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
发表于 2006-4-27 21:07
八面出锋 一枝独秀
------何连仁草书摭言
王力春杨宝林(之十三)
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喜欢以草书抒发自己的喜努哀乐,以草书充实自己匆匆人生。其人不计名利,其书亦绝无纤尘。以古人为师,以今人为友,以书为伴,以酒为朋,在他人眼里,这是一种多么闲雅的悠然物外之情。草书贵在“气象”二字,何连仁草书中的过人气象,是广大书友所认同的;草书又贵“气韵”二字,他的作品首尾贯通,了无滞碍,自是楚调自歌,不谬风雅。
snow
发表于 2006-4-27 21:08
八面出锋 一枝独秀
------何连仁草书摭言
王力春杨宝林(之十四)
同大多数卓有成就的书家一样,何连仁总是保持一种自省的心态,谦谦为人,虚心学艺。虽然年过半百、名声在外,但他对自己的作品从不满足,总是向他心目中更高的偶象看齐,以一种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追求着更高的境界。熟悉其近期作品的人都知道,他正在尝试着新的变法,他说他要留给世人的,是更具创新精神和时代魅力的不朽之作。我们也期待着他的新的成功。最后,本文以一首小诗权作何连仁个性化的人生写照:
平日有酒君不醉,半片挥墨总酩酊。
一支藁笔独占秀,八面神威出颖锋。
沧海回波
发表于 2006-4-27 21:50
欣赏
lyuddd
发表于 2006-4-28 12:04
在书史上,徐渭既是一位转折性的人物,又是一位具有特殊风格的人物。在他之前,有祝枝山、陈道复,在他身后,有黃道周、倪云璐、王铎、傅山。祝枝山、陈道复的草书,笔法精湛,洒脱儒雅;黃道周、倪云璐、王铎、傅山的草书,纵横有致,气势连绵。无论是前者的洒脱儒雅,还是后者的气势连绵,都还是比较理性的。只有徐渭,其书法是如此的矛盾,一方面他承继了宋人书法中那种理性,一方面,他又不时地打破理性的束缚,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着那种平衡的笔法与形式。 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徐渭早年受季彭山之影响。彭山之学,“重主宰而恶自然”,以为“理者阳之主宰,乾道也;气者阴之流行,坤道也。流行则往而不返,非有主于内,则动静皆失其则矣。”又言:“理自内出,镜之照自外来,无所裁制,一归自然。自然是主宰之无滞,曷常以此为先哉。”后他又受王龙溪之影响,龙溪之学,“心意知物只是一事”,主张“学当以自然为宗,警惕者,自然之用,戒慎恐惧未尝致纤毫之力,有所恐惧便不得其正。”彭山、龙溪虽然同出阳明之门下,宣扬心学,但“心即是理”,“心即是自然”,各自发挥。对徐渭来说,这种称述上的微妙差异,却恰恰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故而其思想的复杂与矛盾是可想而知的。二是徐渭曾为胡宗宪幕府,“及宗宪被逮,渭虑祸及,遂发狂,引巨锥刺耳,刺深数寸,流血几殆。又以椎击肾囊碎之,不死。”徐渭“性豪恣”,却“猜而妒”,是其性格矛盾之所在,故而徐渭的书法是多变的、矛盾的,狂放中带有凄凉,随意中蕴藏孤傲,所以,他的作品实际上是一首首歌——狂放的悲歌。由此,对后人学其书者来说,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何连仁深知个中原因,因此他读徐渭的诗、文,观徐渭的书、画,并对其加以分析、研究、思索,故而他的书作形式上避开了那种卡塔尔理性,整体风貌上保留了徐渭豪放的气势。
吹的太玄了,刚入道,就和大家相比,何先生究其不过是个二流书家,不要太神了
lyuddd
发表于 2006-4-28 12:08
吹吧吹吧,好多风都是白吹的,也不能传花授粉什么的,反正是圈内吹吹而已,当今书法界最能吹的两个省,一个是河南,一个是辽宁,河南人能把包公吹成宰相,辽宁人也能把连仁捧上天堂,老何啥时能飘到甘肃来,看看这里的风,这里的沙........
jinyang123
发表于 2006-4-28 12:47
眼界大开!——愚砚
出手如电
发表于 2006-4-30 19:45
你懂什么?一江湖术士也!什么叫书法也许你一辈子也弄不明白的。
一心堂
发表于 2006-5-5 20:45
好的书法作品不应只停留在炫耀书写的熟练技巧上,而是真正能够体现出内容的文气和传统的文化底蕴。何先生是中年才步入学书行列的,能写的如此进步快,也实属难得,如再增加些厚重和文气,则作品会更加耐看。直言己见,当否请方家商榷。。。。。
善独堂
发表于 2006-7-24 19:19
言过其实
鹤乡拜泉人
发表于 2009-8-24 20:31
em2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