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水河畔 发表于 2016-4-30 22:57

心相——陈昊书法精品展(2016.5 评论送10个名额作品)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6-5-2 13:36 编辑

心   相陈 昊 书 法 精 品 展陈昊   字秉酲,号三恪堂主人,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西部教育基地副主席;宁夏固原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工作室成员、北京定慧书院创作书法家。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书法篆刻展上获奖和入展,曾先后在广州、上海,北京、青海、甘肃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文字理论:《〈怀仁集圣教序〉临习之我见》(国家画院文献);《〈袁安、袁敞碑〉的线》;《老庄法书》等。其书法作品以行草见长,取法二王,以秦汉篆隶为基,既创造出一种变严谨规正为随意洒脱的行书风格;又铸就了其行草豪迈不羁的基本骨架。另外他又融入了章草的笔法和汉隶的横势,把今草的穷极变化和章草的古雅拙趣结合在一起,加入了一个小角度的硬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语言,可谓独树一帜,耐人寻味。
凡言之有物的回帖评论,将按照先后顺序选取10位优秀回帖赠送一件平尺作品,请注明:接受快递到付!若不能接受到付的请勿参与!回帖请直接留下您的地址电话姓名!

潇水河畔 发表于 2016-4-30 22:59

本帖最后由 潇水河畔 于 2016-5-1 21:38 编辑


学书笔谈:      浅文辄行,虽是学书笔谈,亦不敢妄言。只是从小喜欢提笔弄管,写写画画。积其月日,或有所得。    初学写字,本无师承。小学大楷,算是启蒙。教者是父亲,至今仍在督导:“字如其人”,“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等…偶有批示:“没有原先写的好咧,你要让人看懂尼么…” 其实,多年来父亲的諄诫一直铭于内心,所谓师外造化、中得心源。源于父辈们高学厚者。记事起父亲便给我一本《米南宫法书十七帖》折页字帖,老的泛黄,上学后好多年看不懂,但却一直背在书包,时不时会拿出来给同学夸耀。传说是破四旧年代时偷藏下来的宝贝,现装帧后挂于书房,视如真迹。如今回想起父亲真是用心良苦、实为感激…愧疚!    泰戈尔曾说过:外国文化是“为道日益”的文化,中国文化则是“为道日损”的文化。由是而之焉谓之道,所行道也。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是为书道,书法之道,即为线条艺术,从容中道。近年来又热衷风靡,然自龆龀以至白发者不少,矜功伐善,后荡然无存……学书之道即是明道的过程。从启蒙至今一路走来,学无成就,却也尝过不少苦头,起初习过魏碑、唐楷,但当时条件有限,摹本太少,疑惑又太多。后转写二王一路,甚至到流行书风(现在看来是),飘忽不定,空空如也,一度麻木不仁中······基于此,我便断然决定要外出求学,先后师从林岫先生、杨霜先生学习书法理论和诗文方面的知识,二师治学严谨,虚一而静,感同身受。恩师杨霜生前做人如做学问,言气卑弱,说文解字讲的极好,又不失风趣……直到听取汪永江、张辛等名师的课已经是2009年了,那时的我正着力于书法造字和章法的排布,随改攻略线质,即白之法。期间曾有名家饭局,自知浅薄,畏前畏后坐立不安,酒席间有大师问话:“写了几年了?还不错嘛。”回答曰:二十多年咧!便引起满堂哄笑。我一时脸红,便说:其中二十年就胡乱写着尼,底子好滴很!呵呵·····类似这种贻笑大方的事还有很多次,然而细细算起来真已不止二十多年的学书时间了,虽然从来没有专业过,却也蹒跚行走中,无奈岁月蹉跎之下,从心之所欲而不逾矩,渐渐还有了一种自信而神秘的微笑,坚持至今。    2013年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师从胡抗美、曾翔二位导师正式学书,一时间如沐春风,俯仰之间,挥之不去…偶尔也会去拜访沃兴华、石开、张旭光等当下书坛名家,祛衣请业,受益良多…。虽然期仅一年,但无疑是我学书生涯收获最大的一次学习经历。况又自知愚钝,不敢懈怠。切问而近思中,既开阔了眼界,又得益于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整合…学习。隶篆也从这一时期成了我笔耕不辍的日课,此后至今对我书法的帮助最大也是最明显的。   书道之妙,简单,高贵,单纯,平凡而伟大,先贤共识,任重而道远,当下书法更是犹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天下之大道,唯切中肯,养内涵,敬而畏之。中华文明演进如此,做人如此,书法艺术实践亦然如此:明道,践行,达彼。                                                                        陈昊                                                                  2016-3·13-夜

潇水河畔 发表于 2016-4-30 23:09

潇水河畔 发表于 2016-4-30 23:09

本帖最后由 潇水河畔 于 2016-4-30 23:14 编辑

陈昊的笔墨事    陈昊是交往很久的朋友。他身材高高壮壮,和人相处老成持重又客气谦逊。凡事很能扛得住,想事又不在梢枝末叶上做计算。给人一种很宽阔的感觉。源于此,身边常拥有很多的朋友。前些年颜其居“怡心阁”,或想梳心陶养,多少带些逍遥散虑的意思。最近又改成“三恪堂”,我问他“三”样恪守是什么,其噗嗤一笑了之,怪我太直截,但觉到了他的转变。
    三、四年前,他书法连续在国展、省展上入展、获奖好几次,给人留下“突然”取得不凡业绩的印象,其实他仍然是渐进式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敏感及很强的应变能力决定了不一样地学习取舍路径。频繁的和一些书法名家及当时在全国书法展览中折冠获奖的行家里手直面交往。在这样的气氛之下交流学习,有很强的现场感。省去很多的揣测,消掉了隔膜。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字完成了一次蜕变。点画及结字能力不断地得以锤炼,对用笔起、断、拂、斫、节律的控制渐次熟练自由。
    “二王”在历史的传抄中不断曜变而扑朔迷离,以其强大的魅力足以吸引每一个识文断字者的驻足仰望,太多的学书人挤在山阴道上,教徒般做着最靠近自己内心“江左风流”的功课。
    陈昊在学习“二王”体系上参照当前国内几位代表性作者的书写经验并依照自己的感知与手感特点,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他的字里有“秀”的一面,这似乎和他高高大大的形象不是很吻合,却可揣度出其内心质丽处,什么样的人长什么样的心。这“秀”往往很难得。有人评价林散翁书法有“秀骨”。最是恰当不过了。这也是林散翁书法最耐人寻味、品读的部分。虞永兴、杨少师、蔡君莫、赵敏公、董思翁……近世白蕉、马一浮等又岂止散翁一人独有“秀骨”。宋人于书法讲“士气”,元末明出,“行家”、“利家”代表文化内涵上的分野。钱舜举、赵孟頫一直设法为文人参与的艺术摆脱“利家”的束缚奔走布道。“利家”或曰“戾家”即匠作家。“秀骨”是气清质雅幻化出的最美花朵。当然,要把这“秀”嵌入骨法中,达到气韵生动。能否有这样的境地,只能由命随缘,看造化了。至若骨子里压根没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后来他开始新一轮的省检与反思。这个过程度对学书法的人讲是痛苦难受的,也是必然的。他终于说出了自己地打算。那是一个充满阳光的下午。背靠玻璃窗,手持一缕,绵绵不断。他说要去北京,显然决心已定。
    在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工作室学习的日子里,前后通过几次电话,嘴上说课程学习不是很忙。但我坚信:孑身一人,置于偌大的京城,一定是青灯之下躬身耕读的不分昼夜,空寂落寞在所难免。画院工作室背靠艺术研究院、中央美院等国字号艺术教研实体。教学模式开放,容得下各种学术思想的存在。学员大都具备相当的专业储备,其中不乏出类拔萃的才俊。加上北京文化中心的特殊地理优势。这样的环境就是一个文艺的大染缸。陈昊在导师工作室学员展中,有两件恣意汪洋、放浪形骸的作品,一定是光着膀子干出的事。笔线在纸上猛烈撞击,很美的墨花飞溅了,玄幻的黑白世界,超越了传统书法的审美范畴。
    20世纪中后期,在日本,一个身穿黑衣的光头男人,疯狂、肆意的用书写行为,宣泄内心的极度苦楚与孤寂。强烈的视觉冲击足以征服每一双眼睛。一生写了无数个“贫”字。越写越贫。每个“贫”字都各具神态,都是不一样的孤傲。在生命最后一次“贫”字展会上,轮到他发言时,只说:“我得了癌症,还有两个月生命。”两月后,果然,他走了!20世纪世界美术史记住了他的名字--井上有一。他是不屑于物质地堆积,更不愿意出卖高贵的灵魂。做的太纯粹了。可我们毕竟不像井上有一那样苦命,但也有自己的块垒。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眼泪。
    陈昊还有一类倾向于残纸、墓志石刻、刑徒砖等民间性很强的东西。夸张、变形、挪移,尽力使每一个字灰头土脸的平民化,甚至木讷口呆。这是一种反现代性的当下生活理性诉求。人们在水泥森林里对远古质朴的遥想、揣度乃至留恋。因为是打破了惯性视觉唯美平衡。一直遭受非议不断,并冠以“丑书”名。在当代,王镛、石开、沃兴华、陈国斌、曾翔等人是这一领域的发起者与践行者。他们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学术框架及个人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又深入传统,遵循艺术精神。
时间稍往前看,齐白石、谢无量、徐生翁等都有胆敢独造的精神。齐白石更是不屑于荆关,“删去一双临摹的手”。他们是“破”传统的,但都悟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深处,都是智者。
    陈昊在北京受到这种影响是自然的事,他在度的把握及情味表达上显然找到了状态。既然三四年前能给人呈现突然的面孔,再等几年,一定还有精彩。
    守着一个“常”, 善待属于自己的“变”。锤炼一段笔底质雅的事。与兄共勉。
                                                         马家虎
                                                      4.30.夜

潇水河畔 发表于 2016-4-30 23:12

潇水河畔 发表于 2016-4-30 23:22

本帖最后由 潇水河畔 于 2016-4-30 23:26 编辑

书如其人看陈昊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笔墨,笔性,皆以性为本。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而“书如其人”理论,宁夏陈昊可谓典型。
   陈昊,字秉酲,号三恪堂主人,宁夏固原人。因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达,使得我与陈君相知,相识。在与他交流沟通中,首先是他的谦虚、不张扬的性格打动着我。宁夏人固有的性格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风格实在难和他豪迈的书风联系在一起。随着我们的相互了解,我心中对这样兄长更加敬佩和羡慕。
   陈昊兄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转益多师,走着专业化的艺术之路。自幼秉承庭训,苦练童子功。成年之后,先后师从林岫先生、杨霜先生学习书法理论和诗文知识,这为他的字内字外功打下了基础。后又多次聆听名家教诲和点拨。在2013年,他又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师承胡抗美、曾翔二位名家,使其书艺有了质的飞跃。进修期间,得到了沃兴华、石开、张旭光等诸先生的指点。这些先生的指点使得他在书法研习上有了明确的目标。
   观看陈昊的书作,典雅之中蕴含着豪迈,在规矩方圆中求变化。以行草为主,得二王笔法,同时融合了秦篆汉隶的笔法,线条中有了质感和美感。作品中的笔墨语言有百炼成钢的气魄和雄奇壮美的气质。每一件作品中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在黑白变化之中寻求着性情的流露,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寻找着精神的向往。
   创作是一条漫长的修行之路,书艺道路更是一种艺境的修行。他的低调、谦虚,加之待人的真诚、对艺术的孜孜以求,相信他会走得更远、更长。
   书面文心,文源与道,道法自然。与兄共勉。
                                    木子写于魏榆

潇水河畔 发表于 2016-4-30 23:29

潇水河畔 发表于 2016-4-30 23:29

潇水河畔 发表于 2016-4-30 23:29

潇水河畔 发表于 2016-4-30 23:29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心相——陈昊书法精品展(2016.5 评论送10个名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