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娇多 发表于 2012-3-13 14:31

当代最具投资和收藏价值的书法家

沈鹏、欧阳中石、王镛、、石开、张坤山、苏士澍、张世刚、王家新、刘彦湖
    2012,书画市场,你看好谁?网上看了个《2012,书画市场,你看好谁?》的讨论帖,不免说几句。与其说今年书画市场你看好谁,不如说今年谁的作品最能赚钱。当代书画家远远不到收藏的级别,从古到今,当代人不收藏当代人的作品的。说难听话当代书法家的作品等于商品,是商品就有商品的价值规律,既然这样不妨说说谁的书画商品可以投资。首先强调的是,艺术不等于市场,市场是有规律性可循的,下面分析的是市场性,而不是讨论书家的艺术成就。第一, 书风的选择。书风要么是大多数人喜欢的甜美传统一路,要么是诡异符合时代特征的风格。传统甜美的书风历来是最正统的,被大多数人追捧,从未被边缘化,这样才有了接受者的基数。诡异的符合时代特征的书风,好似流行音乐,追逐的人也不在少数。如今社会是一个缺乏传统的时代,这种作品或许在二十年以后,当吃麦当劳,看日本动漫的80、90后一代掌握社会财富的时候,成为艺术品的主流。第二, 书家的地位。坦诚的讲,书家的地位决定书家的价格。只要你有足够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你的作品就能卖钱。我相信,能看到这段文字的人应该都是对当今书坛十分了解的人,相信你对张海的字会呲之以鼻。但是不可否认,在价格上能超越张主席的能有几个?还别不服,因为当中国书协主席的只有一个,而买中国书协主席作品的人千千万万都不止。前几天,朋友帮倪萍在荣宝斋办了个展览,当天就卖出了六十多幅,几百万拿到手了,朋友肯定也不白忙乎。倪萍的画,5万一张你买吗?你不买能理解,因为它不是艺术品;你买也能理解,因为它是商品。所以,有了社会影响力,你不想办展览不想卖钱都不成,因为想挣钱的策展人和经纪人很多。第三,书家本身的人格魅力和人缘。书家必须要人品好,讲信誉,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圈内好的口碑。总结起来就是人要好,跟谁都有面。这样机构和个人都愿意和你打交道,都力捧你。谁手里有你的字谁都不会说你写的差。再者,就是有众多的学生,当然有有出息的学生更好了。谁能说自己的老师写的不好?谁能不吹捧自己的老师?欧阳中石、沈鹏、王镛都是这样。第四,市场的运作和掌控。书画拿到市场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商品,是商品就有财团、基金、机构的进入。现在的艺术品市场,是个坐庄的时代,我们都是小散户。在某一时期,某个财团会选定某个艺术家进行投资性、计划性、签约性打造。假如某机构掌握了某个画家市场上80%的作品,你说价格谁说了算?画家本人说了都不算,别说藏三张两张作品的我们了。他们选择的艺术家的标准基本上就是上面所说的三点。举个例子,何家英的价格并不全是画家本人造成的,因为有几支大的基金在运作,前期囤货积累的同时不断对画家包装,通过展览、出版、拍卖、社会地位提升等一系列的工作,才打造成现在的何家英。当然这个过程是很长的,既需要大量的资金又存在风险。当基金觉得价格炒到足够高的时候,全部抛货,几十亿赚到手后撤出。所以何家英年前最贵的时候一百多万一平尺,年后三十万不好卖。其实当代书画就是击鼓传花中的花,鼓停的时候花在谁手里谁就倒霉了。只能怪你入市的时候不对。第五,拍卖市场掌握话语权。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个畸形的市场,其中的一个表现是,拍卖市场不完善。一,门槛过低,当代的一万两万的作品都能上拍;二,拍卖越画廊而上,成为艺术品的一级市场。因为门槛过低,所以一般书画家的作品价格能在拍卖上得到表现。因为拍卖是一级市场,所以拍卖掌握着书画价格的话语权。一线的拍卖公司充当了解放前荣宝斋的角色。能在翰海、嘉德、匡时等一线拍卖公司上拍,无异于在荣宝斋挂笔单。加之雅昌网等网络有快速清晰的拍卖记录,所以拍卖代表着市场的接受能力,拍卖价格成为一般人衡量艺术价格的重要标尺,引领着书画家的价格去向。在书法圈内,能上拍卖会的人寥寥无几,能上嘉德、翰海、匡时等一线拍卖公司的更是寥若晨星。第六,地域性。这里所说的地域性有两方面:一,书家从艺的地域;吴昌硕卖不过齐白石,唐云卖不过王雪涛,陆俨少卖不过李可染,沙孟海卖不过启功赵朴初,这种种现实说明京城有着培养画家价格优势。近一点说,曹宝麟、丛文俊二位影响力可谓不算不大,但是在价格上连京城的刘彦湖、陈忠康都不如。二,书画家的籍贯。如果书画家出生在一个傻有钱的而又缺乏书画家地方,那你就幸运了,你的家乡是你作品最大的去向,你的家乡人会支撑住你的市场。最明显的例子——董寿平。董老艺术成就很高,这必须承认,但是民国时候比董寿平高的画家不知多少。由于山西人在拍卖场上能挑出来的除了傅山就是董寿平了,一路追捧,价格狂飙。以上仅为个人在艺术品市场多年总结的片面观点,乱说一气,想必会招来不少人的反对,平心探讨者欢迎。

从书家自身加之市场的可操作性上,选择出以下几位我最看好的书家,部分略作分析:沈鹏、欧阳中石、王镛、石开、苏士澍、张世刚、王家新、刘彦湖沈鹏,欧阳二位大佬,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能暂时领衔市场,毫无争议。王镛艺术研究院书法院院长、中央美院教授的身份,众多书法院的学生追捧,有国画界的名气和地位,最有力的优势是小沈鹏、欧阳近三十岁,这三十年成了书法的断层。所以王镛成了下一个书法市场的大佬。缺点是王镛本人对书画市场不是特别了解,书画上的主要收入是吃大户,有固定的大企业家成批成批的买作品,不愿意和小散户打交道,不愿意和拍卖公司打交道。这样的弊端是在大的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企业家们资金紧缺时无暇顾及书画,而这个时候,恰恰是这些画贩子和拍卖公司撑起了市场。石开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位老兄说:王镛好比是徐悲鸿,石开好比是齐白石。我觉得有道理至极。石开作为一个职业书家,毫无背景和社会地位,能有现在的声望,人格和艺术上必有过人之处。其一,石开是一个学者型书家,儒雅谦逊,待人真诚,有一般书家不具备的人格魅力。其二,石开的作品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取向。最重要的一点是其作品件件认真对待,精致考究,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应酬在里面。这些是当今所有书家所应该学习的。其三,石开懂艺术品市场。石开在艺术品市场上摸爬滚打十几年,花费的经历一点不亚于其在书法上。如果说当今还有收藏家的话,石开肯定算一个。他十几年间收藏的书画,至今未出售过一件,仅此一点足够让我们致敬。正因为懂市场,在对待自己的作品的市场操作上自然游刃有余。他每年对价格小幅度的合理调高一次,即使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也坚持不降价。这样就保证了持有者的利益,打消了持有者的顾虑,从某种意义上他的作品成了硬通货。此外,由于他和北京的各大拍卖公司都比较熟悉,经常将作品无底价上拍,又拓宽了艺术市场。
其四,石开唯一像样的头衔貌似就是书法院研究员,书法院几千名学生追捧王镛的同时也追捧石开。苏士澍全国政协常委,文物出版社社长,中国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启功先生高足,书协成立之初,苏先生二十几岁就任理事。其身份背景和地位资历少有人能企及。书法功力也相当深厚,苏先生貌似不热衷于追逐书法的利益,加之市场上作品数量不多,所以市场一直平平。但是其绝对具备了艺术品市场的可操作因素,如果苏先生能够主动做市场,或有几支基金主动的为他做市场,那么他绝对是一支难得的潜力股。张世刚八九十年代中青展、全国展的获奖专业户;辽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鞍山学院副教授。目前客京做起了职业书画家,其身份地位一般。从一定程度上,张先生和石开先生有着共通点。其一,当今浮躁的社会里,张先生也算学者型书家,其对佛学研究甚深。其人品高尚,儒雅谦虚,待人真诚至极,在书法圈里有着很好的口碑和人缘。其二,其书风传统甜美,精致可人。其作品懂书法的和不懂书法的都会喜欢,尤其领导们会非常喜欢。他的风格好比是当代国画家中的何家英,这种作品有着巨大的礼品市场。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中,真正收藏的能有几人?礼品市场能到百分之五十,甚至还多,范曾、何家英的市场基本上是礼品市场。找领导办事,需要送几百万的礼,不妨买上一张何家英的裸女,往信封里一装,既简单又安全,而且拿出来马上能变现。张先生的作品风格有着这方面的优势。其三,有东三省巨大的既得市场。张世刚早年在东北名噪一时,当时在东北就有了巨大的市场。东三省本来就书家欠缺,加上和他一起的出名的书家书风的变异和退步,比如伦杰贤、老铁等书法已经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东三省又是爱力捧当地大家的地方,比如沈延毅。所以东三省对张世刚的追捧更甚。有了既得市场做后盾,张先生又来北京开拓市场,这步厉害。其四,自己对市场的把握和专业机构的运作。张世刚是书法圈内少有的参与艺术品拍卖的人,有着像石开那样对市场的把握能力。还有在拍卖市场上的成功运作,不妨查一下雅昌网的拍卖记录,前三甲的拍卖记录分别是:北京翰海,行书四条屏,144*38*4,成交价:212800。北京翰海,行书,179*47,成交价:44800;北京匡时,行书担当诗,143*37.5,成交价40250。甭管什么方式方法,在拍卖引领书画市场的时代,能在全国一流的拍卖公司中如此高价成交,是书家本人开拓市场的能力体现。由此可见在拍卖市场上,张世刚比石开做的还要好。此外,据坊间传闻,有几支基金(艺术品机构)已经投入大批资金开始为张先生做市场,大量囤积作品。大量资金的针对性进入对艺术家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传言真实,那么张先生作品价格长时间的高涨是肯定的,当然我们想看到的并不是价格疯狂高涨后的颓靡。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持续稳健增长,要以保护持有者的利益为前提,如果操作得当这是可能的。王家新中国书协副主席,财政学博士,某部位管钱的年轻高官。最后一个职务要了命了,有这个权利,谁不得捧着点?有这个职务,操作什么事都方便之极,别说做艺术品市场了,恰恰他管的就是文化的钱。我这样说丝毫没有贬低家新先生的意思,对,丝毫没有。作为一个诚实的人,我们必须承认,在当今社会有了权力和金钱就是好办事。我个人非常喜欢王家新的字,如果我觉得他写的字不好,我也不会拿到这里分析,看的出王家新在书法的功力和悟性是中国书协领导中少有的。纵观中国书法史实际上是一个官书家和贵族书家史,当今依然如此。前面特别强调王家新是“年轻高官”,年轻是资本,无论是在政界还是在书法界,而且王家新看上去就有官相。或许有人拿胡抗美做类比,的确胡抗美和王家新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胡主席的字写的过于艺术,普通老百姓接受不了。所谓市场必须要大多数人能接受的东西,不管他是不是你的消费群体。作品艺术性再高,没有群众基础也是不行的,圈内人谁会买谁的字呀?就好比齐白石和黄宾虹,齐白石的画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所以黄宾虹就卖不过齐白石,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以后还是这样。市场这个事上别老拿“艺术”说事,艺术和市场永远属于两个概念,属于两个人群。刘彦湖博士、中央美院副教授,属于当下最红的小生。最近一年,刘彦湖在书法市场上是成功的,据说现在家里都长到八千一尺了。其一,刘彦湖的可取之处,每件作品拿出去都让人觉得是精心创作的,落款、印章、内容丝毫看不出应酬,这一点上显然受到了石开的影响。其二,书风诡异清朗。这是一个双刃剑,这类作品领导们肯定不会喜欢,所以影响了一部分市场。但是这种风格,符合当今各异的社会,很容易崭露头角,有一部分人极力追捧。刘彦湖抓住的是另外一个极端。其三,从刘彦湖书法内容的选择和落款题跋的文字,可以看出刘彦湖是个有学问的人。60后的书家有他这样腹中学问的人的确不多。最近一年,刘彦湖作品找了几家画廊代理,在网上也卖的火热,证明他在市场方面开窍了。可惜的是。他最近的作品确实敷衍了不少,除了篆书有所长进外,其他书体不如以前。价格也长的过快,长的太快反而会让持有者心里没底。但愿刘先生能够一如既往的认真精心下去,价格合理调整,因为你的路还很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代最具投资和收藏价值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