加分了吗,不要只把精力放在书写。

篆书和篆刻你用了比较生僻的字,或者不得已要假借。书法作品,你可以在字的旁边、或者边跋里加上笺注。当然可以用红色哦,这样的话,不是可以有形式感,也可以避免评委误解,篆刻则可以在边款里啊。可以和你的边款里其它内容分开,用小字,可者用不同字体,是不是又把你的边款形式美化了?
3、为改变条幅的单一样式,你能想出多少方法,进行拼接和块面组合。
十届国展规定,竖式,尺寸也做了规定。这样我们只能在很有限的空间创作了。但是我们不能全是条幅吧,当然不是。对于这个,我们已有了足够的经验。就是你可以用接接的方式,用不同的块面接成条幅,大的形制是条幅,但内部可以是册页、扇面的接接,等等。在今年的要求下,你越是要发挥你的想象力了。如何加签条、如何拼接,书写内容上如何块面分割,形成章法上的变化。参考一下历届展览的作品吧,并在它的基础上再朝前想一步。或者在他们的基础上再活用一下。
4、这年头玩的是综合实力,你将作品做大,不如立体化,做强。
还记得冯巩这句小品里的话吗!“我就想证明在相声界我影视演的最好,演员界我导演导得最棒,导演中我编剧编的最巧,编剧界我相声说的最逗,这年头就得玩个综合实力!”一句话,含着智慧。赵本山的“三卖”里,有多少促销学智慧在里面,当然,我们要正用,不要反用哦。

看着国展作品尺幅和字越来越大,我就给一些朋友预测,下届国展我怕要限制作品大小了,这样下去太没意义了,主要是给评审带来不便。不想我一句成真!!所以你早就想到将作品立体化了。不要一味大了。是不是有一天要铺纸到纽约,我们拿着毛笔,从飞机窗口钻出来,伸出笔来写啊!!

你要从书写内容、字体、边跋、拼接、块面分割、用印等等来考虑了,这样可以将你的作品立体化,做强。当然,好的作品其实很单纯,过多的因素会破坏书写本身的“聚气”,可是参展的,没人自信自己是大师水平,评委也压根没想到他会评到一个大师,所以这些因素,你还是考虑一下吧,适度用一下吧。这些因素不一定全用,但都是得分点,分得好了,作品会很增色。
1、不管你觉得你对国展多么熟悉,先翻翻国展和单项展、兰亭展作品集,好好研究一下国展及其作品特点。包括活跃人物、代表书风、获奖作品的倾向、装饰特点、甚至作一些统计学意义上的数字分析,等等。
2、根据自己特点和你对国展的分析和预测,确定你的书体、书风和书写内容(不要以为书写内容很不重要,很重要,作一个提示,你如果你手里有一个清人的小楷,写很好,内容也不是很偏,但是这个材料大家很难看到,你会想到什么好主意呢。注意,我指的是好主意,不是坏主意哦。)
3、对你确定书风和所学碑帖做深入的技法分析和形式训练,力求短期提高技术。
4、找同类书风的国展获奖或入展作品分析,你能借用什么,或受到什么启发。你可实验性临摹一下,学到化用的语言。你能找到相关的更偏的资料,借用到什么,或化用什么。看看我第一个帖子的作品吧,难道,还没有想法吗?
你能找到历史上与你确定的书风的相关作品吗,不一定是一流水平和一流有名的。你能借用到什么吗?
5、你是否想到过把别人五言联改成七言联,你是否想到过变别人一幅小字作品为大字,册页为条幅,从整体中拆解一部分。你是否发现过中国书法或别的杂志有时发表一些我们熟悉的书家不熟悉的作品。当然,这些作品一经发表就成熟悉的了,你能找出这种作品吗,你对它有什么想法呢。你不是觉得你创作水平不行,临摹水平还行吗,呵呵,你可以给评委出个辨析题的。我再不能说了吧!!!前面的帖子已分析过国展作品类同的思路。太多了,我不能说,再说书协下令要封我的这个帖子了。
6、你是否想到过,你要写七个一组的册页,拼成一个条幅,你找出王羲之或者米芾的七个代表的手扎,然后摹仿它们的经典章法特点制作七个册页呢??

承晋斋 发表于 2011-6-28 00:10

7、你是否想到稍改变一个曾经一个获奖作品的块面顺序,成为一个新的作品呢,比如,别人五片并成一组,你六个一组,但是五个都是用它的章法特点和正文块面分割特点呢?变化就能出新,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就不得了了,你能变出多少,别老想着创造了。
6、你的内容和书风、书体确定好了后,能不能制作个小样稿,然后再写,再看作小样稿,再改,如此反复。在这个过程中,你想到过,把你写过的纸剪成小片,重新组合,以做效果预览吗,想过把印章盖在另纸上,剪下来,先在作品上试摆以找找最佳的用印位置吗?
7、你对你的作品的细化分析了吗,比如前三个字的连接方式分别用了穿插、主笔对齐、牵丝连带,后面接着的五个字呢,是不是只用了一种,第一行行气线是直的,第二行还是直的,第三行呢,你能不能曲线摆动呢。你要细化到对你的作品的每二个字,每三个字的关系都要变化,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一遍遍检查,一遍遍修改,改到你的字从字势、笔法、字组关系,行间关系都变化丰富,自然,和经典法帖一样,就好了,这个过程可以看看帖子,从中找点灵感,再改。何时该用个涨墨块了,何时该用斜势的字了,何时该用大开合的字了,你论证一下吧。
8、构思、设计、从内容到每个细节,检查,修改。最后找最佳书写状态,最好能发挥出一次书写的感觉。你就成了。
9、构思、设计的过程其实不是做假的过程,是你在对艺术规律不是很娴熟的情况下,学习它,熟悉它,认识它的过程。这是认识必然规律的过程,反复地这样分析经典法帖,反复打磨你的作品,总有一天,你能一挥而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从必然走向了自由之境。这个说法中马克思先生说的,不是我的创造。我们中学和大学老师都教给了我们。
10、研究分析展览——确定内容书体书风定位——形式分析、技法训练,抱一下佛脚——通过各种尝试和实验性书写并参考尽可能的作品资料,引带、挤挤压出你的作品,不一定是创作哦——反复论证和修改——寻找书写状态,自然书写—定稿。这中间还有多少方法,你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吧。新时期以来,书协的各类展览在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在丰富、活跃群众艺术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用不可忽视。中国不能没有国展!书协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其间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劳动。我们应该向书协和国展致敬!!我向来对在国展有尚好表现的各位高手表示钦敬。
   但是国展从出生那天起就得了胎里病,这个病根与国展同存亡。那就是艺术创作毕竟是很具个体性的,具有个体丰富性的,是评展,必然有趋同标准,拿着一把定好标准的刀来切不能划一的东西,结果可想而知。难道你不觉得,打开每个展览集,铺天盖地的作品似乎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好看而不打动人。至少这样的作品太少了。这被一些老先生戏为“展览体”。历史也许会戏弄我们,当几百年后,历史上留下的书法大家、大师也许一次国展也没参加过!!呵呵,是不是这句话得罪了所有参展的朋友。呵呵,最大的可能是也许是那些参过展、获过奖,但是后来自行其道的人!呵呵,这下大家是不是觉得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历史性大师的可能性了。
   国展发展到今天,这个问题已很严重了。书协领导每届都在思考反省国展的 问题。每届也都在调整,可是这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还会再发展下去。国展的作品会越来越多,展览体会成为当今的“馆阁体”。我们以批评馆阁的态度创作,可是最终也许我们写的展览体还不如清代的馆阁体。明末清初,碑学兴起。展览体积弊成病,会兴起什么呢?
      梁谳论书说,魏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态。孙过庭说古质今妍。其实尚态之风,莫甚于今!妍炫之风,莫甚于今!!当今之书,似乎人人欲作搔首弄姿之媚,个个争比浓妆艳抹之妖,字字欲竟扭腰送胯蹶臀露乳之色。古人之字如待字闺中、读书明理之闺秀;今日之书如倚门斜目、兜售色相之妓女!!这并非是国展的初衷,但国展无意中助长了此风,则国展当比作什么??有人说老鸨,我觉得此譬不太合适。也不至于吧。1、没文化、没学养,书法分量不够。在当今时代,展览越来越不那么重要了,不是不重要,只是不那么重要了。过去获个奖很快会在全国出名,现在越来越淡了。再说社会、人民、历史是有它的法则的。它不会简单地承认一个获奖的人就是大艺术家。说这话,有些人可能不高兴,其实你自己一定也有困惑的,不是吗,你入展获奖也不少了,好象也没有当初想象的影响和知名度。主要还是得靠培训和教学生挣钱,卖字,把纸换成钱,没那么容易,社会对你的艺术的认可,还是需要很大的含金量的。为什么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决定了一个书法家不可能只是会写字的人,要有学养,有文化影响。把你的书法扩大到文化艺术的影响上去。有人说起启功的字很不服,那你思考这几个问题吧,启功写的一些文章你可能看都看不懂,别说写了,你怎么和人家比。古典文学界、文献学界都很服人家,书法是文化人的事,尤其是上层文化人给你传播的事,你只是技法一下,不行的。再说某人要出个书,要想到题签时,都会想到启功先生,他的字雅洁,干净,他身分的文化分量足。不要说你入展的获奖的人,就是书协的领导人物可能能当此任者也不多吧。没人想让自己的书封面上写上几个张牙舞爪,狠命压擦笔毫的所谓“书法”吧。那你会污了人家的书的,会让你赔的。没有了启功、赵朴初,真要让题写书名,尤其是一些与古典文化有关的书,当此任者,有几人????
这只是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至于书法和文化、学养内在的关系,大家想必都知道的。

学养不够的艺术家还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中年夭折,晚年僵化。中年大概指四十五岁左右,晚年可以到去世。以此理对照我们现在的艺术家,你试试看。
2、书法是美的艺术,不美的书法,你再故意显得“艺术”,最终没用。

老百姓都会说,现在的书法不好看,不美。当然,书法并不是老百姓能真懂的。不过我们的字写的不好看了,不美了,还叫艺术吗。展览体为显示艺术元素,故意把它弄出来,这不是艺术。这是显媚。对体势动荡和险绝的夸张,米芾已到顶了,对于空间的夸张,八大已差不多了,对于大小变化的夸张潘天寿已接近极致了,你再过分,就不是艺术了。结体不是张牙舞爪,瞪目咧嘴。结体的变化在于造势。
3、技进乎道,书法不过是感性符号,是文化符号,你的符号,书如其人。不读书修道,书法好没用,也好不了。

想过没有,我们把字写好能怎么样,就是为入展,获奖,卖钱吗,有没有更深入更贯通的目标。我们不能从写字中悟出更多道理,和我们的人生哲学相印证,和我们的养生之道相印证,和我们的为人之道相印证。当然可以啊。孔夫子讲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圣贤不我欺啊,我们现在不读圣贤书,人类会越来越迷失。按孔的说法,最终的目标在道,艺是用来游的,和我们现在说的“玩玩”差不了多少的。《庄子》里面那位杀牛的都能悟出“技进乎道”,你别动不动瞧不起“书匠”,现有人不务实,连匠人的专精和熟练都失去了,我们写字写不出点明白的道理,连个《庄子》养生主篇里提到的那个“杀牛”的都比不上。

刘熙载艺概里提到一句话,大意是书如其才,如其学,……总之如其人而已。书法不过你整个人的感性符号,是一种语言表达,学了书法,写得不快乐,没写明白,那我们岂不白瞎了老祖先为我们创造的文字和书法艺术了吗?

给书协讲国展的这几天,偶尔休闲去了一家画廊,看了于右任先生的六尺四条屏,堂堂大气,自然而然,写字间流露出的自然、天然、质朴、天真、随意、不经意,让我们看到一个胸有百万雄兵,但是淡定、平淡、一派天然的真大家字,如黄钟大吕镗镗铿铿,又如远山云起自舒自卷。看着这样的字,我们那些制作、设计、做意的字真觉得猥琐不堪了,在这样的字面前,我们对比的好象不是书法,而是人格了,一下榨出臭皮囊底下的“小”字来了。
越看越爱,我陶陶然歪歪地想,要是那天我修了大宅子,这幅字就挂在我大堂上……,我想古人收藏的动力和欲望有相当多来自于这种真爱。贾似道之流强取豪夺别人的名迹的丑恶行为,我们似乎能体味到爱到深入处的疯狂和变态了。
4、反对设计、制作和淫技巧术,提倡日常书写、自然书写和正大渊雅书风。
设计、制作的过程在学习、修习书法的过程中是不能避免的,可是这只是一个过程,你从中学到的应试是书法的“法理”,进而能自由游于逍遥之境,而不是让你以这些淫技奇术为旨归。那你就错了。

书者,抒也;写者,泄也。书法、书写就是用书法这种感性的符号来写自己,抒发自己。平时书法创作中不要忘了这一点,最终也要回到这一点。

制作、设计最终不要。这样的字不自然,不生动,当然缺少必然的艺术感染力。我们主要正大渊雅的书风。正者,中庸也,既中且正,周易中有这种思想。蒋先生的名字也从此来。有意思吧。大者,气象,气格也。渊者,深也。雅者,犹正也。雅正常合用。做人要从大道,艺术亦然。从小道者得一时之利,从大道成最终的大器。

承晋斋 发表于 2011-6-28 00:10

5、国展出不了真正的书法家。我们怎么做?
   就像培训作家一样,作家班出不出作家,甚至大学中文系出没培养出几个大作家,国展很难出书法大家。没有深邃的思想,特立志趣,卓高的审美力,博雅的学识,能出大书法家?我不以为然。
    可以参展,但是不要被国展指挥着走,你要有你的学习计划,有阶段性目标,有你对书法的理解。坚持自己的理解和方法,慢慢化变,终有一天你能修炼成仙,中国人讲的是修练,而不是创作。书法之道亦然。

承晋斋 发表于 2011-6-28 00:11

祝大家好运

王玮ww 发表于 2011-6-28 08:11

{:1_43:}{:1_43:}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新见到的国展投稿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