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9 17:16

【印道中人】宋哲金(第十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印道中人】
宋哲金(第十期)
【编者按】“印道中人”之名源自已逝篆刻大家马士达先生的一方印章,此名寓意印人低调的身份。自2015年1月起,书艺公社网将开启篆刻中青年推荐榜系列,介绍当代优秀的篆刻家。“印道中人”栏目开启前曾与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李刚田先生商榷,李刚田先生对本栏目给予较高的期待与大力支持,并欣然为本栏目题字且担任本栏目的艺术顾问。“印道中人”将以邀请的方式推荐立体呈现优秀的篆刻。栏目以“传承篆刻传统、引领印坛新风”为宗旨,在2015年伊始为大家呈现一缕新风!


http://data.shufa.org/bbs/data/attachment/forum/201509/30/171902drih8vtz8vfzsshp.jpg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9 17:18

{印坛·名将}
【印道中人】杜延平(第一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0518-1-1.html

【印道中人】秦良静(第二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1393-1-1.html

【印道中人】李逸之(第三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1908-1-1.html

【印道中人】张威(第四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2364-1-1.html

【印道中人】张信凯(第五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3055-1-1.html

【印道中人】萧    汉(第六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3566-1-1.html

【印道中人】韩    东(第七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4078-1-1.html

【印道中人】张跃飞(第八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4491-1-1.html

【印道中人】林    尔(第九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334856-1-1.html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9 17:31

宋哲金
字长之,号菜石,锲石斋主,1961年生于湖北省鄂州市,大学文化,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民盟湖北艺术院副院长,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篆书篆刻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理事,湖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东湖印社理事,鄂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鄂州市松风印社社长,高级工艺美朮师 。
书画篆刻作品先后在《中国书法》、《中国书画报》、《中国艺术报》、《中国印林》、《书法报》、《香港书画报》、澳门《印缘》、台湾《印林》、日本《亚洲书画》、新加坡《狮城书法》、韩国《墨家》等海内外30余家专业报刊专题介绍。
书画篆刻作品先后赴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法国、德国、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地展出。被西泠印社、深圳博物馆、黄河碑林、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日本东京美术馆等海内外30余家艺术机构珍藏和镌于碑林。
书画篆刻作品先后被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联、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等地主办的书法篆刻大赛中获金、银、铜奖20余次。
个人传略被《中国书法年鉴》、《中国印学年鉴》、《中国篆刻大辞典》、《中国书法家传记》等海内外50余家权威辞书收录。被《解放军报》、《工人日报》等部门联合授予“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被授予“中国当代百名德艺双馨书画艺术家”和鄂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书法之星”和“文艺明星”等称号。先后在武汉、鄂州等地举办个人书法篆刻作品展,以及中国篆刻网(广州)、书艺公社网(北京)和中国书法家论坛网(河北)大型书法篆刻网络展。
书法篆刻作品曾代表湖北省人民政府、鄂州市委、鄂州市人民政府作为礼品馈赠海外政界、社团和国际友人。著和主编有《宋哲金刻卫生印谱》、《松风印社社员作品集》出版《宋哲金书法明信片》、《宋哲金书法篆刻作品精选》、《宋哲金刻成语印集》、《松风墨韵·宋哲金书法作品集》。曾多次应邀为中央、省领导人及海内外知名人士书写书法和刻印。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9 17:32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5-9-29 20:47 编辑

寥寥谈哲金艺术

贺进

湖北自古出豪杰,文人、艺人多出于此。

宋哲金是湖北书界翘楚。多年浸淫书法篆刻,近些年活跃于书坛,让全国书坛都熟知宋哲金,可以看出他这些年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很好的回馈。

我至今未曾见得哲金老兄,由于网站的相关事务,我们保持着联系,很是奇怪,我竟愧对于老兄,每次都是哲金老兄亲自来电话,聊书法、聊篆刻,也多谈及当今书坛轶事。很是惬意!哲金老兄精力充沛,于耕耘墨砚之外更是关注当今书法现象,每次聊都有老兄独有见解。看来,他的智慧不仅仅是玩弄笔墨那么简单!

哲金老兄的书法与篆刻都精进,这是很难得的,尤其是在当今书坛,能于书法与篆刻同修者寥寥。当今书坛大不同于民国及清末。清末、民国文人同修书、文,篆刻乃文人雅玩之事,与书法之外以“雕虫”之小技示人,于此而言,书法于文也乃小道,文大于艺,书法是艺术范畴,所以清末、民国文人多高于当今书坛。

哲金老兄书法精进于多体,尤以篆书、草书为巨,篆书作品以自然为重,凸显篆书朴茂之风,用笔苍辣、老成、持重、恣肆。将他心中的笔墨以大篆为载呈现出来,独具面貌,且有大成之象。他的篆书作品用笔恣肆,却在结体、风格上取自古人,砖铭、钟鼎、楚篆等都是他的取法,所以他的作品无论姿态多怪,都是传统的范畴,法度于中,独具妙理。他的草书作品更是别有心意,苍辣用笔以篆书为根基进行延续,将草书作品呈现出极高的境界。

对于篆刻我是门外汉,多人请某撰写篆刻文章,我无非无病呻吟之言,隔痛瘙痒未免难以企及篆书精妙处。我看哲金老兄的篆刻,也是以门外汉的身份去观赏的。他的篆刻取法多样,形式多样,所以在他的篆刻中能看出更多的风格体现,除汉印外他能将楚篆、金文入印,将金石气呈现方寸之间,大气磅礴,古意盎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细心发现,他的篆刻作品边款也有篆书题款,甚至也有大篆、金文边款。这是极为难得的,可以想见他对于古文字的研究也有极高的造诣,印文与边款互为补充,互为精妙,此为篆刻大成者。

寥寥数言,仅以此小文奉哲金老兄,并祈老兄艺术精进!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9 17:33

古玺王国的勇敢探索者
——《宋哲金刻成语印集读后》

刘欣耕

在诸多印章形式中,古玺印属比较难刻制的一种,它不仅要求作者有较深的篆刻功底,更要求作者有大篆的书写能力和相当的古文字学知识。此外,因古玺面目千变万化,醇古诡谲,这还要求作者有较高的审美眼光和多变的篆刻手段。
鄂州松风印社社长宋哲金先生,系中国书协会员,擅长诸体,精于大篆,更孜孜矻矻于玺印的创作。长年来我一直关注他的篆刻创作。他研习篆刻,以秦汉印为底功,涉猎明清流派印。近年来钟情古玺,创作上自有心得和收获,其作品频繁入选全国全省大展并多次获奖。哲金的勤奋和艺术才华让人由衷地赞叹。不久前,他寄给我一册《宋哲金刻成语印集》初稿及有关创作资料,翻开这册富有特色的印谱,让人眼睛一亮,不由得令人提笔写上几点读后感。
《印集》显著的特色是,全册都是古玺印形式,而且全部都是圆形印。我从事篆刻40余年,应该说所见各种古今印谱还算是不少的,但一册印谱全是圆形古玺印,这还是第一次看到。
关于圆形印式,战国古玺印中有之,秦汉印中有之,宋元印中有之,明清印中有之,但数量都不多,非主流。现代人刻印的风格形式多样,但圆形印仍是少数。圆形的印章印家们刻制较少,其主要原因固然是方形印更适合于方形、长方形的书画作品及册页上使用,而圆形印则不受青睐,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圆形印在布局上、字的变形上及篆刻上更麻烦、更有难度。譬如在布局上,往往为了适应圆周边的弧形,将字的某部分生硬变形,看似与圆形相适应,实则其字形十分别扭,缺少自然和谐的感觉。即使在秦汉玺印中的圆形印式也不乏这样的情况,在近现代人的某些圆形印中此情况亦常见。刻一件圆形印,做到字法合度、变形排布自然、章法调合浑成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哲金先生在篆刻艺术追求中知难而上,刻制整本的圆形印章。他似乎要在高难度的创作中考验自己的创作能力,在高难度的创作中达到自我实现。由此,当作品创作成功时,就会获取更大的愉悦。但一方佳作成功来之不易。哲金在其刻印手记中说,创作一方生动而精彩的圆形印章“实煞费经营”。于此可知,一件佳作凝聚着篆刻家的心血,显现着篆刻家的智慧。
《宋哲金刻成语印集》共收近期创作的圆形印共90枚,按哲金自己的分类:一半为工稳风格,一半为写意风格。我们姑且按此两类风格来赏析其作。
工稳的圆形印章中,其朱文大都线条瘦劲而婉转,羸弱、飘忽的点画罕见。如果没有刻元朱文娴熟深厚的功夫是达不到这种境地的。在用字布局上,弧笔、直笔、长笔、短笔随圆就势,有的印停匀整饬,有的印疏密对比有致。例见“千秋万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印。另有的印根据金文笔形特点,参用了圆形、三角形等富装饰意味的小块面点画,使印面丰富而别饶趣味,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印。
白文印,大致分为细笔画粗笔画两种。细笔画印较凝练秀劲,布局与朱文印异曲同工,呈现一种清爽优雅之美,例如“诲人不倦”等印。粗笔画印大都用方笔,点线果断遒劲而有内涵,给人一种刚柔相济的感觉。有带边框的印,其边框与印文笔画能协调一致,有较强的整体感,如“三寸不烂之舌”等印。这类有边框的印倘若处理不当,字与边不搭配,那么印章的艺术性会大打折扣。这点哲金心里是明白的。
再谈《印集》中写意一路的。总体观之,哲金写意的古玺印与当下某些缺少法度肆意挥刀破石的作派有很大区别。哲金在其刻印手记中写道,“篆刻艺术美的创造要遵循一定的法度”,“线条要有笔意,讲究骨肉均匀,字的结构必须遵循篆书的基本规律,章法要疏密有度,和谐统一”。基于这种认识和追求,哲金刻写意的古玺印章自有面貌。
首先观察其点线,不论是朱文还是白文,都大胆冲切,精心收拾,姿肆而稳重。在看来斑驳残泐的点画中,不论粗细长短,都能表现出笔调的起止、遒健与厚重,使之合于大篆。我想这是印章之所以耐看的主要原因。这和那种无笔味、无内涵貌似洒脱高古的印章不可同日而语。
在章法上,哲金治印颇得古玺印的精髓。
我们先看朱文印。由于以金文入印,字的线条有粗有细,还有带小块面的点画。哲金能在特定的圆形中,通过穿插、挪移、避让、连边、借边、呼应等手法,使印面多姿而调和。这类印在求变求新中当以自然和谐、多彩浑成为好。(参见“息息相关”等印)
白文印中,刻不带边框的,其章法与朱文相似,只不过无朱文的“借边”一说,白文印中字的连边相当于破边。当然,白文与朱文旨趣应该有异,但其基本手法和风格还具一致性,印例参见“一动不如一静”等。
带边框的白文印,其边框分完整形和不完整形,这是根据印面字的多寡、大小及表达的主旨来决定。此外,字有连边的,框有破边的,种种手法的应用都是因字形和构图的需要灵活处理。这样,同是圆形印,在基本风格的笼罩下,各有其特点,或朴茂、或野逸、或浑厚,例见“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拘一格降人才”、“君子不器”等印。面目奇异多变,不可端倪,正是古玺印章的艺术特质。
我们欣赏《印集》,其边款应值得提及。今人对印章边款的重视程度,应该说超过前人。现在印章所刻边款的字体、样式、风格五花八门,方寸之地的艺术含量得到大大扩充。哲金刻款识应该说倾尽心力,刻法上有楷书、草书、隶书、篆书等,各具妙趣。款识内容都和印面相关相连,成为印章的有机组合部分。我们欣赏印文,再读款识,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
古玺印神奇的艺术之光,把我们的思绪带到遥远的周秦;现代印艺的创作,抒发了我们继承弘扬传统的情怀。圆形,象征周到、完美和运动不息。艺术就是在不断的创造中臻于完美。哲金的圆形古玺印作品给人有益的启示,让我们祝愿他所钟爱的艺术不断有新的佳作涌现。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9 17:34

宋哲金近期书法创作简论

张天弓

哲金年过半百,治印攻书已有三十余载,以前出版过书法篆刻集、篆刻集,现在又出版书法集,他似乎有个愿望,每过一段时间就出版一本作品集,回顾以往的创作,来一个“小结”,温故而知新,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哲金嘱我写篇“序”,我很乐意就这个“小结”与哲金谈谈心。
此集汇聚哲金八年来的近百件书法作品,涉及篆、楷、行、草诸体,气象恢弘,古朴厚重,变化丰富,显示出他书法创作的整体面貌和实力。一个机关的负责人,在繁忙工作之余,尚能潜心探寻、孜孜追求而取得这样不凡的艺术成就,确实是很不容易的,让人感佩。
从他书法创作路径看,总体上还是以篆书系统为中心,再向行、草、楷扩展延伸。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他篆刻艺术成就很高,尤其是古玺,“印从书出”。
在这百件作品中,我个人比较喜爱的是甲骨文书法。如,《大本真学联》(2009),融刀味与笔意于一体,比较清雅,灵动而洒脱;款识、钤印也简洁,位置与其书风相协调,堪称精品。另一件《呼朋心在联》(2005)则以笔味为主,比较稳重,圆润而静穆。他的篆刻,创作思路略有二端,依他的说法,一曰“工稳”,一曰“写意”。他的书法创作思路,我觉得也有这二端,《大本真学联》属于“写意”,《呼朋心在联》则属于“工稳”。“工稳”与“写意”互动,是比较精明的创作理念。
其次,我个人比较喜爱他的小篆。收入集子的小篆作品最多,样式、风格多姿多彩。比较精致的应该是铁线篆,如《室有家无联》(2010)、《唐李白送储邕之武昌》条幅(2011)等,可谓偏重于“工稳”一路。偏重“写意”一路的,如《邓石如游五园诗》条幅(2010),金粉书漆,圆浑恣意的笔触中融入些许汉简的活泼笔势,别有奇趣,再配以左右两边长条红纸墨书行草题款,整体款式、色彩效果颇佳,独具匠心。此外,还有两件楚简书法作品也颇有新意。
收入集子的金文书法作品不多,像《得意好学联》(2010)、《榨响油光联》(2006),用笔迟涩凝重,颇有金石韵味,不过似觉得创作取向不够清晰,不够像他的小篆个性风格的取向那样鲜明。
其他行书、草书、楷书作品皆工稳厚实,尤其是有些篆书作品上题款的行草甚佳,涩重而潇洒。集子中未见隶书作品(仅小楷扇面中有一行隶书题款),从哲金印集中“边款”的数行隶书看,还是有所用意,可着力不够。隶书是“今文”之祖,汉隶应该是草书创作、行书创作、楷书创作的基础。汉隶的薄弱,我个人以为,是进一步提升行书、草书、楷书创作水平的一大障碍。譬如说,集子中仅见三帧小楷,一帧小楷为《王羲之兰亭序》立轴(2012),看得出哲金下了很大功夫,也写得工整精挺,倘能有意识引入汉隶的东西,如宽结与笔势,再点缀一点篆书的装饰意味,小楷的品味有望提升一两个层次,当然,首先要深入汉隶。
总的来说,哲金的书法创作之路是成功的,他的篆刻书法创作之路更是成功的,在同龄人中无疑是佼佼者;这本书法作品集也是很有分量的,品味高,气度大。我想从更高水准来审视这本集子,还是要说一点遗憾,枯笔、“躁笔”、随意之笔多了,有淹没那些精品力作之虞。不知这种观看印刷图版的印象准不准确,没看原作,也不知道是否另有笔性、墨性、纸性的缘故。在我们这个“沸腾的时代”,不受“浮躁之风”的沾染几乎是不可能的,好在哲金始终保持着一份“清洗大脑”的警觉。
现在哲金的心态良好,工作之余一心想在锲石斋里“读好书、刻好印、写好字;在自家庭院里“养好花、种好菜” 。加上自己多年苦苦求索已开拓出自己的书法篆刻艺术的一片天地,所以我觉得他艺术发展的空间很大。既然是“小结”,自然会有期望。下一步怎么走?我相信哲金自有思考。这里,我作为道友还是想提几点建议,聊备参考。首先,强化精品意识,有所取舍。哲金这些年“专”与“博”并重,相互促进,无疑是一条成功的经验,但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战线太长、四面出击肯定顾不过来。“专”与“博”不可偏废,但必须有所偏重。只有“专”才能出精品,只有“专”才能撑起艺术的高度。其次,抓紧时间尽早补上汉隶一课。汉隶的艺术营养是最丰富的,是最养人的。楷、行、草不吸收汉隶的精粹,可能会营养不良。再次,有针对性的吸纳二王帖学的精华。我不太赞同现在很时髦的碑帖融合的空话,碑帖有些可以融合,有些则不能融合,但有一点应该是没有疑问,哪怕是完全一路碑学,吸纳二王的一些精粹,肯定会增强书作的灵性和情趣性。
记得翻阅哲金印集时,两帧朱文圆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人心灵颤动,反复玩味而久久不愿释手,这种审美愉悦无以言说。我期待着,哲金的书法也能创作出这样的艺术精品。
书法艺术是个“遗憾的艺术”,既靠人为,又靠天意,那种即兴挥毫过程中的奇妙的偶然性,可遇而不可求,让我们时刻准备好,期望着幸运之神的降临。
2013年3月16日于武昌千家街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9 17:53

【印道中人】
宋哲金{第十期}
篆刻作品赏析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9 17:53

【印道中人】
宋哲金{第十期}
篆刻作品赏析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9 17:53

【印道中人】
宋哲金{第十期}
篆刻作品赏析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5-9-29 17:53

【印道中人】
宋哲金{第十期}
篆刻作品赏析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印道中人】宋哲金(第十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