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褐堂 发表于 2013-7-1 10:35

披褐堂临古之<董其昌行草书卷罗汉赞>

披褐堂临古之<董其昌行草书卷罗汉赞>05年料半,55*33cm,屯胡"唐墨",乌钉刷丝罗纹圆门歙砚手磨。刚刚出炉。





插播广告:淘宝网搜“披褐堂”,代售郁文轩、万杵堂、遗风堂墨锭,代售汪六吉、曹光华、红星宣纸,敬请光临,自用、收藏、礼品皆宜。

延庐 发表于 2013-7-1 11:30

董其昌的书法意境淡远,他似乎把二王天女散花般的演绎了,但实质还是二王,在用墨上也有高深的造诣,都说董不可学,其实是不对的。    董给我们的启发从某种意义上比赵字启发更大,赵学二王用的是水银镜子,董学王用的是脐带。拜读春龙老师大作有感!

披褐堂 发表于 2013-7-2 09:03

回复 2# 延庐
延庐兄对董其昌的理解,真可谓玄宰几百年后的知音。赵董之不可学,我理解的是不适宜初学,非有精深的二王功底,不仅会徒学皮毛,甚至会流于浮华。若晋唐为“法”,宋元明清则为“书”也,这是我对书法二字的另一种解读。至于今人,多数只是写字而已,不仅无“法”,更早已无“书”。近些年,我于二王下了一些功夫,不但圣教序、二王尺牍都有一两百通乃至更多的临习,之后的孙过庭、米芾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乃至作茧自缚,不能自拔。而近来写董,让我似乎找到了学习二王的另一种法门,就是如何挥洒二王 ,如何避免泥古不化。从董其昌的作品中,我读到更多的是那种恬淡从容的书卷气、文人气,那种当今很多追求展览字书家不曾梦到的书写性。赵与董的不同经历,让赵书在雍容之外,难言一股抑郁和无奈。(他的撇、捺,多内敛,极少张扬。返观董其昌则很多从容挥出的撇捺,当然更多的是字里行间透出的气息,所谓字如其人,其实只适用于人书合一的人)。毕竟以赵姓入元为官,是他内心永远摆脱不掉的痛。批评赵人品不高的人其实是无知的,如果赵果然人品不高,他就不会有这种内心的伤痛,因为这种痛是内省的痛。当真人品不高,他会乐于入元为官的。而董作为一位清闲的高官,不仅让他在政治上得以避开纷争,又兼有大收藏家、大画家、大理论家的身份,让他得以毫无包袱的醉心书画,这样出来的作品,自然达到文人画、文人字的至高境界。。。

延庐 发表于 2013-7-2 11:35

本帖最后由 延庐 于 2013-7-2 11:37 编辑

春龙老师 所言极是,学习书法的目的是有层次的。春龙老师 一览众山小。在下既羡慕又佩服。有时书友之间缺乏的就是这种交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披褐堂临古之<董其昌行草书卷罗汉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