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2-2 20:53

【印道中人】秦良静(第二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印道中人】
秦良静(第二期)
【编者按】“印道中人”之名源自已逝篆刻大家马士达先生的一方印章,此名寓意印人低调的身份。自2015年1月起,书艺公社网将开启篆刻中青年推荐榜系列,介绍当代优秀的篆刻家。“印道中人”栏目开启前曾与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李刚田先生商榷,李刚田先生对本栏目给予较高的期待与大力支持,并欣然为本栏目题字且担任本栏目的艺术顾问。“印道中人”将以邀请的方式推荐立体呈现优秀的篆刻。栏目以“传承篆刻传统、引领印坛新风”为宗旨,在2015年伊始为大家呈现一缕新风!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2-2 20:54

{印坛·名将}

【印道中人】杜延平(第一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0518-1-1.html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2-2 20:55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7-2-17 13:57 编辑

书艺公社网【印道中人】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声 明(2015.1)
“印道中人栏目”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书艺公社网
艺术顾问:李刚田
学术指导(以年龄为序):曾翔、朱培尔、高庆春、张公者等
总负责人:李阳
栏目执行:贺进
栏目咨询:张智芊
联合宣传:《涉事》杂志、《书艺公社书画街》


【印道中人】栏目推荐条件:
1、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2、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中篆刻获奖作者或西泠印社主办的展览中获奖作者;
3、具有相当高创作实力、具有一定艺术知名度的中青年篆刻家;
4、具有独特的篆刻风格、开创性艺术思想的前沿性篆刻家。

【印道中人】推广形式:
1、书艺公社论坛专门开设【印道中人】专栏,以专题的形式以月为单位展示作者的书法作品及生活状态;
2、书艺公社书画街将免费宣传篆刻家作品,全面打造书家交易的平台;
3、《涉事》杂志拟开设专栏,每期刊载当月参展作者的篆刻作品,暂定每期一个版面,如艺术成就突出者还将增加版面;

【印道中人】报名操作细节:
1、①报名参与推广的作者,需要提供作者本人身份证明材料,获奖证书证明材料,个人艺术介绍(300字以内)。
   ②报名作者提交代表最高创作水平的篆刻作品图片10幅。
   ③作者提供相关评论文章一篇及一篇以上。
   ④所有资料发送至贺进邮箱:690399460@qq.com。
   ⑤栏目联系电话:13931605209(贺进)
2、作者享受权利:
1)凡是参与的作者均享受成为网站长期合作篆刻家。
2)《涉事》杂志将不定期邀请作者刊登篆刻作品及系列专题介绍。
3)书艺公社书画街特别为作者搭建作品交易平台,同时网站将联系收藏家及画廊,代理或专营作者作品。
4)书艺公社微信平台将定期发布推荐专题。


其他
1、本实施计划解释权归书艺公社论坛。
2、本实施计划从即日起实施。



书艺公社
www.shufa.org2015.1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2-2 20:57

{秦良静}
1978年4月生,贵州习水人。现为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任省书协篆书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武警部队美术书法研究院研究员、贵州省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贵州省青年画院副院长、贵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芙峰印社副社长、贵州画院特聘画师、贵州省人大书画院特聘书画家、贵州省科学院文化建设指导专家、书艺公社总版主。2001年毕业于贵州师大美术学院,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造型艺术研修班”和首届书法“兰亭班”。
作品多次在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举办的展览中获奖,多次出展“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展”、“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行书、篆书、扇面书法大展”、“全国名家工程千人千作展”等重要展览;当选《书法》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特邀参加“全国书法名家楷书邀请展”“‘京华雅集’全国青年篆刻家邀请展”、“篆刻‘三段锦’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缶庐风·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中国书协国家机关分会成立20周年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邀请展”、“解放军书法美术精品港澳展” 、“解放军优秀书法作品展”等,还多次在全军及武警部队文艺奖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中国书法》“当代名家系统工程·中青年提名”、《中国书画》、《书法报》、《中国武警》、《橄榄绿》、《艺道》、《涉事》、《当代贵州》等十余种刊物曾多次作专版介绍,《贵州日报》两次以 “苦心孤诣气势雄”和“腹有诗书气自华”为题作整版介绍,公开出版有个人作品集《秦良静书法篆刻艺术》、《秦韵·秦良静书画印》,文章及作品散见于《东方艺术-书法》、《中国书画报》等国内八十余种出版物。其作品还多次作为部队外事活动礼品赠送外国元首及将领,并被多家美术馆、风景名胜和个人收藏。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2-2 21:00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5-2-2 21:15 编辑

★★
(部分)
主要参展获奖情况
2014.《“纪念吴昌硕诞辰170周年”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昌硕印社 吴昌硕纪念馆)
2014.《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贵州省十大青年书法家”》(学术指导:中国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
2014.《武警部队外事文化交流》(武警部队美术书法研究院)
2014.《“强军梦”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书艺公社网)
2014.《贵州省职工书法大赛》担任评委(贵州省总工会 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2014.《贵州省第六届行草书法展》特邀(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2014.《“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特邀(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2013.《“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军书法展》二等奖(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3.《全国书法名家楷书邀请展》(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2013.《军队60名书法家边塞诗作品展》(总政宣传部 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
2013.《企盼和平-联合国官员与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联合国中文组 北兰亭艺术中心)
2013.《乌海当代中国书法馆展藏作品》(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3.《“中国书法之乡-印江”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中共印江县委、县政府 贵州省书协)
2013.《无上清凉-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中共六盘水市委 市人民政府)
2013.《贵州省青年画院美术展“我们这三年”》(贵州省文化厅 贵州省画院)
2013.《贵州省26人书法精品展》(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贵阳美术馆)
2013.《贵州省第二届篆刻双年展》担任评委(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2013.《贵州省第五届书法双年展》特邀(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2013.《贵州省第六届行草书法展》特邀(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2013.《中国茶海-全国书法作品展》特邀(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2012.《喜迎十八大——武警部队书法展》(武警总部)
2012.《乌海杯全国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2. 《第二届北兰亭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北兰亭艺术中心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
2012. 《歌翰——当代书法中青年名家邀请展》(书艺公社网)
2011.《贵州省第四届书法双年展》一等奖(贵州省文化厅 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2011.《首届武警部队美术书法摄影展》二等奖(武警总部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1.《第五届全军书法展》二等奖(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1.《中国书协国家机关分会成立20周年“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邀请展”》(中国书协国家机关分会)
2011.《庆祝建党90周年“名家作品邀请展”》(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党委宣传部)
2011.《第三届西部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1.《贵州省首届篆刻双年展》担任评委(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2010.《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大展》三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0.《全国首届篆书展》二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0. 《第三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全国百强(《书法》杂志 陆维钊书画院)》
2009.《全国第二届西部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9.《全军第二届廉政书画展》二等奖(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央军委纪委)
2009.《中华军魂-解放军军事家开国上将名诗名句书法展》(解放军总政治部)
2009.《解放军美术书法精品港澳展》(解放军总政治部)
2009.《全国第六届楹联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9.《全国首届楚简帛书法艺术展》(湖北省文联 华中师大)
2009.《“渊源与流变”——简帛书法研究展》(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
2009.《中外甲骨文书法邀请展》(中国美术学院)
2008.《第二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全国百强(《书法》杂志 陆维钊书画院)
2008.《第四届全军书法展》三等奖(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8.《“山情水韵”——全国书画名家精品邀请展》(贵阳市委宣传部 中央数字书画频道贵州站)
2008.《第四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中国文联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8.《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8.《“名家工程”千人千作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8.《2006-2007书法网年度书坛精英暨书法网五周年名家邀请展》(书法网)
2007. 《纪念建军八十周年“双马杯”书画大赛》三等奖(解放军报社)
200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届摄影艺术展》(解放军总政治部)
2007.《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7.《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85周年书画展》三等奖(共青团中央)
2007.《2007·南北书坛精英联展》(书法网 第五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
2007.《"中华情"美术书法作品征集巡展》(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7.《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书法艺术展》三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7. 《"陶人葛"杯福字书法大展》(特邀名家)
2007.《全国首届陶瓷印邀请展》(京华印社)
2007.《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三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6.《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6.《全国首届行书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6.《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二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6.《2006·南北书坛精英联展》(书法网 第四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
2006.《篆刻“三段锦”全国名家邀请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2006.《“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展》(《中国书法》杂志)
2006.《全国首届陶瓷印作品邀请展》(京华印社 上海陶人葛)
2005.《第一届全军廉政书画展》三等奖(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央军委纪委)
2005.《“泛三角洲”书法作品联展》(广东省文联 9省+港澳书法家协会)
2005.《“京华雅集”2005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京华印社)
2005.《首届全国新闻界书法大展》(中国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2005.《“岳安杯”第一届国际书法论坛》论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004.《武警部队“文艺奖”评选》一、二、三等奖(武警总部)
2004.《全国青年国庆书画展》(团中央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3.《全国书画小品展》(中国文联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3.《全国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征评展》铜奖(今日美术馆)
2002.《全军第十届美术展览》(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2.《中国武警书法展》银奖(武警总部政治部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2.《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中国文联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1.《全国篆刻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
2000.《“龙岗杯”国际书法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深圳龙岗区政府)
2000.《第二届西泠印社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西泠印社)
1999.《西泠印社第四届篆刻作品评展》(西泠印社)
1999.《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书画大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部分)
主要发表情况2014年:
《格言联墨大观》并担任丛书顾问(中国文联出版社)
《纪念吴昌硕诞辰170周年“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昌硕印社)
《书法报》“书画教育”个人专版(书法报社)
《书画印》创刊号专栏介绍(贵阳书画院)
《贵州都市报》10月31日“副刊”文配图专题
《贵州商报》1月29日A4版“书春联”
《秦韵-秦良静书画印》(个人专著)
2013年:
《全军书法展作品集》(解放军出版社)
《军队60名书法家边塞诗作品集》(解放军出版社)
《无上清凉-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中共六盘水市委、市人民政府)
《企盼和平-联合国官员与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北兰亭出版社)
《贵州省青年画院美术展作品集》(贵州省文化厅 贵州省画院)
《贵州省第二届篆刻双年展作品集》评委作品(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贵州省第五届书法双年展作品集》特邀作品(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中国茶海-全国书法作品展作品集》特邀作品(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贵州省第六届行草书法展作品集》特邀作品(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贵州日报》“十八大”特刊作品选
《贵州都市报》7月30日文配图专题
2012年:
《解放军优秀书法作品特刊》(总政治部)
《涉事》第7期配文专栏8页(书艺公社网 中国画坛网)
《南北书坛精英联展》(书法网)
《全国青年书法邀请展作品集》
《歌翰——当代书法中青年名家邀请展作品集》(书艺公社网)
《第二届北兰亭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作品集》(北兰亭艺术中心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
《山水长卷·水墨金州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作品集》(黔西南州委宣传部)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贵州省书画篆刻精品集》执行主编并发表书画印彩页5页
《贵州都市报》8月27日“收藏专刊”
2011年:
《中国书法》第1期“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中青年书家提名”专栏2页
《中国书协国家机关分会成立20周年“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邀请展”》(中国书协国家机关分会)
《首届武警部队美术书法摄影展》获奖专页(人民武警出版社)
《第五届全军书法展》获奖专页(长城出版社)
《第三届西部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贵州省首届篆刻双年展作品集》评委作品(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贵州省第四届书法双年展》获奖专页(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贵州当代书画作品展》(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党的光辉-贵州省青年画院美术作品集》
《LAVANT时尚杂志》第10期“投资理财&收藏”
2010年
《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大展作品集》获奖专页(花山文艺出版社)
《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大展获奖作者专集》彩页2页(书法报社)
《全国首届篆书展作品集》获奖专页(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书法》第5期“篆书展获奖作品选”专页
《第二届西部书法展》(新疆人民出版社)
《全国书法百家横卷书法作品集》彩页2页(书艺公社出品)
《当代经典-著名书法家百人展》(内蒙古书画院 呼和浩特文联)
《贵州省“国展书家”五人展作品集》(黔西南州)
《黔筑墨韵·贵州省二十四人书法展》(贵阳市文联 贵阳市美术馆)
《艺道》“心解”专栏4页(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画院)
《艺文四季》配文彩页4页
《西南四省市书法联展作品集》
《册亨首届布依文化年书画展览作品集》
2009年:
《鱼水情-全国第二届双拥书画展》(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华军魂-解放军军事家和开国上将名诗名句书法展》(中国国学出版社)
《解放军美术书法精品港澳展作品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全军第二届廉政书画展作品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东方艺术-书法》专页汉简隶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
《全国第六届楹联展作品集》(花山文艺出版社)
《全军第四届书法展作品集》获奖专页(长城出版社)
《中国书法》第1期(全军第四届书法展专题页)
《大学行书教程》“示范作品”(复旦大学出版社)
《贵州日报》美术专页“秦良静个人书画印整版”
《新报》个人书画印整版
《2009·南北书坛精英联展作品集》专栏2页(书法网出品)
《通州诗韵·通州古今诗歌书法创作专辑》(北京市通州区文联)
《中外甲骨文书法邀请展图录》(中国美术学院古文字书法创作研究中心)
《大山之风·贵州书画展作品集》(贵阳市南明区委宣传部、区文联)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书画展作品集》(贵州省政协、贵州省文化厅)
2008年:
《“绿洲红城”——秦良静书法篆刻艺术》个人专集(中国文艺出版社)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
《“名家工程”千人千作展》(湖南美术出版社)
《翰墨春光·书法网年度书坛精英暨书法网五周年名家邀请展作品集》专栏2页(中国文艺出版社)
《全国著名中青年书画家承德爱心采风活动作品集》专页行书楹联一件附个人简介(书法网)
《名联颂中华》专页行书楹联一件附个人简介(中国文联出版社)
《中国书法通讯》“会员作品选刊”(中国书法家协会)
《青少年书法报》(书法网“墨林英雄榜”春联专题)
《时代de图像-贵州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书画摄影展》(贵州省文化厅 贵阳市文联)
《贵州省“百里杜鹃”书法篆刻作品集》(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贵州日报》美术专页“秦良静个人书画篆刻整版”
《贵州日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造型艺术研修班作品选”(国画作品)
《贵州日报》“多彩贵州风”专版刊头篆刻(每周刊载1方)
《“和谐南明“美术书法作品集》(中共南明区委宣传部、文联)
《贵州书艺》第1期“专题介绍”6页(作品7件、配文近照9幅、介绍文章1篇)
《中国百名书画家书画遵义作品集》(遵义市文联)
2007年: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岭南美术出版社)
《“中华情”美术书法作品集》专页(中国电影出版社)
《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85周年书画展作品集》获奖专页(中国青年出版社)
《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书法艺术展作品集》获奖专页(北岳文艺出版社)
《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作品集》获奖专页(太白文艺出版社)
《全国首届陶瓷印邀请展作品集》专页(中国书画出版社)
《“陶人葛”杯福字书法作品集》特邀(中国艺术出版社)
《2007·南北书坛精英联展作品集》专栏2页(中国文艺出版社)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届摄影艺术展作品集》摄影组照(解放军总政治部)
《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五十年书画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贵州省第二届“茫父杯”书法双年展作品集》获奖专页(贵州省文化厅)
《贵州日报》2月16日第七版(书法篆刻作品3件、介绍文章1篇)
《南明河》创刊号(书法篆刻作品13件、介绍文章)
《贵阳市书画摄影作品集》(篆刻作品一组)
《南明区书画摄影展作品集》(南明区委宣传部、南明区文联)
2006年: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集》获奖专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全国首届行书大展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
《全国第二届兰亭奖入展作品集》(安徽美术出版社)
《全国“三段锦”篆刻名家作品》专页(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和平颂”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专页(中国艺苑出版社)
《2006·南北书坛精英联展作品集》专栏2页(中国文艺出版社)
《中国书画》第8期(“中国印”专栏2页介绍)
《贵州省青年书家十人精品集》专栏4页(华夏文艺出版社)
《中国书法进万家·贵州省书法家精品巡回展》(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中国书画报》6月29日(国画作品)、《书法报》4月12日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第12期(专栏介绍)
《贵州书艺》(篆刻作品7方、介绍文章1篇)
2005年:
《全军廉政文化优秀书画作品集》获奖专页(解放军出版社)
《泛株江三角洲书法展览作品集》(花城出版社)
《2005‘京华雅集’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专页(香港视界艺术出版社)
《铁笔流韵·首届全国新闻界书法大展作品集》(南方日报出版社)
《贵州省首届“茫父杯”书法双年展作品集》获奖专页(贵州省文化厅)
《中国书画》第8期(“贵州省书法家提名展作品”篆刻7方)
《贵州省“计生书画展”作品集》获奖专页(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贵州书艺》第3期(随笔《书为心画 印为心声》、篆刻3方)
《人民画报》第4期、《摄影世界》第5期、《书法导报》第26期、《书法导报》第29期
《书法报》第5、26期
2004年:
《全国青年国庆书画展作品集》(中国青年出版社)
《书法报》10月11日“书自家楹联”
《武警报通讯》第3期(专页介绍)
2003年:
《全国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大展作品集》获奖专页(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武警书法展作品集》获奖专栏2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中国武警》第6期 “丹青坊”专页介绍(中国武警杂志社)
《书法报》“书苑荐秀”(专栏介绍)
《书法导报》5月3日3版(言论〈观现代篆刻感言〉)
《青少年书法报》“书印博览”(专栏〈秦良静篆刻〉8方)
《篆刻》第3期(专页介绍及论文《对篆刻形式美要求的比较谈》)
《中国书画报》(书法2件)、《美术报》5月24日、《贵州日报》(书法3件)
2002年:
《中国人民解放解放军美术作品精选集》(福建美术出版社)
《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全国刻字名家作品邀请展作品集》(中国文联)
《橄榄绿》第1期 “精品赏析”封三专页(中国武警杂志社)
《书画艺术》第2期
2001年:
《书画艺术》第1期(论文《刍议现代篆刻的审美转变》)
《书法导报》第26期(随笔《观现代篆刻感言》)
《书法家报》(专栏介绍)、《中国书画报》第11期、《书法导报》第8期
2000年:
《龙岗杯国际书法大赛作品集》(花城出版社)
《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书法大展作品集》(西泠印社)
《世纪之交贵州省书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论文)
《书法赏评》第1期、《书法》第6期、《书与画》第8期、《书法导报》第9期、《书法报》第9期
《香港书画报》第10期
1999年:
《西泠印社第四届篆刻评展作品选》(西泠印社出版社)
《“谈印拾零”文集》( “西泠印社第四届国际篆刻评展丛书”)
《书法之友》第5期、《书法报》第27期、《书与画》杂志第2期、《现代书法》第3期
《书法导报》第51、52期
1998年
《西泠印社首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图录》(西泠印社出版社)
《青少年书法报》第39期、《书法之友》第4期
1997年
《中国篆刻》杂志第1期、《写字》杂志第2期、《青少年书法报》第45期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2-2 21:04

砚边絮语

◎秦良静

◎清代印人过于强调考究学问,篆刻与金石的概念模糊,学术代替艺术,重视文字,而疏于了对篆刻自身审美个性的要求,没有明确的纯艺术创作观念,其创作模式终在平和的基调上落下了“篆书加锲刻”的遗憾。尽管明清篆刻的整体特征趋于精巧典雅的平实,但是这无疑是文人士大夫们风雅相尚,案头把玩,书斋化的结果,与当代印坛的丰富多彩自不可同日而语。

◎会写篆书的书家不一定会篆刻,但会篆刻的印家一定会写篆书。篆书是篆刻的基础课程,但现在大多印人写篆书也只是会写“入印字法”式的篆书。由印及书,倒也图个方便,但其弊多流于“板”和“窄”。篆书字体是保持印面鲜活的重要泉源,形成一个具有强烈自我符号化的篆书面貌是形成个人印风的首要条件。

◎钤盖印章是成功一方印作的关键之一,对于印人来讲,这是极其讲究的一个环节。试想煞费苦心刻就的一方印作,却被自己草草钤印了事,其印面也很难有气完神足的体现。观察所用印泥的湿润度和印面刀口的深浅,决定所沾印泥的多少及钤盖的力度,用什么印垫、什么纸最能让你的原作传神达意等等,每一个细节都不应忽视。尽管不是专业的篆刻家,但你必须具备篆刻家的专业素质。

◎作为“纯艺术”的篆刻创作方式及目的,它已不是明清印人式的“案头把玩”,还得去适应于“展览效应”的外化形式。因为印章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诸如书法、绘画等),就其形制的大小来讲是在方寸之间,从视觉感观的第一性上看,明显存在劣势。故此,平面构成艺术的学习运用会在这一层面起到推动作用。

◎在我的篆刻创作图式中,一直在努力实践着一条强调平面构成元素的篆刻体系。包括它的印屏展示、边款搭配、印面效果,甚至是个人篆刻印蜕的粘贴成册,通过设计意识的挪用整和,使其尽可能地传达出更多更大的“信息量”。

◎我曾有过日刻一印的“习惯”,名其为“习惯”,是因为这个“习惯”是自身强加于己的。因为我深知量变到质变是艺术学习的一个升华过程,没有数量的积累枉谈其体会,更不用说经验积累了。步入繁忙的工作岗位后,我没有了日刻一印的“习惯”,但我仍保持着“读印”的习惯,使自己随时处于创作“战备状态”是每一个“业余选手”所必须具备的。

◎书法作品的用印是我创作环节中极为看重的部分。大印与小印、方印与圆印、扁印与随形印、朱文与白文,优化相互之间在作品当中对比运用。这方小小的红色色块在整件作品中的留白位置,近观其质远望其势,“以雅为尚,以趣为致”,力求做到材料运用和颜色取舍的高度统一。“好看”才是硬道理。

◎我的创作路子多走清奇高古一路,学古并非仿古,强调的是一种气息,一种通过整体格调传达出来的气息,而这种气息的来源即是来自对传统的理解和领悟,包括取法、材料、形式、体裁等等。汲取的营养面越宽,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大。既渊源有自,而又生面别开,是我努力的方向。

◎常有书友问及我篆书取法的问题,说老实话,我在大学四年基本上是以“二李”一路铁线篆为主的,对笔墨线条和篆字造型规律还只是流于在表面功夫上做文章,这种工整细丽的线条显然还不能满足我对篆书“清奇诡丽”的认识和追求。钟鼎、汉篆、缪印、砖文,以及入印文字的造型规律应用等等,变化千趣。线条随着造型的改变而变化是一个难以把握的课题,难在“和谐”,难在“既新又古”,难在造字规律的原则性和局限性。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2-2 21:10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5-2-2 21:14 编辑

名家集评 一

戴明贤(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秦良静的作品,一见即感才气逼人,胆识超群。他的书风与印风很统一。我觉得良静最突出的一点,是美学追求的自觉意识特别强烈。良静的美学意识,体现为他对形式(表现)上的个性塑造。用他自己的说法,就是“不断注入新的创意元素”。良静的艺术胆识,使他在力求生、拙、对比强烈、意象突兀的探索上走得相当远。他的印章有鲜明的图案味,却不带工艺味。他的篆书可以说是用笔来写钟鼎文字或汉急就印,扬弃了笔法墨法的传统原则。他的印和字,先有精心的设计,完成后却泯却了刻意、雕琢的痕迹。把传统和创造,原则和个性融洽得好,难能可贵。良静对作品装潢形式的整体设计,特别令我赞慕。他的作品无论大幅小件,都设计装帧得新颖别致,悦目赏心。这是他追求形式美的又一体现。有人认为只要字写得好,形式、装裱之类无须考虑。甚至目之为小技取巧。这是偏见,书法从开始书写到装裱完成,才算是完整的艺术品。古人从来讲究装帧工艺,对法书名绘在装裱设计、制作上精益求精,不惜工本和心力,务求锦上添花。
但目前良静要控制好“度”的把握。

翟万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秘书长)
秦良静是我认识的青年朋友中写篆书比较独特的一位,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是甘肃武警举办的一个全国性书法评审活动中,良静的大篆作品非常强烈地凸显出来,那幅作品把它归类为大篆也是过于套化了,里边有大篆的成份,也有小篆的成份,更多的似乎是武威汉简中柩铭的活化,汉印的成份也不能否认,里边包含的东西特别多,似乎还有秦诏版的影子,真让人确定不了作品真正属于哪种路子,文字结体恣肆纵横,打破平庸,很多的结体都是独出机杼,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这种抒情性通过笔意和结体两个方面传达了出来,二者的合力共同营造了极强的冲击力,笔划强健有力,如折叉股,如屋漏痕。整体风格是一种充沛的灵气在有力地支使着笔墨向一种新的领地冲锋,看后精神为之一振。那次秦良静的作品评上了奖,之后我鼓励他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一定会在全国书坛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秦良静沿着这个路子走出了很大一段距离,个人的风格有了很大的完善,随着笔墨功夫的长进,笔道逐渐纯熟了起来,消化了初始时的火气,笔法更加耐人寻味,在柔和中增加了霸气,笔墨趣味更加浓烈了,可以从这种霸悍中品味出一些冲和的书卷味来。

王友谊(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篆书当中融入隶书的笔调,以求丰富色彩,在隶书里面融入篆书的元素,以追质古之趣。”这些良静都做到了。学习篆书不能完全按古人去写,一定要通过写北碑和汉隶来增加篆书的质感、丰富感和厚重感。目前良静的篆书品类还是不够丰富,要多从西周金文入手,着重研究临习西周金文那几个大器“五大国宝”,然后往里面融入自己的艺术理解。另外,良静的小楷也写得很空灵,很散淡,这在年轻作者中是很难得的。他的画也很入古。不管是书法还是画必须要入古,入古才能出新,质古才能精妍。同时,良静的印章也很有新意。一般写篆书的书家行草书都相对较弱一些,在这一点上还要进一步加强。
学习书法,关键是自己“用心”和“写心”。其实艺术都这样,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融会贯通,谁融会的好,谁贯通的好,将来必然能成大家!

曾翔(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书法篆刻院秘书长、篆刻研究所所长)
认识良静本人比我认识他的作品要晚十多年,可想其作品的魅力了。十多年前的“全国流行书风展”上他的作品就感动了诸位评委,同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把篆书做成机器零件般的模样堪称当代第一人,形式感超强。零部件的特质就是准确,有质量,放那那管用。看他的篆书有点太空慢步的感觉,新鲜,好玩,字与字相组合就可变成魅力,可大大提升观者的想象力。其实艺术的妙处就在这里。

朱培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秘书长)
篆书的字形变化,其实就是一个做加法和减法的协调,良静目前的创作更多是在“加法”上做文章。做加法的时候,要注意增加进去东西和原来结构之间的那种协调和呼应关系,字形的变化是良静的特长,但须在变形过程当中增加一点质朴和柔和的元素,减少刻意。他在小楷创作中对行气的把握就明显强于篆书。

张公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
良静的作品充满着灵气。
作品有灵气,反映出作者对此门艺术所具有的先天潜质。从事一门专业、做某方面学问,成就大事业者,先天素质是基本条件。因而,选对从事的专业又变得极为重要。
良静的篆刻刀味、刀痕十足,爽利痛快。良静的篆书如其印。古人讲"印从书出",而书亦可从印出。良静得此道。
良静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是其特点,同时也是良静需要克服的。装饰味道过多,便容易失去笔墨味道。而笔墨味是中国书画最本质的特性,不可丢且要加强之。而于印章笔墨味的延伸便是金石之气。金石气不仅是篆刻的灵魂,也同样是中国文化的最重复、最优良的特点。

陈加林(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秘书长)
良静于书画印兼修,且有大进。早在大学时代就以出众的艺术才华引人注目,至今己有近廿年。
其作品每每观之有超迈出新,俊健朗逸,别致井然,由此可窥视其所涉诸家之法,且在细节流露处表现出过人的才情,尤其是近年来线条的厚度结构用笔的老辣,章法构成的新意,让人眼目为之一亮。篆刻亦是如此,在刀法、布局、笔味上显现出的生辣圆熟自如、峻爽灵异,较前些年作品内蕴质的变化更是可贺可喜。可以看出良静的内心期求与审美价值的取舍。
书法篆刻同门,需要向古人传统不断解读与阐释,须尽知古法且烂熟于心是当代学书者必具备的条件,然而,对传统的认知度往往取决于对文化的认知以及审美的精神指向,构成书法作品的优劣高低即如此。良静自不例外在传统上积累了深厚的功夫且在当代书法“语境”下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收获多多值得赞喜的是书法与篆刻的有机协调统一,在法度与情性的随机生发,自出机抒的内心表达,不囿于古人又不同于时人求异的个性化追寻,这正是作为一个优秀艺术家的情怀与特质。

杨昌刚(中国书法家协会产业发展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在我看来,良静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同时又是一位书法艺术的布道者。
他的篆刻艺术,以其爽朗泼辣、大气纵横、精巧新颖为特色。他用篆刻艺术把贵州人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书法艺术得益于他对传统经典的把握和篆刻刀味的理解,他从书法刀味和装饰味出发,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且又返哺在篆刻之中,使他的作品更具有了当代意识。在这方面,他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同龄人的前面,特别难能可贵。
良静是全国书协中最年轻的省级副主席,不仅自己热爱书法艺术,而且积极推动和参与部队的书法活动开展,使部队的书法活动蔚然成风。

况尉(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书法学博士)
中央美院首届兰亭班学员笔试面试的选拔,我们几个评委不约而同地敲定秦良静,主要原因之一是良静的亲和力。我虽然以前从不同渠道听过良静的名字,但真正的相识,是从兰亭班开始的,且形象清晰、鲜明!早在兰亭班报名的时候,我就仔细阅读过良静的履历。良静78年生人,以如此年龄当选贵州省书协副主席,并兼任篆书委员会主任,又有一连串骄人的成绩,应该有过人的本领。
贵州地处大西南,我认识几个贵州书法界朋友,印象中他们的书风都有着无拘无束,掂重就轻,颇具浪漫的气质。良静的字也不例外,结字与笔法,乍一看不拘章法,不知所从来,再琢磨,又似曾相识,离法度不远!这种气质我以为和地域相关。我个人也很羡慕这种浪漫的气质,尤其到了年过半百的时候,发现自己越写越怕,越怕越拘束,头上仿佛悬着诸多不能逾越的剑。我也在猜测,再过些年,良静会不会改变?改变成什么样子?良静浪漫的书法情怀和严谨的工作风格,仿佛又是对称的两极。他为人处事敢于担当,工作环境又练就了他识大体、知缓急,远离文人常有的孤冷与寒酸,这种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良静到中央美院游学,以他的个人魅力,深得师友厚爱,并且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新的平台,无疑有更高的要求,以良静的体能来说,假以时日,前程无限光明!

洪亮(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首师大客座教授)
当代青年书法家中能篆刻者,少之又少,当代青年篆刻家中在书法方面,不仅篆书过关,而且楷书、行书、隶书等书体皆能入其门径者更是少之又少。当代青年篆刻家中能将篆书和篆刻之笔(刀)法、字法、章法诸本体语言达到相对统一者更是屈指可数,秦良静就是其中之佼佼者。
良静书法与篆刻皆能入古出新。他的篆书以峄山碑为基础,广泛吸收简书、隶书、行草书之笔法,化合而成;字法上以摹印篆基础,将印化的字法适度改造,并在开合、收放、对比等方面加以适度夸张,从而实现其篆书作品中的节奏感和时代感。他的篆刻以汉凿印为基础,将其篆书笔法、字法、章法上探索之成果应用于其中,自然实现了篆书与篆刻风格的统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篆刻创作上大胆地使用刀锋单线轻划篆书笔划,这是篆刻刀法虚实语言上的新探索。他的篆书和篆刻作品给人以清新、爽健,赋于了古典书法的现代表现形式。
我们相信,秦良静在今后的书法篆刻创作道路上会不断探索前行。并希望他不断总结自己的创作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至理论的高度来指导实践,成为当代研究型书法篆刻家,使其创作的作品更具有文化的深度和高度。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2-2 21:13

名家集评 二

戴文(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
对良静的关注,缘于彼此都是警营培养造就的书法作者。他将篆书作为自己主攻研究的对象,并在近年参展获奖的书法作品多以篆书示人,令人耳目一新。
细读良静篆书作品不难看出其章法拙处见巧,烂漫天成,特别是在章法空间分布上深思熟虑;使章法和篆法相得益彰。在简洁的背后,“好一则博”,貌似单一,却蕴含丰富,无论甲骨契文,钟鼎籀书,猎碣石鼓,量权诏版,篆盖墓志,以至于虫鱼缪书,无不悉心探求,化为自用,简洁生动,时见风骨,体现出他崇尚的温雅、精致、静滥。使作品更加突出形式感的表现力。
在研习篆书过程中感悟到篆书创作的困难之处,是它既要将奇古与厚重并施于规范之中,又要显现出书写过程的意趣与轻松,一切都蕴涵在不描绘具体物像的点线构成之中。要以很沉静空明的心境去体察先贤们不凡的境界,这样才能古中出新、众中出己。用这样的心态去不断地学习和揣摩,才是它的意义所在。我相信良静于研习篆书曾经下过功夫,否则便没有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机趣。但在其用笔上,连接与转折处含蓄不够,缺少圆浑的厚度感,章法上过于“设计”。
从良静作品中,我看到的更多是才气与机智,是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量,是对新鲜事物的敏锐感觉。尽管目前的他还不够成熟,然惟其不成熟,才使他具有更加充分的发展空间,使我对他的未来抱有多的期待,相信以他的才华和智慧,将会打开一片更加广阔灿烂的艺术天空。

杜浩(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副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时间概念引入篆书的书写是一场革命,我们所熟知的“隶变”以及后来魏晋时期通常意义上行草书的诞生,无一不是强调时间性的前提下得以完成并赋予其合法性,然后被广泛认知的。
对时间性和空间性的不同态度以及侧重正是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古文字(篆书)以“六书”的法则作为约束,在空间上无法轻易为书法家所解构。“隶变”而后,笔画形态有粗细到倾斜,通过时间因素的介入非常容易的将原本秩序井然的结构打散。时间性因素无疑成为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后书法”时代的催化剂。
秦以后历史上以篆书而名家的人并不多,唐代李阳冰的篆书为后人所称道,也并没有突破李斯所建构的标准篆书范式,再到后来,明清时期有不少兼通篆、隶者如邓石如等人,将隶书笔画的某些形态揉入篆书的写法中,使其有了时间顺序上的书写感。其后便少有人沿着此条路径前行。
从笔画形态入手转化到另外一种书体的书写中,秦兄良静的成功无疑是这样的一条途径。
他的篆书从许多笔画形态上来看已经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篆书,有些像隶书,有些像楷书,有的还像行草。用一个非常时髦的词汇“解构”,解构被现代西方社会的哲学和艺术广泛使用,意在消解已经逐步被前人建立的旧有的秩序。在书法史的图形图像几乎被用尽的前提下,脱出自己的面貌,是许多当代书法家关注的重点,良静兄的探索成为一条很好的路径,从这一点上来讲他也成为研究当代书法创作模式的一个优秀的个案。

李阳(书艺公社网总编辑《涉事》杂志主编中国书法媒体联谊会理事)
当代书法萌动蓬勃发展已经逾十年之久,七零年代书家如今已经是全面成为当今书坛的核心主导力量,这些书家们从2000年发端的中国书法互联网复兴伊始,无论是从思维方式、创作理念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历练!秦良静无疑是这批人中的佼佼者——传统功力深厚而又面貌突出。秦良静在书坛更加引人关注的是他的多重专业身份平台:国内省级书协最年轻的副主席(没有之一)。我大约是在2005年前后开始关注秦良静的创作,他以一手特立独行的秦氏风格篆书以及隶书吸引了我:极其劲健爽利的中锋行笔,起收笔处略带有些夸张的逆势出入锋,这种极其强烈的带有“秦氏”意味的篆隶风格,古朴和现代融为一炉、入古而出新。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看,秦良静在约十年之前就具备了高人一筹的书法理念。一个书家能写十年之久、到现在都不过时并且最重要的是又极具个性的风格,这是一件极艰难的事情!这类书家在书坛屈指可数,秦良静谓其一,这也是他的作品使我至今仍记忆深刻的原因!除了书法的创作,他在篆刻领域表现得似乎更为醇熟,他的篆刻与书法风格浑然一体,或许是方寸印石之间可以多次推敲的缘故,其篆刻作品几乎没有令我失望的作品!除了书法篆刻,秦兄兼攻国画山水、工笔设色花鸟,亦出手不凡。

赵峰(中国公安大学教授)
秦良静的篆书没有追逐世风,而是从汲古之中获得养料,以拟古为创新之动力。
他的篆书,线条灵动而不至于油滑,结体斜仄而不至于倾覆。尤可注意的是他的用笔,拟取铸造之浑厚、锲刻之凌厉,纯以中锋行笔,回转提顿却又十分显明,斩截处干脆利落,婉转处毫不造作,间或拖曳长出,笔与笔之间虽断似续,牵连蔓延,直把篆书写出了行书味道,却是一派苍古。
他的篆书,章法或未臻至美,笔法或并不全熟,但绝对是全新的,迥异于那些在笔法上拼凑接驳、章法上巧为设计者。
秦良静的行书,结体古拙简朴,用笔沉雄平实,用笔起讫处较少留意,而专注于笔墨表现的力度和气韵,有种把行书当成篆书写的倾向。他的行书作品,既能得静穆安详之神韵,又不乏跳宕变化之情趣,简约沉着,布置得当,与篆书作品一脉相承,既有浓郁的古风,又具备鲜明的个人色彩。

陈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良静是一位善于思考,虔诚专注于艺事的“淘金者”。他在临习碑帖上可谓“四面出击”,多方吸收,于钟鼎、汉篆、缪印、帛书、小楷等都有较深入的研习,尤喜以汉篆创作实践。观其作,大多以行书的笔意注入汉篆,线条灵劲,结体宽朗,一派生机勃勃、风骨灿漫之气——颇有青春气息。作为书法家,小楷是一项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业界戏称“看家本领”,良静深谙此理,于小楷的临习精勤不并付之创作实践。从其《小楷横卷》中,传显出他投入的心力,整体观之,形式感极强,留白考究,色调古雅,细品则笔势精妙,结体优美,静中显动,传递出他是在心静手敏,朗然自在的状态下写就的,其纯净的心灵,自然的情感也借助笔墨得以很好的抒发,确为一件佳作。
以良静的才情实力和精勤不懈的努力,如能在目前作品风格基础上,汲取注入些“厚拙”因子,作品会更加沉郁雄健,朴厚耐品。给以时间,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定会出现新的进步。因为良静是个以艺术创作为快乐的人,不断吸纳吐故的过程,自然会有新的探索性佳作出现。

马宏明(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良静所作篆书给人以瘦劲硬朗的“骨气”,按时下的话说可谓“骨感美”,这种骨感之中可见其书法用笔的方圆兼溶、以方为主。金文因其载体形式的不同使其千变万化而富装饰性,良静则巧妙地遁着装饰之路在金文上进行着加工提炼、毫无雕琢地赋以金文以新生命及时代气息。良静的篆书似乎独立于贵州历代一脉相承的篆书风格之外而另起炉灶,这是一种在创作思维、审美情趣与创作手段的与前人迥异的跳出地方书风的成功尝试。贵州自清代以来莫友芝、姚茫父、陈恒安、方小石、肖娴诸前辈都以线条的圆润、柔韧、如棉里针名世。良静则反其道而行之,呈钢健风骨,这是一种不囿于地方书风,而敢于另僻蹊径的我行我素,也不难看出良静“文章不受古人奴,艺术当张王者帜”的艺术思想及个性的张扬。良静为人称道的另一强项便是篆刻,良静治印用刀爽利果敢、毫不拖泥带水,注意体现刀痕,更体现出线条的质感与力美,他所治印章既有秦玺汉印的影子,但又绝不照搬古人、重复古人、在印章中展现出个性的发挥,他所追求的是印面所呈现的艺术效果与气势,这不仅表现在“刀锋猛势如干将”的刀法上,更彰显于他在方寸中的章法布局,经营位置上的气势宏阔,纵横捭阖上,他能有机地利用借边、残破、粘连、碰撞乃至文字变形等处理手法,为印章造势,从而形成印面的诗意禅境。

陈争(贵州省画院院长、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从良静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内敛淳厚、温润含蓄的趣尚明显迥异于他正值而立的心性,猛利和恣肆是他书法篆刻的视场基调和总体氛围,也因此呈现出强烈的个性语言,既传统而又新意迭出,一反常态地站立在从来奉温柔敦厚之旨为不变圭臬的书艺篆法之中。作为画家的我,对良静的书法篆刻无疑是偏爱的,尤其是篆刻——从良静为我所刻的几方印,都成为我的画面上使用最勤的座上宾,这一点足以证明我的所言并非溢美套语。良静是个很全面的人,精于书法、篆刻、绘画,对摄影、设计也有所涉猎,且成绩不俗。

苏丹(《贵州日报》记者部主任、《藏天下》杂志社总编、贵州师大硕导)
我在贵州日报文艺部20多年的编辑生涯,结交了不少文艺界的朋友,但真正称得上知己者,大多是一见如故而结缘一辈子的人。秦良静也是我的一个“缘友”。
小秦是个很全面的人,书法、篆刻、绘画、摄影都有涉猎,且成绩不错。
他的成绩在贵州书画界那是有目共睹的。在求艺的路上,他为了达到认定的目的,往往执著到一种无怨无悔的境地。《贵州日报》改扩版,新办了一个副刊:多彩贵州风。我约小秦为这个版篆刻刊名。他不仅答应了,而且每一期更换一枚。相同的5个字,每一次他得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难度可想而知,可是他为了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潜能,自找“苦”吃,每一次都绞尽脑汁求新求变求不同的形式和冲击力。他说,为了这个目的,他为我们刻52枚“多彩贵州风”。就凭着他这份“执著”,真让人不得不佩服。就一生而言,小秦目前的骄人成绩还不算终点的成果,只是他路上耕耘的结果,因而对他的一切定论都为时尚早。
朋者,月亮跟着月亮走,我之所以愿为小秦大声吆喝,是因为我已经看见了他的将来,我希望他飞得更高更远。

安天富(铜仁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全国公安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从最近创作的作品看,秦良静的篆刻用刀朴茂自然,冲切自如,对“刀法重于笔法”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印面强调平面构成,探索美术性元素的合理契入。书画同源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共享”。平静中的奇崛,文静中的姿肆,点画的局部抽象自然延长了作品回味的时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秦良静苦心经营的线条蕴含的率性和提供的共享视觉大餐的机会,使观者的理路得以顺势导入,艺术情感得到痛快宣泄。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2-2 21:19

【印道中人】
秦良静{第二期}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2-2 21:19

【印道中人】
秦良静{第二期}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印道中人】秦良静(第二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