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商承祚, 一见钟情,再而衰,三而竭呗。
见商承祚, 一见钟情,再而衰,三而竭呗。商承祚 打基础是积学时期,喜爱遍临英勇豪迈有事迹的,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名碑名帖,是初学者必走之路,但他们普遍都存在着一个通病,那就是未能同时也谴责这种事迹所造成的后果——像砖瓦窑的那个模板,亦即临摹的字帖。容庚和商承祚还有很多名人,他们作品的风格和气味极其相近,应该是那个“砖模”的流毒所致。这种流毒就是普普通通而毫无特色的令人迷惑的,就像—个相貌平凡的人最难让人辨认—样的罪行。这通病不是罪行又什么?!要生存还是毁灭?!要生存就得毁灭这个罪行。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倒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要生存就得先毁灭那个“砖模”,可是很多人就是没有那一点勇气和力量,就是打不败他和炸毁那个“砖模”,多少好腥腥的罪恶假汝而行。商承祚和容庚他们俩的成果丰硕的冬天早已提前来临,他们俩在书法、篆刻界是不会大红大紫的,他们春天还会很远!但他们现在根本不可能扭转历史,从而实现他们的大好春天了!我们年青时如果身边有一位,能拨开乌云见青天的人就好了。容庚和商承祚他们的这个人就是罗振玉。罗振玉当时,在收藏界,在甲骨文字学方面,简直可以说就是权威之权威,甚至还可以说是只手遮天的人物。他俩同在这优于人的条件下,老天爷让容庚和商承祚同成罗振玉的入室弟子并得甜蜜的提携,神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便产生出来这二位知名文字学家、学者,而不是杰出书法家和篆刻家,上天的决摘,一切都水到渠成。老天,让“夏天”和“冬天”同天出现?生出了这种鬼气象来!成全他们的书风、印风格调一样也。同时也是摹拓、辨伪、篆隶、印章兼具的学者。从上一辈的王国维到商承祚和容庚与同一时期的郭沫若等,民国时代应该算是古文字研究的黄金年代,大家辈出。在这些大家中,商在研究上的特别或者过人之处在哪里?商老是一个做学问极其严谨的人,但书法上看来只是个基本能够左右自己手头的本分人罢了,他应该是永远相信只有在茄子树上才能长茄子的死板人……举个例子,在我十五岁那年,亦即一九七二年,我因广州知青关系密切,这一年春节在广州逛了花阶后,回到了家乡开始留意广州市的书法界名人,商承祚先生就这次到广州后我下定决心要见的其中一位大家。示弱并非真弱,逞强不是真强。1987年这一年,我得到有关方面的邀请,得以去南京举办个展的逞强机会,其实这是一次我的真弱在呐喊。这一年我为了筹办展览,我二次进出广州,为的就是让高人过目,听取多方面意见后调整作品挺进南京,为的就那支强心剂。自从1985年至1987年,三年间我五进广州市,见过多次商老承祚、黄老文宽、秦老咢生以及同辈欧广勇、罗韬、钟兵等多人……但这一年是我第三次见到了商老,自此第三次后,我再也不愿意见他老人家了,原因何在?一见钟情,再而衰,三而竭呗。说到“一见钟情”,在那神话般的环境里,在那高学府的院子内,第一次相见,第一次受教于教授言语之下,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第二次就有“再而衰”的感觉了,原因是第二次见时,所说的话语,跟第一次见时,所见所说的话语象电脑拷贝一样的似……是不是商老人老健忘呢?第三次我真不愿意再次听到如出一辙的话语时,见鬼了,我视他是金子,他却视我如粪池般又是那几句:“”(撰写中) 申纪兰 发表于 2013-3-3 00:15 http://www.shufa.or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钟国康此人真不要脸。到处自称大师。永远在外行面前卖弄。----------------------------------------------------------------------------------------------
你们叫我大师,我都不知道我
是
什么时候被封为
大师
的。现在满街满巷都是大师了,骂人就骂大师好痛快是吗?
在我的博客“涨墨春秋”里,凡有称我为大师的文章我都把“大师”二字用“#”字符号代替,
你们不骂我大师了我就少干很多打“#”字符号的工作了……
谢谢大家 {:1_5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