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 20:52

【印道中人】林 尔(第九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印道中人】
林 尔(第九期)
【编者按】“印道中人”之名源自已逝篆刻大家马士达先生的一方印章,此名寓意印人低调的身份。自2015年1月起,书艺公社网将开启篆刻中青年推荐榜系列,介绍当代优秀的篆刻家。“印道中人”栏目开启前曾与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李刚田先生商榷,李刚田先生对本栏目给予较高的期待与大力支持,并欣然为本栏目题字且担任本栏目的艺术顾问。“印道中人”将以邀请的方式推荐立体呈现优秀的篆刻。栏目以“传承篆刻传统、引领印坛新风”为宗旨,在2015年伊始为大家呈现一缕新风!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 20:54

{印坛·名将}
【印道中人】杜延平(第一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0518-1-1.html

【印道中人】秦良静(第二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1393-1-1.html

【印道中人】李逸之(第三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1908-1-1.html

【印道中人】张威(第四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2364-1-1.html

【印道中人】张信凯(第五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3055-1-1.html

【印道中人】萧    汉(第六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3566-1-1.html

【印道中人】韩    东(第七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4078-1-1.html

【印道中人】张跃飞(第八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4491-1-1.html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 20:56

林 尔
1963年生于苏州,幼好金石,现以甲骨文书法篆刻为主攻方向,作品清朗精雅初具面目。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于《西泠艺丛》等报刊,作品二十多次入展由中国书协等主办的展览,其中篆刻一次获优秀奖(不分等级)、一次获银奖、一次获提名奖,书法一次获佳作奖(不分等级)。2005年在新加坡书法中心举办个展、2010年在苏州江南风举办个展、2013年和王国安先生在苏州美术馆联合举办“且安且尔·王国安 林尔书法展”。出版个人专著五部。2015年4月在西泠印社美术馆举办“随心自适”林尔书法篆刻艺术展。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南京印社副社长、苏州市东吴印社执行社长、西泠印社美术馆顾问、新加坡美术总会海外顾问、《篆刻》杂志总编、昌硕印社副社长、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 20:59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5-9-2 21:01 编辑

《随心自适》序

范小青(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

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中,弃文从商的不在少数,而弃商从文的,耳闻不多,林尔便是一位。从最初的文学青年,做过行政,做过销售,后来下海弄潮,成为一位颇为成功的商人,忽然有一天,他清理了手头上所有的生意,专心致志地临池攻书、据案刻印起来。许多成功的商人,移居海外的不在少数,林尔亦未能“免俗”,若干年前已移居新加坡的他,转了一圈,又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苏州,应该是乡愁的情愫所牵所引。用他自己的话说,“苏州是书法篆刻的风水宝地”,所以,他的乡愁,不是空洞的乡愁,不是无处着落的乡愁,那是裹挟在书法篆刻艺术中的乡愁,那是真切而又深重的乡愁。

看了林尔收录于本书的各类作品,感觉有一样东西在林尔心中更深更重,那就是甲骨文。他的隶书写得不俗,小篆也不错,行草也有功底,但写得最多的是甲骨文;听说他在古玺、秦汉印、明清流派上都下过功夫,但刻得最多的仍然是甲骨文。对于书法篆刻,我是个完完全全的外行,对于甲骨文更是陌生了,我特意了解了一下对于林尔的评价,行家们几乎一致认为他“不同于时下其他人的写法”、 “已初步形成其虽形态纤细却力在其中,于温文尔雅中体现悠闲与灵动的独特风格”,可见是十分不容易的。

说起篆刻,那是很值得苏州人骄傲的,文人篆刻的鼻祖文彭便是苏州人氏。林尔自己便有诗云:“寸心已许文国博,愿作雕虫守寂寞。五百年来后生梦,胸中盘郁自丘壑。”他的志向,在篆刻中升腾、飞跃;他的勤奋刻苦,在篆刻中施展、体现;他在篆刻上的成就,更是所见者众,所议者多。

雕虫篆刻,语出扬雄《法言》,本来比喻文学写作中的文字技巧,这里的“篆”字即“瑑”字,本指玉器上凸出的纹饰,瑑刻,即雕刻、雕琢。后因印章一般都用篆字,需要雕刻,久而久之,人们便将“篆刻”作为了刻印的专用代词,还顺便捎上了“雕虫小技”一词。既然是雕琢,技术一定很重要的,将一方印章刻得清清爽爽、干净利落,已非易事,而林尔的篆刻作品,已脱“小技”“小”之嫌;这就是所谓的印外功夫:人生阅历的锤炼,品格素质的提升,长期在书法、文学等方面积累的修养,等等,都是林尔篆刻作品“小”中见大、“小”而不弱、“小”且脱俗的重要原因。以他的甲骨文为例,诚如上海徐正濂先生所说的“甲骨文字存世不过千余,能识读者数百而已,以之创作,显然是不敷应用的。林尔弟从先贤之训,每以初文、假借通融,能浑融一体,气息固无异也”,可见其研修之精,然而这些可能还只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我对林尔篆刻更深的印象中,还是印章中所流露出来的萧散之气、雅逸之韵,或简洁,或凝重,或率意,或精思,各种变化,如其为人之举手投足散发开来的性情之真,这与好文章也是一样的,是为大道。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 21:11

叶圣陶笔名印集序

林 尔

顾和祥先生约了好些日子,说值叶圣陶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民进有位同仁——徐培诚君,汇集了叶圣陶先生的几乎全部笔名,刻印成谱,想邀我写点评述,我与徐君从未谋面,加之平时在苏也很少外出活动,对他的创作情况更是一无了解,但既同为民进会员,也是为了缅怀先贤,便欣然答应试试。
这样一来二去,不是顾和祥先生忙,就是我外出,拖了近月余,直到今天才在他的办公室碰到,看到了徐君刻的印集,粗粗一翻,感觉受苏州前辈印人张寒月先生的影响较大,顾和祥先生打电话一问,果然是从寒月老人学的,且徐君也是上了岁数的乐齢人士了。
回到家,细细翻阅,徐君所刻中规中矩,深得寒月老人治印三味,白文“中学生同人”印是典型的张氏风格,只是徐君过于在乎乃师之面目,总觉有点拘谨。到是有几方偶尔学赵古泥、邓散木的,可能手脚放开了,没有了师门的约束,反而显得洒脱,如白文印“秉丞、补之、徐文”。
过去看到过寒月先生所刻鲁迅笔名印谱,一百多方印,方方不一,实在不容易,今天我们在徐君的印集中也看到了乃师治印的影子,力求方方不重复,有的形式虽然前人也曾表现过,但现在看来仍不乏味,如“秉(龙)、丙丞(编钟)、CS”等。而徐君的边款更是得寒月老人的精髓,亦步亦趋不越雷池一歩,不似现在有的人,学艺三天,便自创风格,俨然大家自居了。当然,徐君有的印在许多方面还是需要化精力、时间去琢磨的。看过徐君的印集我反到希望徐君能越雷池“半”步,韩天衡先生曾说过传统万岁,创新是在传统上加一岁,愿与徐君共铭!是为序。
林尔
2014.10.14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 21:17

再成印象

林   尔

再成的书法,在当今中青年中是极有成就的,用股市的行话说,无疑是潜力股。刘熙载曾经说过:“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我与再成从相识,到相稔,再至相知,故而对他应该是比较熟悉的,然而真要付诸文字,笔头却似乎有些吝啬、艰难了……
与再成兄的相识,应在零九年初市书协的某次活动中,当时我刚从新加坡回国,具体细节已很依稀,只知道他在苏州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书法,年纪轻轻,三十出头,已在第八届国展上斩获金奬。刚从中国美院毕业、初到苏州的再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年纪轻,身体好,每天除几小时的睡觉外,都是用来写字的”,通宵达旦的临帖挥毫,与古人为伍,与经典相伴,几乎是与外界隔绝的。经历无数个春夏秋冬的辛勤耕耘,再成今天的成就,就是收获的果实。王伟林兄是这样评价再成的:“从中国美院书法本科毕业至今的近二十年间,林再成一直徜徉于经典法帖之中……经典就是他的心念。”再成是“新苏州人”,他认为是苏州的一方水土滋养了他,有一回喝茶聊天,再成说起,是苏州的山水、园林、诗赋、书画、评弹、崑曲乃至丰富的物产,给予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再成偶尔学着说得两句吴方言,实在不敢恭维,但他却已将自己深深地镕入了吴门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可见,他是一位勤学者、善学者。
再成的书法写得是米芾一路。有一次应邀到再成学校的工作室去,因之前接触多止于场面上的交往,我难免有些生疏拘谨之态,伴随着他一路爽朗的笑声,气氛很快、很自然地融洽了。工作室墙上,挂着他不同时期的作品,虽多,却不觉得乱,暗藏匠心,各种小摆设也点缀得恰到好处,流露出主人的品味来。而后,拿出他写好的作品请我看,精致的手卷,展开来,果然是米芾一派。米老的书法个性强烈,尤重笔势,锋出八面,欹纵变幻,痛快淋漓,意气风发,其“健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的书风更是达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米老之前,书法未见有如此写法的,米老之后,学者或泥于形,失其痛快,或尽于势,失其沉着,因此,历史上学米而茫然无绪者、裹足不前者、半途而废者几何?而再成学米却能够形神兼顾,将米老变化的手段以及意识攫为己有,糅合二王、杨凝式、吴琚、董其昌,能从米字中脱颖而出,行笔爽快而法度井然,自出机杼,另辟蹊径,不得不说是一奇迹!我也“暗恋”米芾好多年,却苦于一直不得要领,当看到再成对米字的用笔、章法乃至气韵都有很深刻的领悟,钦佩之意不禁溢于言表,连连称赞他的才华,再成却认为自己并没有那么多的天赋。再成如是说,除去自谦的成份外,更是强调勤奋和领悟。再成出生于黑龙江,朝鲜族,父母至今都在韩国,九岁时才开始学讲汉语、习汉字,能够有此成就,自然是得力于他的勤奋和领悟。这便是其才华,有才而不逞才、不恃才,这是再成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再成行事爽快,话却不多,所谓敏于行而讷于言者。胖乎乎的他,一对小眼睛,却煞是聚光,为人乐观,平时话不多,喜笑,笑起来,那双小眼睛眯成一条缝,几乎看不见了。中国美院科班出身的再成,却没有学院派“应有”的张扬;斩获八届国展金奬的他,却无新科状元“应有”的得意;当其作品深受市场青睐时,也看不出丝毫“应有”的炫耀……仍然是一如既往地勤奋着、努力着,仍然是一派笑哈哈的谦谦君子状。我们少年时,经常好用诸葛亮“志当存高远”这句话以自励,然而能够持之以恒者少之又少,故孔明先生又说,“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再成之所以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就,能够形成自我雄健清新、秀雅醇厚的面目,当赖其学习经典之态度,坚韧不拔之毅力,勤奋鉆研之修为,在书学的道路上,再成无疑是有志者,志存高远者。
后来,我俩因共事于市书协主席团和创作委员会,接触更多了,交流更深了,有时经常去他工作室坐坐,用苏州人的话说,其实想“得点鲜头”、“得点仙气”。有次,请再成示范一下是如何临写米字的,于是,他再次露出了独有的招牌笑法——小眼睛眯成一条缝……拿起笔来,一边临摹,一边与我聊天,行笔时急时缓,富有节奏,极尽变化之能事,从他笔端流泻出来的不仅书法之美,更多地是一种出自于内心的自信。谈及古人经典,更是如数家珍。我平时在篆隶上功夫用得多些,不擅行草,再成鼓励我试试,看着他从容那么优雅的书写,难免技庠,便依葫芦画瓢地临摹了一通,可谓惨不忍覩,然而再成却夸我笔性好,干净,并将他的心法无私地传授于我……这件事使我对他的待友之道有了更深的印象。不仅如此,每当同道中或因家庭、或因个人遭遇窘迫时,他都会慷慨解囊,真所谓古道热肠、仁人之心!今天的再成,已经从书斋中走了出来,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组成了一个充满生气的团队——苏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他们不仅认真鉆研艺术,同时又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在“祈福鲁甸,给力崑山”作品义卖义捐活动中,让我们感受到再成对于社会的责任的担当,感受到“爱的阳光”和力量……再成书法中的勤奋与强毅,体会与领悟,努力与追求,痛快与变化,沉着与儒雅,如其为人。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 21:19

无相其人

林 尔

无相者,余友周新月之别号,江苏海门人,生于苏州,故常署“吴人无相”。第一次见到新月,还是1983年在卫知立的老宅吴殿直巷,那天他穿着深绿色的夹克,留着小分头,虽不雄武,但却浑身透着机灵的江南小生。彼时我们还无交往,只知道他在艺石斋工作,那一年,上海《书法》杂志举办“全国首届篆刻评比”,新月也榜上题名,因而对他在艺事上的修为也稍多了些了解:他刻印取法于来楚生,并游学于吴中诸贤,聪明又好学,自然获益匪浅。其后关于他的消息时有耳闻:离开了艺石斋、离开了苏州……再次见到新月,是在2007年苏州书协举办的首届书法论坛宴会上,乍见之下,惊不敢认:头发胡子杂糅在一起,难以分辨,憔悴而苍老,好似一个落魄的流浪艺人,这那还是我曾见过的走路风风火火、浑身透着灵气的那个周郎?2009年,我从新加坡回国,因书协印社的事,我们见面逐渐多了起来,见他头发也理了,一捋银髯,配上中装,人也精神了许多,还有那么点仙风道骨样子,知道他现在主攻印学史研究,尤为关注明清吴门篆刻史,2011年,更以《〈承清馆印谱〉〈学山堂印谱〉印人考辨》一文荣获西泠印社论文一等奖,我俩有幸同时加入西泠印社,按照旧时代的说法,叫做“同年”。孙慰祖先生曾私底下同我聊起新月,对他明清吴门篆刻史的研究颇多褒辞,我为他感到欣慰!在学术上突飞猛进的新月,在创作上却有点耽搁了,近年来很少刻印,偶尔所见,虽然依稀还有昔日的影子,但我总觉得不如过去的来得爽快老辣,这也可能是我的恋旧情结在作祟吧,我由衷地渴望看到他学术创作双修、花开并蒂的那一天,借用金庸的说法:这样的清竒骨格是难得的习武之材。现在创作得好的人很多,学术搞得好的也很多,但创作学术都搞得好的却少之又少,希望慢慢老去的周郎抓紧时间聊发一下少年狂,给我们再造一个奇迹,我希望并期待着……去年,当地印学界出现了一桩公案,人性百态毕露无遗:是非门前,有人不闻不问、有人胡搅蛮缠、有人做和事佬、有人退却了、有人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唯有新月,不急不躁,有理有节,使事情最终得以妥善解决,真侠义之人也!因此,《篆刻》杂志要做他的专栏,我乐意为他写下这些,因为新月是有真性情的!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 21:21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5-9-2 21:27 编辑

腼腆的晨辉

林 尔

晨辉很年轻,90后,但已经在许多展赛上摘金夺银,成为年轻的中国书协会员,这在同辈中成绩也是突出的。
晨辉是腼腆的,这在他偶尔拿了他的新作路过我家,让我给看看时,面对着如此年纪却创作出如此秀美可人的作品的他,我还是会鸡蛋里挑骨头,讲上一、二句不足,这时的他就会脸红,一如他的细朱文,像一个害羞的少女,这样的心性到是同他的作品风格相合,也正因为这样,在短短的几年里他才会如此精进!
晨辉的心中,陈巨来始终是他心仪的偶像,晨辉小小的年纪却已能抓住陈巨来印的精粹,故而看晨辉的印,一如巨翁般文雅秀润,气息和畅,然而,当前印坛,年轻的刻细朱文和满白文的高手林立,晨辉要想脱颖而出,那是还必须得下一番苦功夫的,而巨翁在他的那个天地里又是做到了极致,晨辉要想有所突破也是难上加难的,怎么办呢?
晨辉在2010年考入苏州工艺美院,专业为书画鉴定与修复,开始接触书法国画和篆刻,书法老师为林再成老师,林再成慧眼识少年,次年即纳其为入室弟子,为了不让他心中的好苗子受时风的干挠,林再成不仅把他一间数十平方的工作室给他用,而且每月还给他一定的生活费用,让他安心学习创作,为此,我还在他师徒俩面前表示非常非常的羡慕,谁能不为世俗忧?晨辉何其幸运哉!
心无旁骛的晨辉于是能闭门造车,篆刻三要素:篆法、章法,刀法,而刀法已趋成熟的晨辉,目前最为重要的任务是把篆法和章法致于至美,以书入印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可供借鉴的有李阳冰、汪关、林皋等等,唯有这样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今后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技进乎道,我期待着晨辉那一刻的光辉!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 21:38

【印道中人】
林 尔{第九期}
篆刻作品赏析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 21:38

【印道中人】
林 尔{第九期}
篆刻作品赏析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印道中人】林 尔(第九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