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疯 发表于 2012-3-11 19:21

《前赤壁赋》可以称为苏东波之《兰亭》大家以为然否?

苏轼的(前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1082)的七月十六日。苏轼虽然在政治上因“乌台诗案”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也还是比较达观的,他通过泛舟赤壁,寄情于山水,抒发一种“遗世独立”之情。又借助“清风”、“明月”、“江水”这自然之景,阐述了事物共有“变”与“不变”这双重性哲理。可以说苏轼是在努力寻求自已内心的平衡。(前赤壁赋)文本是一篇美文,而书法更是一篇佳作,难怪苏轼后来又写了许多本。这幅作品全用中锋,笔力丰腆而又劲健,体态安详,风神潇洒。董其昌评价说:“坡公书多僵笔.亦是一病。此《赤壁赋)庶儿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画禅室随笔》) 董其昌把《前赤壁赋》看作是苏轼墨迹中的《兰亭序》,可以说是慧眼独其。《前赤壁斌》与《兰亭序》的确有相通之处,首先从文本意义上看,二者都是被赏心悦目的美妙大自然所感召,徜徉其间,都表现一种“乐”(王文.‘信可乐也”,苏文“于是饮酒乐甚”),又都阐述一种哲理,王文是人生无常,苏文是事物变与不变的双重性哲理,前者是带有玄学意味的消极悲观思想,后者别有一种胸襟,十分达观。其次从书法上看,二人都是中锋行笔.前者仿佛是山阴道上,移步易景。美不胜收;后者如智音漫步,体态安详,风神有余,王书代表了晋人的风度,苏书开启“尚意”的先河。苏东坡曾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东坡题跋》),以此观之,王书更自然潇洒,苏书却显得静穆。苏轼是对王羲之书法有过很深研究的,这幅作品被视为苏书中《兰亭》亦无不可。

http://www.shufa.org/bbs/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兰疯的微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前赤壁赋》可以称为苏东波之《兰亭》大家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