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醒服务”如果中国书画里没有了印章,那会怎样?
本帖最后由 钟国康 于 2012-6-22 20:15 编辑“叫醒服务”如果中国书画里没有了印章,那会怎样?
--------周涌书法线条不好,一颗一颗的,这像啥?
广州美院老师周涌作品。
印章对于中国书画来说有多重要?我们不妨反过来想想。如果中国书画里没有了印章,那会怎样?白纸黑字,只有白纸黑字——那是办丧事的色调。但加上一个红色的印章呢,这白纸黑字就喜庆起来。你说这重不重要?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印章就是沾上印泥,盖一下就了事。对于好的艺术家来说,当然不是这么随便。
如果把宣纸比作母亲,毛笔字就是父亲,印章就是儿子。如果印章不讲究,那看起来就不是亲生儿子,而是捡来了。讲究体现在细节上。比如印泥的用色——现在很多书画家不注意印章颜色。有些画纸太白,而印章颜色过于鲜艳的话,就会让印章给人很突兀的感觉,这就像“这个儿子是捡来的”。怎么才能让颜色协调呢?其实只要往印泥里加一点点墨,它的颜色就不会那么“跳”了。
再比如作品的风格。写意作品要配上粗犷的印章,工笔的作品最好配精细一点印章。再如印文的内容,最好也能和作品匹配,不同类型的作品用不同的印。
在用印细致这方面,上海画家朱屺瞻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位。他可以为了一幅画专门刻一方印章。他看到齐白石所刻印章后很喜欢,第二天就通过荣宝斋订刻印章。后来他藏了一百多方齐白石的印章。这样的书画家用印,就只能用“富贵”来形容了。
广州的书画家用印没有让我欣赏的,倒是有不少让我不欣赏的。比如说广州美院的画家周涌,印章用得不好,这和他的书法和创作思路也相关。周涌有很强烈的表现自我的想法,这一点很好,但却忽略了笔墨的自然属性——毛笔是软的,纸墨也是软的,而线条是流畅的。周涌的书法和画都破坏了毛笔线条的天然流畅,而呈现出一颗一颗的,真有点像山羊屎。新颖是很新颖了,但却没有了传统的筋骨,不美。
现在很多艺术家都在创新,我认为创新必须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传统好比骨架,创新好比衣服。只有骨架立起来了,衣服才可以千变万化。
钟国康
-------------------------------------------------- “叫醒服务” {:1_281:}说的好 {:1_325:} {:1_226:} {:1_226:} 该文浅显易懂,说理透彻,拜读!希望能引起书画家的注意! 该文浅显易懂,说理透彻,拜读!希望能引起书画家的注意!
雪桐子 发表于 2012-7-7 16:14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1_294:} {:1_226:} “没有真正的书法批评家,都成了“表扬家”了,是这样吧?这是社会风气使然。想当年,鲁迅骂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骂得多厉害,结果梁实秋没到法院告鲁迅,也没变成狗,后来过得很好,也没怎么样。今天的批评界,批评的人没有鲁迅的胆量,被批评的人没有梁实秋的胸怀,急了还会告你一下。”(陈传席) 说句真话!
心情有如地球还重!
支点被你他妈狗娘的啃了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