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之山馆 发表于 2014-3-14 11:25

贵州现代女子书法活动一瞥(撰文/陈弘)

本帖最后由 乐之山馆 于 2014-3-14 11:26 编辑

来源于2014年3月12日 贵阳新闻网
翰墨衍芬芳 ——贵州现代女子书法活动一瞥撰文/陈弘

一位文友来黔釆风,品茶聊天中,曾很有感触地说:贵阳是座有诗意、有滋味的城市,是个从事文化艺术研习的好地方。话中谈到贵阳有“滋味”性一说,不由让人想起清人王了望“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这句颇堪玩味的话。在我们这个步履匆匆,诗意越来越稀薄的时代,外人以诗意、滋味、从文研艺好地方等字眼来称道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无疑是种很高的评价。
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是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体现出来的。人们如能放慢一下匆匆的脚步,会发现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美好温馨的事物。仅以当今离我们越来越疏离的汉字书写来说,在一些人写个便条也会出现“断电”,提笔忘字的情况下,在我们这座城市,却悄然活跃着一支由职业女性组成的书法群体,名曰“贵阳市妇女领导干部联谊会书法组”,这是一个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一起的群体,她们在繁忙的政务管理工作之余,染翰濡墨,研习书法,以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并定期组织开展一些作品交流和艺术鉴赏活动,已坚持有年。其精神追求,恰与先贤提倡的“学者要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理念相切合。这种情致性的学习,对于身处社会中的人来说,是一种调剂身心,汲取精神维生素的有效方式之一。

情系书法 墨花竞放
去年,对于贵阳市妇女领导干部联谊会书法组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在百花吐翠,万物向荣的春天,她们的精神家园,由一个十余人的书法组,扩大升级为——贵阳现代女书法家创作交流中心。同时,也意味着她们由一个自发的兴趣小组走向一个更大的艺术交流平台,责任与义务也将随之相伴。在旁人看来,她们于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致,且经历较长时间的孕育磨砺,宛如一株生机勃发的春兰,在春天吐芽绽放亦是水到渠成的事,可喜可贺。
搭建一个艺术交流平台不易,要使其持续不断地发展更不易,经费、人才是两项最重要的发展因素,仅有经费,沒有人才是空架子;仅有人才,没有经费是无米之炊。缺乏其中一项,都难以成事。所幸的是,她们的良好意愿得到贵阳市文联的关心支持,并在活动经费、业务指导、展厅提供、书集出版等方面给予切实支助。
在人才不足的问题上,研究会负责人拓宽思路,多次与省书法家协会女会员联系协商,达成共识,在较短的时间里,共同携手开展了几件在贵州书法史上可圈可点、有声有色的文化艺术活动:首次在筑举办了“贵阳女子书法作品展”;首次编辑出版了“贵阳女子书法作品集”;首次以女书法家名誉,组织女书法家赴清镇乡村送文化下乡,为村民义务书写春联。这几件事情,放在贵州文化艺术领域大背景下去审视,也许微不足道,但其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却不可小觑。万事难在开头,也贵在开头,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也会有一个值得期待的发展前景。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深受国人喜爱,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记得2013年春节前夕,在赴清镇乡村送文化送温暖,义务书写春联过程中,围观者甚多,索联者不断,女书法家们乐此不疲地为村民书写着,虽是严冬,大家的心却是温暖的。村民们被女书法家的热情爱心所感,用他们朴实的语言称道: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能做。受到现场气氛的感染,一位男村民也即兴“捧场”,同台书写,场面喜庆热烈,一派祥和景象,颇为感人。
翻阅去年编印的“贵阳女子书法作品展集”,似乎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这册简朴素净的集子,凝聚着各方关心者的心血。为使展览的顺利举办和作品集的如期出版,贵阳美术馆、贵阳市书协的老师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了许多艰辛细致的幕后工作。女书法家们为此次展览也作了认真准备,精心投入创作。作者除了身居贵阳的女书法家外,还邀请了地州市的部分女书法家参展,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次全省性的女书法家作品汇集。展览作品近80件,篆隶楷行草书体皆有,涵盖古朴生动,灵劲典雅,飘逸奔放等风貌,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贵州女书法家的聪明才智、书艺水平。虽然作品中还存在一些遗憾和不足,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但从总的趋向审视,不少作品已脱离过去女性纤细柔弱,拘谨胆怯的弱点,呈现出蓬勃自信,奋发进取的精神追求。

传文授艺 新人辈出
贵州山川形胜,清淑磅礴。风光锦绣之地,必孕育出各种优秀人才。仅在书法领域,贵州在明清时期就出现过:杨林贞、邱荪、周婉如、陈锦文、谭兰英等有文字记载的女书法家。近代的萧娴先生,更是一位名满海内外的大家,其雄健厚朴,苍茫稚拙的书风,深受世人喜爱。当代的李慧君先生,以汉隶、汉篆名世,书风淳雅温润,富有书卷气,她曾在中国美术馆、贵州省博物馆举办过个人书法展,是一位古道热肠、热心公益事业的书法家。
在贵州老一辈女书法家中,还有一位值得提到的张镇先生,现巳90余岁,体弱多病,深居简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张镇先生以一手气息纯雅,精妙健劲的蝇头小楷,受到时人的关注和赞誉。品咂其作品,入眼便知是经历岁月积淀打磨,带有包浆气息的佳作,她的作品曾入选参加过中国书协举办的重要展览。文史专家、书法家王萼华先生在世时曾谈到张镇,对她的人品和书品赞赏有加。笔者有缘见到她一次,与她交谈了一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气质娴雅,温良平和,是一位见过世面有经历的老人,一位不能让人忘记的书法前辈。
任何人的成长进步,都不会是“无土栽培”,都需要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滋养才能发展进步。传授书艺,悉心栽培,提携后人是贵州书法界的一个优良传统。贵州省书法家协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以来,历届书协领导对如何培养女性学习书法兴趣,提升书艺水平,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在前辈书法家王萼华、戴明贤、姜澄清等先生及中年书法家的关心指授下,培养出一批女性书法人才,并在省市各类书法崭中展露头角。十多位女书法家作品分别在全国书法篆刻展、中日妇女书法作品交流展、中日女书法家代表作品展、中国资深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全国书法名家楷书作品展、全国著名女书画家邀请展、全国扇面专项展、全国妇女书法展等展览中入选参展。
省书协为进一步提升女性书艺水平,曾组织举办二届贵州省妇女书法展、贵州与广东女书法家作品交流展、黔风墨韵.迎奥运全国女书法家作品邀请展等大中型展览活动,均取得广泛良好的社会声誉,既展示贵州女书法家的书艺水平,也为促进贵州文化艺术事业多形态化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据统计,贵州现有中国书协女会员、省市书协女会员70余名,分布于文史、新闻、社科、教育等各个领域。
淑气芝兰茂,清风翰墨香。女性习书,于今为盛。崇文尚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支柔毫,一帧素纸,可以安顿心灵,抒发情感,怡情养性。“书法是中国文人享受时光的一种方式,书法是最优美最便利的娱乐,写字虽不是第一项娱乐,然不失为第一等的娱乐。”(梁启超语),古代先哲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妙言,说的是大业,但此理也契合于书法的研习。学习书法是个文活、慢活,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松弛懈怠,是人生一辈子的修炼过程,只有不激不励,循序渐进,日有所积,月有所进,将写字读书养成一种生活习惯,艺术审美常态化,方能获得涉艺的真趣。
(作者系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万盛贾秀平 发表于 2014-3-18 13:50

{:1_277:}{:1_277:}

幸福人生 发表于 2014-5-14 16:49

学习书法是个文活、慢活,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松弛懈怠,是人生一辈子的修炼过程,只有不激不励,循序渐进,日有所积,月有所进,将写字读书养成一种生活习惯,艺术审美常态化,方能获得涉艺的真趣。
写得最好!{:1_107:}

九品县令 发表于 2014-11-16 18:38

{:1_277:}{:1_277:}楼主可是秦老师{:1_281:}{:1_28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现代女子书法活动一瞥(撰文/陈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