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创作谈 张杰厚
应朋友之约,我用团扇形式写了一组唐诗宋词作品。感触很深,正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让我更加敬畏中国书法,敬佩古今书法前辈的学识及艺术品位。多时未写小楷,自然生疏,刚写常常因为开头的几个字写得不理想,竞然废掉数十张团扇宣纸,在可惜、悔恨、沮丧之余,重新振作。当我调整好心态,写进去的时候,最是我领悟到了小楷书法的博大精深的时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好小楷是自古以来书家的必修课,也是衡量一个书家的一把尺子。
小楷难于大楷,主要表现在其“精度、广度、深度、”上。
首先是小楷的“精度”。从从结构上看,小楷不同于大楷,大楷间架结构容易掌握;小楷既要点画分明,又要有楷书的气象,自然地要求书写者,要有深厚的大楷功力和娴熟的楷书技法,不是凭感觉去写,虽然“勾画了了”,但是每一笔每一划都非常精准,即小楷“精度”
其次是小楷的“广度”。从艺术创作上看,要想把小楷写得有品位,光有楷书的基本功是不行的,还需要书写者有广泛书法艺术的修养和见识;皈依一家也不行,例如用唐楷去写小楷,很快成了“唐人写经”,艺术品位自然不高,既要追寻“魏晋小楷”的高古清雄,同时还要借鉴赵孟頫、文徵明、刘墉等明清写小楷的书家的笔法。这就是小楷的“广度”。
再次是“小楷”的“深度”。写小楷并非易事,笔者在书写过程颇有感受,对于书写者要求很高,一是体能好,二是视力好,三是心态好,四是注意力要集中;五是要有耐力。特别是创作字数多的作品,有可能在数小时里是不吃不喝,不能做其他的事,不能分散注意力;因为一笔一划都是用毫端的一两根毛写出来的,所以要全神贯注。要想表现出气韵风格好比“上青天”。
正因为小楷的“精度、广度、深度、”决定了其书写的难度,因此更能磨练书家,提升艺术水准。
{:1_277:} 说的很好,学习! 回复 2# 孤竹白云山人
{:3_147:} 谢谢鼓励! 回复 3# 管布坤
{:2_130:} 谢谢鼓励! {:1_281:} {:3_147:}回复 6# 追风筝的人
谢谢您的欣赏! 文章好、字也好{:1_277:} {:3_14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回复 8# 赣榆糊涂 赞同,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