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不懂书 发表于 2014-12-19 15:29

唐明全 从第三届临帖展看对临帖的认识

唐明全从第三届临帖展看对临帖的认识

云南省第三届临帖展于本月19日隆重开展,洋洋洒洒200多幅,好一个壮观了得,这表明了省书协对传承经典的重视程度,同时,也预示着云南书法走向辉煌指日可待。在值得庆贺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云南的书法临创方法,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作者愚见,在以后的临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个方面的问题:
一、临帖中形似与神似的问题。参展作品中,个别作者为了追求形似,以慢慢行笔,描绘出来的办法进行还原。这样的办法,看起来不错,近看像。但你细心时发现,他没有了古帖中的神采,缺乏意趣,缺乏情趣。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搞清楚古人的行笔起止与速度。我经常讲,我们的临帖者,如果是临古帖类,应该多看看彩色的古帖,那样可以看到古人书写时的行笔状况和行笔速度以及使转的时机和停顿的方法。只有以古人同样的运笔方法,同样的行笔速度才可能达到与古人接近的效果,用描绘的办法做,是做不出古人的味道出来的。在碑类的临习中,我个人觉得应该对原碑放大到我们书写字的大小进行临习。临碑,最主要的是懂得将碑还原成帖,也就是现代人经常说的碑的书写性。碑的原貌也是帖,进一步说,多数应该是先写在纸上再刻石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得放大了原碑帖,看清楚古人的运笔方法,找准他运笔的速度点,再进行临习。这个临习,不是自己认为的去粗取精,而是充分认识古碑面貌。
二、矛盾运用与放大古人矛盾的问题。这次展览的作品中,有个别作者只注意了作品的基本感觉,忘记,或者根本不懂得笔画的质量。有的作者在临习二王的作品时,大量使用侧锋,让作品呈现出来的全是毫无质量可言的扁笔硬画,损伤了原作的精神面貌。同时,把原作的不简单变为了机械的和习惯性的简单动作,致使作品质量下降。昨习二王的作品时,我们在重视起笔、收笔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他的矛盾运用,特别应该了解他的单个字的空间关系和整体的空灵感觉。在连带上,更应该明白上一个字与下一个字的关系和上一个笔画与下一个笔画的关系。只有把握了他的这些关系,找准了他的矛盾点,才可能把二王的东西准确表现出来。在不少的临习米芾的作品中,把老米的秀变成了机械的刷,把八面出锋变成了简单的硬画乱刷,机械与片面理解米芾刷字的概念。这是缺乏了解米芾本人,错误认识米芾书法本质的问题。
三、展览与展览本身的问题。这次展览,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临一幅,再以所临书体创作一幅的方式参选。多数作者在以所临碑帖面貌创作上吃了亏。这个要求本身仅仅是个集字的要求,可以说很低很低,我们的很多作者觉得很难,也就是觉得很难,所以乱创作一幅了事,这是必然落选的的一个根本原因。所以,这就引出,我们临帖的三个步骤,对临,背临,意临。在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于一个没有很高技巧的临书者,借助电脑就可完成集字过程,再将集字反映到纸上就Ok。。如果背临功夫够高,以临习风格创作一幅也应当不是难事。想复杂了,必然会出现状况。所以又得出一个结论,临习书法开始时,不能参杂自己的任何想像与习惯动作,否则,临了等于白临。也可以说,方法不对,越勤奋走的歪路越远。充分理解展览的要求,是成功的重要一环。
以上愚见,只是个人看了展览后的一些感想,肯定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正确方法,请以专业老师的方法和要领为主。我们期待云南的书友快速成长,为云南书法的明天做出积极的贡献。

愚牛一 发表于 2015-2-26 15:48

好帖子,今天才看到,顶一个!

南天一泓 发表于 2015-3-18 22:38

{:1_107:}

坡芽 发表于 2015-4-27 10:52

学习{:1_277:}{:1_27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明全 从第三届临帖展看对临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