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人 发表于 2018-2-28 17:14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唐代、李白、诗、《登庐山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诗人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诗作背景】
  《登庐山五老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似为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白和其妻一起来庐山游览,隐居五老峰下时的作品。詹锳在其《李白诗文系年》一书中,把这首诗列在诗人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游襄阳、上庐山时所作,也有人认为这首诗作于开元十三年(725)。这首诗描写了庐山五老峰的峭拔秀丽,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全诗写法多变,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把连峰际天的五老峰,形容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诗作赏析】  
  这首《登庐山五老峰》诗是吟咏庐山美景的佳作,描写庐山的一个著名风景点——五老峰。五老峰是庐山东南部由五座雄奇的峰岭相连组成的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山势险峻。
  “庐山东南五老峰”句平缓而起,开门见山,点出五老峰在庐山所处的位置。紧接着“青天削出金芙蓉”一句,便如异军突起,以奇崛之语写五老峰嶙峋峭拔之势。这句从视觉角度来看,是由下而上仰视所见。诗人仰观五老峰,见其突兀而立,气势磅礴,像削出的金芙蓉一般,矗立在青天之上。“金芙蓉”又名金莲花,其色橘黄,花瓣均匀,多生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作者以金芙蓉喻指五老峰,想象奇特,不但写出了五老峰的秀丽形状和金黄颜色,也道出了诗人写作此诗的时间是在秋冬之际。这金色的高山直冲“青天”,雄奇挺拔,令人叹为观止。一个“削”字,力重千钧,它化静为动,维妙维肖地表现出五老峰的嶙峋之态,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功力的赞颂。此外,从色彩搭配上来看,山呈金黄色,而天呈青蓝色,暖色和冷色相协,使得画面更加和谐绚烂。第三句“九江秀色可揽结”转换视角,写诗人登临五老峰,由上而下观看九江一带所见景色。九江在庐山下,景色秀美,诗人俯视九江,便可饱览九江盛景。“李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晚年李白在政治上屡遭打击,已心力交瘁,因而,隐居修道,便为晚年李白的主导思想。末句“吾将此地巢云松”,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王的地方 发表于 2018-2-28 19:20

墨淡了无神!

书法创作人 发表于 2018-2-28 19:28

不是墨淡的原因,是拍照时亮度调得太亮了,摄影水平不高!哈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