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国康 发表于 2013-3-12 21:55

有些人打着专家的大旗行走江湖, 使得书法的队伍伤得极其沉重……

本帖最后由 钟国康 于 2013-3-14 10:21 编辑

有些人打着专家的大旗行走江湖,
使得书法的队伍伤得极其沉重……




人们常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么认识自己的无知才是认识世界最可
靠的方法。人们要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里左右页的篆书牌匾,是二位书法家和一位画家书写的匾额。书家
是清人趙之谦和现代杭州西泠印社副主席刘江,画家是近代吴作人。要是
书画不分家的话,在这里就不必要再提什么书法家和画家这敏感字眼了。
但现行社会又说专业分得越细,就表明社会更专业更进步!这二位书家,
一位是极其专业的清人,一位是极其不专业的今人,如果他专业,就不可
能把谨有四字的匾额就写成二个不伦不类的,既又金鼎文、又甲骨、又石
鼓、又混写乃至导致难以辩认的二个字,这二字就是“闸” 和 “圣”字。“圣”
字繁写是“耳”、“口”、“壬”。篆书里有清清楚楚的“耳”字你不去写,你却
去写个偏字、俗字。古人吴咨有接近这结构写的“耳”字,但吴咨把“耳”字
右竖写到底了。古人也好,刘江也罢,把“耳”字右竖写不到底的,都是日
久错而默许的偏字、俗字。招牌是写给大众看的,大众费尽心机都难以辨
认的字,你们说易于传播吗,不易于传播招揽生意的匾额,我们就可权当
其错字、别字、俗字之属的误人匾额。“圣塘闸亭”应是一处开放形的公众
亭,又不是金文研究所,就算金文字典里有此四字的全字,此招牌匾额也
不要取向甲骨、金文处加混合创字法来完成它,应取大众易懂的隶书、楷
书或行书。那“闸”字中的“甲”字,在金文中,明明就有“闸”、“甲”字,而刘
老偏要取一个与篆书“在”、“才”互通的字写入“门”中。画家按现行说法不是
书法专业,但在这里不专业的吴作人先生要比书法专业的刘江先生写得好
多了,因为吴老先生没有那样“八股”地去写混字、别字、俗字,而是去写
了一个在当下人人一眼都能看得懂的那个“画”字。


         记住书写招牌匾额最好不用偏字、俗字,易认、易辩、易于传播的才
是好招牌……
                                                                        钟国康




         (撰写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些人打着专家的大旗行走江湖, 使得书法的队伍伤得极其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