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白 发表于 2015-7-6 12:05

本帖最后由 李敬白 于 2015-7-7 11:00 编辑

宋庄原本默默无名,这些年来却因一批优秀的艺术家而出名,这些体制外的艺术家,忘记尘世的浮躁,甘守清贫的生活,以努力和执着,在艺术之路上默默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度,朱荣贤老师,无疑是当中的代表人物。


一年多前,首次看到朱荣贤老师的书法横幅,他的作品,让我过目不忘,一笔一划,皆有韵味,带有一种奔放大气、浪漫洒脱之势,不做作,不装腔,真实的扎根在艺术的土壤,当时想,这种带有鲜明艺术的作品,只有呼吸自由空气的艺术家才能写就,这种震慑心灵的力量,无声的胜过了某些拥有权势的书法家的作品,那些作品,看上去妩媚无比,第一眼看上去或许也不赖,但却不耐看,看久了,小家子气就出来了,偏偏奇怪的是,这些作品却往往被官商们所热捧。


艺术永远不是小团体的游戏,也不是只为迎合某群人的旨意。它必须要接民间的地气,所谓雅俗共赏是也。这次从网展上又看到了朱荣贤老师的书法、篆刻、绘画作品,在为他感到欣喜的同时,更敬仰宋庄的艺术家群体。这些精妙的作品,是一个艺术家质朴心灵的体现,是艺术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其背后,亦见证了朱荣贤老师在艺术道路上的勤奋和刻苦。


在这些形式多样的作品中,朱荣贤老师的山水无疑有着鲜明的特色标签。他虽师从山水画名家龙瑞,但却没有一味的沿袭其师的风格,他有自己的所想,所悟,并不露痕迹地融入到了作品之中。在山、水、屋、树、桥等物象的搭配上,看似单一存在的个体,却又有机相融的组合在一起,整体的布局显得和谐大度,山水的生机、美好自然洋溢于纸端。从中不难发现,朱荣贤老师必有着扎实的写生功底,他把对艺术和自然的感悟都倾注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其作品内藏玄机,书法的笔意,金石的妙趣、文人的素养,在线条、笔墨间恣意流淌,使作品看上去充满风雅气息,这种气息,并没有疏远与民众的距离,不同的观者,总会从中引发各自的情感共鸣。



祝朱荣贤老师网展成功!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小评还请朱师及各位道友批评指正!
      求朱师题“汲悟小筑”斋名及书画集(若方便,就请朱师能题签,用于珍藏)用于学习!      地址:江苏泰州东南园十号凤城河管委会李晋(225300),电话:一三八五二六一五九三二

随庐 发表于 2015-7-6 17:02

本帖最后由 随庐 于 2015-10-27 12:24 编辑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朱荣贤山水画欣赏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从她产生的初期,发展到宋元高峰时期,历经明清直至近现代,乃至当代,一直兴盛不衰,也产生出一大批优秀的山水画大家。闲居京城的朱荣贤先生便是一位有着林泉情结和林泉志向的山水画家,虽然他在书法和篆刻领域里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但山水画仍然是他的主攻方向,是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是最讲究意境的,从山水的表象里折射出画家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在可观,可行,可居,可游的山水世界里,寻找着自己的心灵栖息地。走进朱荣贤的山水世界,顿时能让观者驻足欣赏,品味其中的山林之趣,自然之美和大朴之境,在饱游卧看之际,体味其超脱的妙境。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即山水画的创作应以大自然为师,从大自然中取法,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朱荣贤先生深明此理,他尝以到处云山是我师的为艺理念深入到大自然当中,遍览名山大川,将自然中的山川草木,奇峰怪石,烟霞云海,小桥流水,茅屋野寺,通过大量的写生,提炼加工,再创作,使其统统装进自己的胸中,此时眼中的山水,便化为其笔下的山水。朱荣贤先生的山水画除了取法自然之外,还不断的向古人学习。按其自述:“初,摹芥子园,五日一石,十日一水,陶然而不知忧乐。继学四王,模山范水,略窥大匠之朴。复溯长洲沈石田、文衡山,又元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家,兼及董源、巨然,国朝千载之山水气象,万法源流,尽入胸中。惟其秉性使然,尤爱倪迂、半千、髡残、弘仁,用功最甚。近岁师国家画院龙瑞先生,以正本清源、贴近文脉之识,图融汇古今、自出机杼之径。”可见他的取法甚为广泛,由古而今,南北兼容,故而他的山水画传统功力深厚,笔墨娴熟老练,作品既得北派山水的雄伟大气,苍茫朴厚,同时又兼具南宗山水的秀逸蕴藉,典雅清丽。朱荣贤先生的山水画无论是宏幅巨制,还是尺幅小品,均能得山川雄浑壮阔之气势,有峥嵘气象,浑厚华滋,而又仿佛使人有步于画中之感。其画面中高大巍峨的山川,层峦叠嶂,郁郁苍苍;凌空的飞瀑,奔流而下;起伏的远山,云雾缭绕;错落的林木,苍翠欲滴;茅屋数间,静谧而幽深。从山石树木的勾勒、皴擦、点染,到整体的虚虚实实,在他的胸中、笔下都呼之欲出,既遵从古法,而又融入新意,融入自己对大山的那一份情愫,见心见性。他的山水画遵循“三远法”构图原则,开合得体,视野开阔,气象万千,画面中山峰突兀,重岩叠嶂,林泉掩映,气势浩大。作品以墨色为主,偶施以浅绛,淡淡的赭石,和花青,衬托出墨色的纯净。用笔皴擦点染,繁复而茂密,手随心运;用墨浓淡干湿,过渡自然,层次丰富,处处体现出技巧之娴熟和笔墨之精神。   朱荣贤生生寄情于笔墨,寄情于山水,寄情于其心灵深处的幽居,乐此不疲,陶然而忘机,悠然而自得,是真逸士也。

怡情怡志 发表于 2015-7-6 19:26

{:1_277:}{:1_107:}{:1_122:}

奇葩哥 发表于 2015-7-6 20:13

{:1_277:}

寻源室主人 发表于 2015-7-6 23:31

本帖最后由 寻源室主人 于 2015-7-6 23:34 编辑

祝贺 祝贺

明刘春 发表于 2015-7-7 00:27

本帖最后由 明刘春 于 2015-7-7 00:28 编辑

原创、诗意、艺术、人文               ——朱荣贤老师书画印专题展随想录      书艺公社是个很专业的书画平台,但平日里也是偶尔逛逛,就因为平时也是走马观花,所以没有过多停留阅读网站的精华篇章。当无意识地浏览到了《宋庄书画名家系列大型专题展播——朱荣贤》专题时,总觉得可以就朱荣贤老师其人其艺都可以说几点,当然仅仅是闲扯几句,不能从专业和学术的角度去评鉴,权当顶帖。      身居赣南老区一隅,我对当地的书画圈也算知之甚少,更不要说远在北京的名家了。好在现在的网络拉近了空间的距离。知道朱荣贤老师这个人也就是在书艺公社,那还是当时朱老师倡议的一次活动——义拍义捐•紧急救助命悬一线的画家禹善平,作为一个书画爱好者,我参与了这次活动,也被列为爱心大使。当然从内心来说,我只能算略尽了份薄力,毕竟活动中获得了书画家的爱心作品,压根就不能算奉献了。而朱老师能在学生家庭急需帮助的第一时间,倾心组织,大力倡议,自己还身体力行,出精品义拍,这才是真正的义举,真正的大爱,真正体现一个文化人的文化自觉和人文担当。作为一个曾经教书三年的我,从那次之后我由衷地钦佩书画界有这样的一个老师,也就开始陆陆续续欣赏朱荣贤老师的书画艺术创作了。      说了这么多,好像和朱荣贤老师的书画篆刻艺术创作没多大关系。真要来说点什么,立马就被“不看点画史和画论,怎么能看懂”给堵了,何况我这样的“局外人”,又是碎片式的浏览和欣赏,肯定是“不知其所以然”,跟着喊好、喝彩,那就干脆说点画外话好。      近几十年来,书画都在不断提出新的理念,经历否定、改良、以及中西结合。可以说种种变革和演进,丰富了创作者的创作语言,也可以说模糊了很多爱好者(尤其是藏家)的试听。其实每一次一页一页,一幅一幅浏览作品后,我认为朱荣贤老师书画印的创作是扎扎实实在传统与创新中,求得了自身语言的存在,十分兼容,十分和谐。更重要的是延伸着传统的审美和价值取向,而并非一味彰显强烈的个性语言。之说以这么说,个人认为除了朱老师深谙传统理念和长期积累了娴熟的技法外,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里的坚守(有人提出这是“孤独之旅”,我看不一定吧,日后可能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共鸣,迎来更多同道的追随)。我想这也可能正是朱荣贤老师被同侪称道的缘故吧。      其实还是想说说朱荣贤老师这个人。说一个人,无需过分在意一个人外在形象,而应该是性格。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说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这句话用在书画家身上也是挺贴切的。一个书画家怎样的性格,多少能折射出他在艺术道路上的取舍。未见其人,不敢妄加评论,只是偶尔在朱老师的微信中,多少可以获得一些信息。第一想到的还是“爱憎分明,不趋附权势”、“不沽名钓誉”(如在对中国山水画创作院艺委会主任这个职务的申明中);从朱老师日常生活、艺术创作和教学中,我又看到朱老师的另一面,对待生活和艺术,朱老师始终是“坦诚”“负责”、“谦卑恭谨”的。这样,性格中是否有很多面呢?不纠结吗?安稳吗?我看朱老师过得很好,活得很率真、自在,不信我们看这些山水画作品中,不就是“无言胜有声”的告诉我们:一个汉子安静地寻找精神的家园!      这样说下去,我都不知道能否捕风捉影,或者能否跟朱老师的书画印对号入座。那就不说了,趁着夜深,喝杯茶,保持几分清醒提炼的几个关键词吧,算是看完朱老师的专题展后,说的几句正统点的话。我觉得原创、诗意、艺术、人文这几个词眼完全可以作为朱荣贤老师书画印的标签。当然并非说朱荣贤老师的书画印艺术达到了不可逾越的境地,因此我想再说句过分点的话,朱老师已到中年了,不知道在书画印的创作中,是否准备或开始准备了自己的晚年,来完成圆满的生命(书画印艺术的生命之路)。

克庄 发表于 2015-7-7 18:11

壮观山河

小飞白 发表于 2015-7-7 19:26

{:1_277:}

里安阳士 发表于 2015-7-8 08:43

{:1_277:}{:1_277:}

青云楼阁 发表于 2015-7-8 10:45

本帖最后由 青云楼阁 于 2015-7-8 10:47 编辑


【大宋之庄】宋庄书画名家系列大型专题展播——朱荣贤
丹青朱记荣画意贤得山水话禅心
撰文人:程星琰



纵观当今画坛,其繁荣的背后,有着百花齐放之势,但又怎么去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出来。我想,朱荣贤老师定有着自己的艺术历程,有着坚守自己的那份传统画风,有着探索当代中国画艺术的那种坚守意义,一步步的去构建起其自我的绘画精神,等等这些,我们从朱荣贤老师的展览当中似乎看到了这些,因为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都是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的呈现。这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艺术品读与创作上达到了共鸣!





朱荣贤国画作品,以绘画的精湛技术为表现为主,诠释其对于其内心的绘画世界的丰富理解。单纯从这一点来看,显然是朱荣贤老师从文人画的传统走来,不仅讲这分笔墨,而且总想别寄一种情怀或感慨,这便是一种文心。文心墨延妙,便是这样的称道于此。我们从在朱荣贤老师的山水画世界中似乎看到有一束艺术性的灵光,使其走出了传统文人画心,从而具有了现代的精神性,正因此,使朱荣贤老师不同于他家,而别于画坛。这个便是独特之处了。





品读朱荣贤老师的画境,我想这个对于解读其绘画作品是极为重要的。唯有解读到了朱荣贤老师的绘画内心画境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读懂其人、其画、其境!而形成其现今的艺术成绩,与其传统的绘画艺术的研究学习是极为相关的。从朱荣贤老师的这些展览作品当中可以看的出,其在山水画创作的探索与研究有着深厚的功力,还要带着对于中国画的文化品质的那份坚守。其始终守护自己内心的纯净领地,不断地对于自身的画格与人格的修养,其还以超然的心态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花鸟画佳作。令人叹服!





而其国画作品来看,也带有更大的内心表达。书画内心的一种意境,境由心生,这样的境界才是中国画最本质的价值体现,朱荣贤老师的国画画面给人感觉就是这样的感觉,其才是真正的直写其心中的那样山水树木,在当今画坛当属不易!实乃快事也,其画与世俗的画相比,很纯,很正!不像他人那样,朱荣贤老师只顾画面的内心画面的呈现,不问世俗态势,大智大勇者也。朱荣贤老师的画可谓是是现代水墨画的上上之品。其画面的时空标刻很传统,古意萧闲,有深林幽静之意,静幽之中带着一丝禅意。





其书法作品,在夹杂在国画当中展示,也可以说的是一种味道的调剂。朱荣贤老师的行书作品,取法高古,深入历代经典法帖,意境深远,师古而不泥,魏晋二王之风的薰染、笔墨风格的滋润使其书法作品饱含了酣畅淋漓的文人书法的洒脱。这个从其形象上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文人志士之风范。有这样的儒雅之气,迸发出了书法上的线条表现。从朱荣贤老师的书法作品来看的话,其作气贯全篇,灵活生动。整体是从容自然而又有厚度,朴实中又见灵动,故而使作品神气完足,品相纯正,气高韵远,使人感觉到有新意。而从朱荣贤老师的书法作品的笔法上来分析的话,其笔法富于感情,细腻、内敛而精神外露,用笔干净利落,意韵清润超逸,格调高古空灵,水墨淋漓间给人以洁净清逸的美感。线条质感把控的遒劲洒脱,富有韵律感,节奏变化很强烈,极有弹性、极有层次感和生命力。可以说文人书法、文人国画,均结合到了文人艺术修养为一体形成的书画作品,朱荣贤老师何尝正是如此呢?!



    最后祝本次网络大展圆满成功!求作品一幅或题斋号: 芝兰雅室 及作品集一本。顿首!拜谢!



                              乙未年夏月程星琰于锦城东隅青云楼阁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下东大街段216号喜年广场30层日新伟业
邮编:610021
收件人:程星琰
电话:13982233592














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查看完整版本: 【大宋之庄】宋庄书画名家系列大型专题展播——朱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