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4 10:28

【行云】张建京绘画作品贺岁展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4-3-31 22:27 编辑

行云
CLOUD IN JOURNEY
张建京 2000—2013
ZHANGJIANJING'SWORKS
凿泉染墨作品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4 10:29


张建京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硕士、河南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委员、河南省书画院学术委员、洛阳市文联委员、洛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洛阳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洛阳美术馆专职画家、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作品主要入选、获奖: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作品展;首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美术作品展;河南省首届山水画艺术展一等奖;河南省中国画首次晋京展精品奖;二OO二年全国中国画展;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河南展区金奖、全国优秀作品奖;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中国书法、中国画大展;河南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银奖;河南省优秀青年山水画家作品展;中原画风作品邀请展;水墨动向全国中国画学术提名展;河南省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并入选全国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盛世丹青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提名展;水墨主义上上国际艺术年展等。

作品主要出版:
河南美术出版社《洛阳道》、《宣和遗韵·张建京》;河北美术出版社《中国山水画名家·山水画技法分解图典》、《名家山水小品画集》;古吴轩出版社《当代中青年艺术家佳作选·河南卷》、《当代国画名家扇画图典·山水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彩墨牡丹画法》;荣宝斋出版社《张建京·水墨时态中国新水墨发现大系》等。

作品主要发表:
《美术》、《美术界》、《国画家》、《东方艺术》、《艺术状态》、《水墨》、《美术大观》、《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等专业刊物。
2004年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授予首批“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
2006年被《中国画拍卖》等杂志读者评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升值潜力的中国画一百家之一。
2009年被中国国画家协会等单位评为中国画坛十大新锐青年国画家。
2012年中国艺术研究研究生院艺术硕士毕业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获得庄汉生奖学金。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4 10:59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4-1-24 20:44 编辑


{迎新春送好礼}活动公告:
正值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为答谢各位朋友对书艺公社及张建京的大力支持,特在本帖举办“迎新春送好礼”活动,活动细节如下:
1、我们将在所有回帖中挑选数名回帖质量较高的帖子,获奖名额不限,要求言之有物,具有一定的评论水平。
2、所有获奖网友将获赠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行云:张建京作品》艺术档案作品集,作品集将由张建京先生亲自为网友签名。
3、活动时间截止为:2014年2月15日,2月15日将公布获奖网友名单,由张建京先生亲自为网友寄送作品集。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4 11:01

真诚坚韧 厚积薄发
——张建京其人其画

许 俊


还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在我所执教的大学里举办一期中国画研修班,我被邀请去给学员上了两周课,讲课的内容大致是以山水画及中国画创作为主。记得第一天课间休息时几个学员意犹未尽地围着我问着相关的问题,闲聊中一位腼腆斯文的青年自我介绍说他叫张建京来自河南洛阳,我顾名思义打趣地说你应该是来建设北京的,他只是笑而未答。一句玩笑话让我记住了这个青年。后来,他向我展示了他的书法、篆刻及山水画作品,均已有相当的水准,特别是书法篆刻已颇见功力。因为我本人亦有习书刊石的同好,所以虽然是初识,但通过他的作品和与他的交谈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加深了对他的印象。他入此行路走得很正,对艺术圣境有着至真至诚的向往,我以为这是从艺者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话说回来,其实建京他生于北京,后随父母落户洛阳,众所周知古城洛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远在汉魏时期亦多次被设为国都,由此我想“建京”二字也许就是顾慕、回归和重建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之意吧。

2010年春建京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这一年夏天我由中国人民大学调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工作,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命运安排,十几年后在我国最高的艺术研究机构里我与建京再续师生之缘,成为他的导师。多年未见,重逢之后,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还是那么真诚,我也感觉到过往的岁月使他的性情中又多了一份坚忍不拔的意志。做人为求真诚二字,作为艺术的施行者更可谓是不可缺失的。真诚方可识之本性、抒之本心、探之本源、写之本质,诚心诚意方能在艺术表现中体现真心真我,从“以物寄情”到“物我两忘”是为至真至诚才能达到的至高境界。在以后读研的日子里,建京的勤奋努力和刻苦钻研,加之他的天分,自然使其成绩优异。他执着的那股精神时常让我感动。为了在学术上取得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对艺术创作打开新的思路,他的毕业论文选取汉画像石图形中的山水符号为研究课题。从历史上看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如同汉赋一样具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气魄,以适合的图示展示着气韵充盈、物象飞动的满、实、多、动的风神。建京的论文从山水画的技法与表现的着眼点出发,以画像石、画像砖图示中的山水符号为切入点,论述了相承的关系与借鉴的可能,最终论稿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肯定。我知道,他的第二次赴京深造克服了工作和家庭带来的诸多不便,能取得学位固然可喜,但建京更清楚和珍惜的是这段人生经历定会在他今后的艺术历程中发挥持久的动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不同的文化走势和新生的文化现象以及它们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艺术的传承与艺术的发展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基于我们的立场,大家认同艺术发展的多元性和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源于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有着特色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创作方法。如何继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如何在创作中体现创造意识,对于画家来说则是见仁见智的,建京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对传统艺术持久深入的学习,使建京的山水画包含了宋元时期写境与写意的神韵,画面构成饱满,线条沉稳流动,色墨相得益彰。建京画中的林木泉石体现着古人“澄怀味象”的意蕴。我认为山水画本身所体现的精神应该是很纯粹的,和宗教一样。当你真正进入其中,它是让你敬畏的,从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中我们能感受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敬,能看到古人崇高的品格,这些应该就是中国画文心所在,它所体现的这种纯粹的精神是人类智慧的显现。徐悲鸿先生曾说:“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古法之佳者守之”即是我们要把传统中最为精华的东西继承下来。首先有“守之”才能有“继之”,这也是进一步“改之”、“增之”和“融之”的基础。只有承接传统,才能继往开来,建京已深谙此道。

时到如今真正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已成为国人不断深入反思、解析和探讨的重大课题。可是我们惊奇地发现,文化的发展好像表现出趋同的国际化倾向,当下一些所谓的当代艺术被一些人贴上了国际化的标牌,堂而皇之地自诩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好像只有跟上西方艺术发展的步伐,今天的中国艺术才具备当代性。这种丧失了文化立场的跟随,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悲哀。在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融入问题,我们要更加注重体现中国画表现的纯粹性。对待当下中国画如何发展的问题,建京有着自己的思考。从他近期所创作的作品来看,表现题材有了新的内容,城市中的高楼与道路、园林中缆车与亭阁成为画面的主要元素。画面开始运用大片的空白,在表现具体物象的同时更强调写意的水墨韵味,他在做着新的尝试,固然使其画风有了明显的转变。他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和创作手法对中国画的现代性做着自己的解读。

中国画的根本特色是由中国艺术的总体特色所决定的。听朋友讲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率团出访苏联时,外国友人曾问:“何为京剧之特点?”随团出访的京剧名家俞振飞先生悟得其中的奥妙,答曰:“有规则的自由活动。”我以为,中国画亦如此。我们要强调中国画语言本身的表现力,要学会扬长避短,因为表达的方法不一样,材质不一样,所以它所体现的物象也不一样。艺术只有去强调本身的特点,才能真正做到丰富多彩。绘画也是一种游戏,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不论承认与不承认,别人是要拿规则来衡量你的。你可以随便画,但有一个标准来衡量你。我们搞中国画创作,首先悟得其中的奥妙,若浅尝辄止,人云亦云,自以为是,永为门外之人。我以为,我们在宏观上要把握文脉,微观上要精研画理,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路应该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关键是如何去走。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重和去同,多样统一,中国艺术所追求和表现的是天地之心,因而把“和”作为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不但是中国人认识事物和感知世界的法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施行者的行为准则。无论是道家的静观玄览,儒家的物必有合,还是佛家的渐修顿悟,以及对一切中国传统文化的领会应该都是静下心来体验的事。习画过关者自知,书画之妙,不在于学,而在于悟。创作中国画的过程是艺术家通过对中国文化“和”的基本精神的理解并用艺术形式体现出来的。薛永年先生在《丹青本色——当代中国画艺术原创百家提名展作品集》序言中写道:“中国画艺术,对个体而言,是生命的方式,对群体而言,是把握世界的方式。”以我对建京的了解,他把自己对艺术创作的体验早已转换成了生命的方式。建京的画有传统、有新意,他以自己的方式思考和探求山水画在当代的承传与发展,厚积薄发应该是他正在展现的理想状态。

前几天我应邀去济南参加一个有关中国画的学术论坛,作为主讲嘉宾我在会上宣读了《理清传统文脉 弘扬创造精神——中国画当代发展之我见》的发言稿,其中我引用了我自己曾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写过的一段话,现在我把它再抄录下来与建京一起共勉:“我以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他自身应具备三个条件:清醒地发现自我,努力地培养自我,勇敢地创造自我。我还以为,一件高品质的绘画作品应体现出三个特性:造型的独特性,技法的高妙性,语言的原创性。艺术风格的个性化是孕育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的,只有个体面貌的多样展现和丰富多彩,我们才能共同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

许俊2013年8月6日写于北京西山脚下乐山楼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4 11:03

纵恣放逸 行者无疆
——张建京水墨山水印象
李若木

读建京的水墨山水作品,我 深为其表现题材、笔墨程式、构图意象的丰富性和探索性而感叹。他没有给自己漫游的水墨世界预设疆界,他的图式语言透着博采众长的睿智和气度,有着鲜明而执著的求索精神。人们可以感受到他的作品潜隐的厚味——纵恣放逸而又法度谨严 , 清新淡雅而又遒劲壮美。

艺术之旅上的探索者,常常要走过一段难以摆脱的迷惘。它对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同样的历练,这种历练是艺术风格嬗变——构建——成熟所必须经历的阵痛。在这种阵痛中,孤寂、浮躁、彷徨是在所难免的,然而,每个画家通过这段煎熬时所产生的境界是不同的,挣脱的方式也会各自不同。

在当今画坛喧嚣浮躁趋炎媚俗的世风之下,作为一名青年画家,能够气定神闲地画自己想画的画儿,走自己要走的路,不仅需要定力、智性、学养,更需要把自己提升到一种超拔的境界之中。对于水墨山水艺术,建京犹如一个朝圣者,倾注自己的心智才情在一片借助笔墨符号的构建的精神疆域里恣情地漫游,在行走的途中,他用画笔诗意地撷取心仪的一重山峦、一泓洌泉、一丛杂树衰草、一片云彩——把他的审美感觉和追寻梦想的快意,在宣纸上娓娓道来。

一个艺术家的才气、学养、修维“并情性所铄,陶然所凝”。中原山水画家多崇尚北派山水的闳廓浑厚,而他倾心于清雅秀逸的南宗山水则是一种必然;建京生在北京长在洛阳,千年帝都的文化底蕴浸透到了他的骨子里,饱读诗书、参禅听琴,士人的风骨自然会在他的水墨山水中漫漶;他的《玄默堂山水琐言》言简意赅,可见他对画理的体悟用功之深;他在书法、篆刻上同样是造诣不凡,与他的绘画相辅相成。由此可以预期他在无止境的艺术道路上会走得更远,走得更有力,走得更自在。

考察建京水墨山水作品的思维向度和维面,大致可以解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质:
其一是对士人风骨的钟情追思。如:《山水书法册》、《野步图》、《晓风垂钓图》、《雨后溪林》、《隐居图》等,这类作品着眼于“借”,即走进经典,师法古贤。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厚实的绘画功底、笔墨渊源、以及心性所驻。建京深知“习画须潜心博学,深沉其间,若参化禅玄,以求所进;日积月累,萦绕冥思,行游万象,定性超尘,希冀正果也。”他对黄子久、倪云林、董其昌、石涛、龚贤诸大师的笔墨程式尤为倾心,全方位地考察研习古贤们用笔施墨之法,用功颇深;在题跋中,间或还有张文通、董其昌等古贤的论画语和自己的体悟心得;在造境上,他追寻的是萧散、清逸的士人风骨,与元人的“闲和宁静,幽然意远,士气盎然”意趣相合。

其二是自我心性的逸兴抒怀。典型的作品有《寒谷清流图》《云入柴扉图》《溪山自闲图》《溪亭烟雨》等。这类作品着眼于“化”,即熔炼古今,化为我用,抒我兴情。不是每个人都能走进经典,“只能作为有个性的人,而不是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周国平精品集?经典和我们》)那些一味迷信前人之法的画家,是不可能走进经典,他们只会“粪里嚼渣,顺口接屁”。(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 与张幼于尺牍》)建京浸润在经典之中“蒙养汲之,取其长,补己短”强化个性,拓展个性。能够在经典之中自由徜徉,他自家的山水才得以“决尘埃,出清骨”。

其三是外师造化,变通定法。石涛云:“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苦瓜和尚画语录》)“变通”是把“借”与“化”提升到“立”的高度,即去法障、彰画道、了一画,立我之法,画自家山水。他的《邙岭早春图》、《秦塬新雪图》、《溪泉夜月图》、《晨雾图》、《水畔闲读图》等以写中原山水风神为主的诸多作品,是他对大自然的“应会感神”。 邙岭丘壑、秦塬畎亩、古刹茅舍、伊洛清波、炊烟岚霭、杂树荒 草…… 信笔拈来,便有了清新、质朴、平和、闲逸的生动气韵,依稀可辨南宗山水的神髓,呈现出了他行走于水墨世界的方向。

骨气用笔向来被大师们所推崇。书法的修维为建京强化笔线的骨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方面表现在他的用笔施墨上,勾、勒、抬、压、拧、转、弹、扫等用笔手法,随心所欲;皴、擦、点、染皆有草隶笔意,尤其是他的直皴更显劲健;笔线和墨色丝丝露白,是对书法中的“飞白”的炼化,墨线中有白线,白线中有墨线,阴阳互济、相生相融,苍润而又空灵。董其昌云:“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画禅室随笔》) 强化书法有笔的介入是建京士人意气的使然。另一方面,在作品的样式和题款上他的书画同源的理念表现得更为直观和自觉。不少作品书画合璧,在画之旁或画的两边,以行草题写古诗词、画论或创作心得,所书内容和书势与画面相得益彰;画面中的跋款,多以行楷为之,工丽秀雅,他严谨的创作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立”是建京对“借”与“化”的变通,是理性扬弃。 刘勰云:“变则可久,通则不乏;望今制奇,参古定法。”( 《文心雕龙?通变》) 把握时代的脉搏,体察当代人的审美心理;从历史演进的纵向与当今世界的横向去博采众长,定己之法,是一个艺术家超拔的胸襟。 建京 以 大文化观,去体察 现代人的审美感觉,汲取诸多 表现元素,丰富自己的 图式符号 。他的《秋风辞》、《晴峦出岫图》等作品,自觉地吸收了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意象构成的元素:不规则块面堆叠的山岩,远景的几何状的虚化,以及背景的强烈的色彩对比等等,不可否认,这些是具有实验性的有益探索,不仅体现了他兼容并蓄的 气度 ,执著求变的勇气,更能看到一个士人对构建现代审美意识的担当。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知北游》)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一,回归自然,寻觅超越一切欲望的心灵自由, 默契造化,与道同机,乘道浮游,是建京追求的精神境界,也是他水墨山水竭力营造的境界。士人担当,老庄的超然融合于建京的人格与艺格之中,使他能够“纵恣放逸,旁若无人”地行走在无疆的水墨之域,向着他理想的殿堂奔去。

2008年3月15 写于禺谷园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4 11:05

{行云}
张建京绘画贺岁展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4 11:05

{行云}
张建京绘画贺岁展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4 11:05

{行云}
张建京绘画贺岁展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4 11:05

{行云}
张建京绘画贺岁展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4-1-24 11:05

{行云}
张建京绘画贺岁展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行云】张建京绘画作品贺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