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政府缺位的市场化让老百姓遭灾
据11月10日《现代快报》报道,成都市新都区政府花费了一亿元,修了一条比其他任何从新都到成都的道路都要远的绕行路,但过住司机都称这是“一件为民办的实事好事”。原因只是因为这是目前新都连接成都市区的惟一免费公路。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新都正处于收费站的团团包围之中,重重收费站既影响了百姓出行,又影响到了投资环境,修建“绕行的免费公路”是城市突围的无奈之举。
公路本应是政府免费供给的公共产品,因为财政困难,政府采取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市场修路途径,指望通过市场化来减轻公共品的供给压力。没有想到的,市场让路多起来了,但路却越来越难走了,公路被利益集团控制,城市陷入了过路费的围困之中,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免费供给”来为畅通解锁。
从本该免费供给,到市场化修路,最后不得已又回到免费,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回归,而是一个代价昂贵的曲径——为让行路畅通,政府只能选择修一条悖离经济理性、更远的路;为减少成本,老百姓只能选择走这条悖离物理常识、耗时更长距离更远的路。这,实际上是用“不合理”的方式反抗“更不合理”。
意味多么深刻长的一个现实寓言啊,这条非理性“绕行的免费公路”是中国许多市场化改革弊病的一个缩影,这个寓言般的缩影,折射出规范缺位的市场改革下许多公共产品的悲剧:许多公共产品,本是政府必须供给社会的,但在市场化改革中,政府将供给责任转嫁给了市场,这个过程因为缺乏制度约束,或者把公共产品的价格推高到平民无法承受的高度,或者使公共产品陷入乱收费的困局中,本应普及每个人的公共产品消费成为压得平民喘不过气来的大山。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正像公路建多了路却难走了一样,医院越来越多越来越豪华老百姓也进不起医院了。教育这个公共产品也面临着同样的悲情现实,乱收费的困局中,教育成本成为平民不可承受之重。
为摆脱“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无序恶果,一个地方政府不得不修一条“绕行的免费公路”——绕了“市场捷径”后,政府并没有摆脱“免费责任”,钱还是花了,而且付出的更多了。同样,为了摆脱医疗、教育、住房等改革带来的恶果,为了走出公共产品悲剧,我们是不是也得在这些领域重建一条“绕行的免费公路”:原本政府以为通过市场化能转移的责任,结果发现一点也转移不了,为修补无序市场化的制度性碎片,不得不支付更多的钱,正像那条更远的路。
蕴含在“绕行的免费公路”中的公共产品悲剧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一方面,本应由政府承担的投入责任,政府实际上省却不了,转移责任,只会滋生许多问题,这是由政府责任的非赢利性决定的,市场化只对赢利性有兴趣。像在医疗、教育、道路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政府的公共投入不能偷懒;另一方面,实在需要市场介入筹资的公共品供给,必须在制度约束上有理性的安排,做到“对未来的选择作出先期的限制”,不能沉浸在市场化的美丽图景中忘掉资本本性——公路被收费套牢,不正是失于规范缺位的市场化?收上了瘾的企业和部门,哪能舍得停手。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编辑)
[转帖]政府缺位的市场化让老百姓遭灾
嘻嘻,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