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笔墨与时代
笔墨品格在其韵,不在其形;意韵尚者达境界,字里行间弃陈俗。当代的书法家早已不是那啸傲于寒窗书斋的旧式文人,而是融入全球大文化背景下,站在时代前沿对个体存在价值探索和东西方文化意义交流的艺术家。然而,当下有些书画作品让人看不懂,似乎看不懂的作品就是“高深”,就是个性的“创新”。所以我在想,是否这种人把张扬个性和创新理念给理解错了?还是独出心裁或玩弄玄机?现在大众完全不能接受的作品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脱离了本土的语境,移植或嫁接西方的观念和形式,美其名曰“中西文化的结合”,大众完全看不懂的“天书”,读这样的作品就象与外星人对话,相互都听不懂。其实这种人就是踏踏实实地走不好正道,只有走旁门左道,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挖空心思地进行造字,久而久之连自己都不认识了。第二类是,脱离了传统和真实而鲜活的现实生活,仅仅是一种另类的艺术语言在自我欣赏和把玩,独自清高在上,置大众审美于不顾。第三类是那种书斋的旧式书者、墨客“关门自守、自我欣赏”型的;这种类型的是:即不继承优秀的传统,也不遵重时代的现实,就认为自己的字好。知道吗,其实你的作品及思想理论早已经过时了,应该赶紧走出来,融入时代社会的潮流,不然会被史历和现实所淘汰或摒弃的。在这个问题上我非常赞同石涛的观点:早在3OO年前石涛就提出“笔墨当随时代”,这个观点应该是永远都不过时的。试想,在那样的年代石涛就提出了这么高深的观点,处在2l世纪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感到惭愧呢!是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应该心里装着大众,对社会有一种担当和引领的作用,同时也是如何实现社会价值取向的问题。传统与创新,在创作实践中似乎是一对矛盾,实质是互为因果,缺一不可,任何时代都是如此。在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创新”的要求显得如此迫切,往往使人们淡忘了传统,或进而憎恨传统给人们带来的“束缚”。但是,传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土和根系,离开她,就意味着枯萎或死亡。时代在变,人们在变,社会风气与审美都在变,在变化中作出正确的引领及判断与选择,也许就是画家、书法家们所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http://www.shufa.org/bbs/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翰墨田园的微博 {:1_56:} 回复 2# 孤竹白云山人
{:1_56:} 回复 1# 翰墨田园
赞成这一观点。{:1_277:} 回复 4# 李永篆书
谢谢朋友的支持! {:1_27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