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书客 发表于 2017-10-31 22:22

得月楼29 发表于 2017-10-31 18:03
成熟的书体首先肯定,也不能说像谁或仿了谁.应该是书者自己东西,仼拆一格加以整治都是不错的作品.

{:1_226:}

我这一年的日常习作都有,年初与岁尾做对比都有变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在进步,也许原地踏步。
偶是不想它的,只要还活着就写不完,不为名利,只当消遣,所以对于我来说,写字早已经成了精神寄托。
否则,除了吃,工作,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行书。《国语·晋语四)


易书客 发表于 2017-10-31 22:29

本帖最后由 易书客 于 2017-10-31 22:31 编辑

居徳斯颐 发表于 2017-10-31 21:14
大雅
{:1_226:}

欢迎交流!
书法中的“书卷气”是什么?估计只能意会了。
但我是想一生追求这个“书卷气”的,不想当个写字匠,匠气十足的字,工艺化强的字,粗头乱服的字,孩儿体等偶全不喜欢。
《后赤壁赋》(部分)



易书客 发表于 2017-10-31 22:46

临帖是学书法艺术的唯一出路,无它路可选,除非你只是想把字写的规矩点,是否能打动自己或他人,放在后面。
临帖的目的是什么?
我自己的体会是:传承规矩,开创未来。
那么,“规矩”是什么?是自古以来,过滤和沉积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运笔美。
何时能出帖?只要临上,直到生命终结。
如此结果,不是被帖所囿?扯淡!“学我者死!”更是一句扯淡话!
每人都有“个性”,是绝不可能被埋没的。这一点是不值得担忧的,反到是入不了帖是最让人难受的。
行书古札(部分)



易书客 发表于 2017-11-1 20:31

运笔转瞬即逝,所以应动作极熟才能应付行草书。
专一临帖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头脑中沉积这种运笔动作。专一就是长期精临研习某一帖。

行书《北山移文》(部分)



易书客 发表于 2017-11-2 14:34

本帖最后由 易书客 于 2017-11-2 14:35 编辑

今天抄写了一首王维写给一位日本友人的律诗,很是感人,那时的人间友情确为真挚。“桃花潭水深千尺,····”,真是同是天涯人。{:1_274:}




易书客 发表于 2017-11-4 20:33

孙过庭说“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是多么务实,低调和准确。

整篇《书谱序》中也末见一字自诩“大师”或“大家”或“宗匠”,反观今人,对自身或他人的评价,虚名,真是恨词汇贫乏,只要高大上的,都会毫不吝啬的扣在自己头上。

我自知也算个善书者,但远未达到绝与妙,也不想听他人的吹捧,只想脚踏实地,人书具老。

行书杜甫诗








易书客 发表于 2017-11-16 12:36

探索之作

易书客 发表于 2017-11-16 12:38

探索之作




史介鸿 发表于 2018-6-11 21:49

优点不说了,偶只谈其中不足地方:笔还是未运起来,几乎无起伏(提按),直来直去,

鲁迅曾说,大意是“毛笔字的好就在于其笔锋之处的运法”。

毛锥子的用法是运笔的关键,也是学习书法的最难之点。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善书者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