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南朝宋、何逊、诗《慈姥矶·暮烟起遥岸》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诗作介绍】
《慈姥矶》这是一首写思乡之情的诗。时值傍晚,夕阳的余辉洒在平静的江水上,作者和友人一同欣赏着这令人陶醉的山水画图,似乎暂时忘却了离乡的悲愁。诗人以江畔傍晚优美动人的景色,令自己和一同前来送行的亲友都陶醉了。因而暂时忘却了离乡的忧愁来点染自己即将远行而为他乡之客的悲愁;然后又以一个细节描写了诗人望着江上渐渐远去的归舟。有力地烘托出诗人的离愁,不忍为他乡之客的心情,从而抒发他的背井离乡、客居异乡的悲愁。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送他的友人就要乘舟回去了。只留作者独自面对这无穷的大自然,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其中“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诗作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乡之情的诗。这首诗写作者辞家出门,有友人送至矶下,时值傍晚,夕阳的余辉洒在平静的江水上,波光粼粼,沿江远远望去,只见两岸炊烟袅袅,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和友人一同欣赏着这令人陶醉的山水画图,似乎暂时忘却了离乡的悲愁。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送他的友人就要乘舟回去了。他望着远去的船儿,但见滔滔江水,漫漫沙滩,和那峻峭的崖壁连接成一片,两岸的层峦叠嶂笼罩在沉沉暮霭之中。面对这无穷的大自然,客居异乡的游子眼睛湿润了,一切都变得模糊了。他呆呆地望着友人远去的归舟,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
颈联“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被前人称为写景佳句,因为它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动词的选用,十分精当,有功力。“远远的江岸,与平平的沙滩相融合,握手一起;起伏连绵的山峦,在迷蒙昏暗的暮霭中浮游。”所写景物朦胧优美,生动迷人。客观的自然景物染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被赋予人的意志情态。同时,景物的描绘中,渗透着作者浓浓的眷恋故乡的情感。那岸与沙,那山与雾之间的情形,不正像诗人与亲友,作者与故乡之间的眷恋与依恋吗?离愁别绪完全寄予于这朦胧优美的景物描写之中。当然,这种巧妙的表情达意的艺术效果之所以得以实现,得益于“合”“浮”两个动词的锤炼。
杜诗“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秋野五首》其四)即脱胎于此。“野岸平沙合”是近景,“连山远雾浮”是远景,写景状物,细微贴切,对仗工整,声韵合谐。特别是“合”字、“浮”字,用得极为精当,可谓形象传神。这也是何逊常用的句法,如《春夕早泊和刘咨议落日望水》诗云:“草光天际合,霞影水中浮。”而就整首诗的声律格调而论,已俨然唐律了。难怪沈德潜说:“五言律,阴铿、何逊、庾信、徐陵已开其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