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孤云在碧天 发表于 2011-8-3 11:52

站在科学发展的 高度,洞察现实,理论要害,击中时弊!

站在科学发展的 高度,洞察现实,理论要害,击中时弊!——著名书法家牟怀斌读王根权先生的《中国书法品评》王根权先生的《中国书法品评》一书熔古铸今,品评古人也品评今人。书中指出,“大凡书法家之造就,一般应具备五大条件:“天生聪颖,刻苦好学,失志不辍,名家指点,感悟通会”。书中指出,除了以上五个条件之外,薛铸还有两点无与伦比。这两点是:一是潜修于西安碑林二十四个春秋,临摹研究,著书立说,设坛讲学。一般情况下,是一个老师教众多学生,而薛铸在碑林则是众多的书界前辈手把手的教一个薛铸。潜心教坛,潜心书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积极向上难能可贵。二是长期生活工作在逆
境之中,磨砺出一种超乎常人的意志、毅力、勇气胆识和承受力。老子云:“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扑’。”然而王根权笔下的薛铸就是这样一个勤奋,朴实脚踏大地仰望星空的大家。这个大家也是《中国书法品评》的基本点,有了这个基本点,就不至于在纷纷扬扬,人物辈出,热热闹闹,风起云涌,变化万千亮点无数中眼花缭乱。 王根权的《中国书法品评》一书中所创建的中国书法评判标准是书法评论界科学求实锐意创新的典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场革命!在这里,我自然地联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和阿Q,联想起了赵树理笔下的《李有才版画》,联想起一出戏剧里的讽刺:恒元说:方;德贵说:不圆;恒元说:砂锅能捣蒜;德贵说:砸不烂;恒元说:公鸡能下蛋;德贵说:亲眼见。又想起苏东坡的一段笑料“一屁过江来”。这些典故告诉我们,大家们不要妄自尊大,以大家自居。古语说得好,天地有美不言,万物成理不说。洪钟无声,满瓶不响。如果你总认为自己是皇帝,那么你永远穿的是皇帝的新装! 我们应当清楚的看到,书法界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成就者。他们不是不报,只是时机未到。为斯吟诗一首以贺之。“一颗珍珠地里埋,满身光彩难出来,一声炸雷天地动,拼出土来洗尘埃。”潜修者们,逆境磨练的勇士!必须像薛铸一样潜修,磨练自己。书法源于文化,原本就是文人的事。假如人人都能当书法家,这个时代不是很可怕吗?书法家不仅仅是书法技艺,更重要的是读书做学问。当代书法大师于右任说的好,“笔墨精良,人生乐事。气质变化,学问深事。”在这里我自然地又联想到了贾平凹的《好读书好》中的一段话:“读书必有读书的好处。”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暁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为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囂烦尘世,而自大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欲不谄!陈忠实先生的《青玉案》有这样一句话:“倒着走便倒着走,独开水路也风流。自信青山遮不住……”王根权先生的《中国书法品评》不就是这样的写照吗?我们的书法评论家,原本就应该立足公平,公正读书做学问,认真洞察,慧眼识真,伯乐相马。古语说得好,“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假若能有如此一批书画评论家,我们的书画界就大有希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站在科学发展的 高度,洞察现实,理论要害,击中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