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北往随征雁,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元代、张可久、曲《 殿前欢·客中》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曲人介绍】
张可久(约1270-1348后)字小山(一作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庆元路(路治今浙江宁波)人。以路吏转首领官,又为桐庐典史,仁途上不得志。曾漫游江南,晚年居杭州。专力写散曲,现存作品有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为元人中最多者。作品或咏自然风光,或写颓放生活,亦有闺情及应酬之作。风格典雅清丽。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有《小山乐府》。存世作品现存小令855首,套曲9首,数量为有元之冠,为元代传世散曲最多的作家,占现存全元散曲的五分之一,其个人作品占朝代作品总量的比例之高,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元代220多位作家中,有散曲集传世的只有张养浩、乔吉和张可久三人,但其他两人都是在临死前或死后才刊行于世。而张可久不仅在元代已有四本散曲集传世(钟嗣成《灵鬼簿》记载,“有《今乐府》盛行于世,又有《吴盐》、《苏堤渔唱》”,另有胡存善编《小山乐府》),在元曲选集《阳春白雪》和《乐府群英》中,张可久入选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这说明他的作品在元代已获得了广泛的欢迎,甚至连元武宗在皇宫赏月时也令宫女传唱他的散曲。散曲集有《小山乐府》、《张小山小令》、《张小山北曲联乐府》等版本传世。
张毕生致力于词曲的创作,是元代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也是元曲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在世时便享有盛誉。其作品风格多样“或咏自然风光、或述颓放生活、或为酬作、或写闺情”,是元代散曲中“清丽派”的代表作家。其散曲,元世已有《今乐府》、《苏堤渔唱》、《吴盐》三种行于世(见曹本《录鬼簿》),且胡正臣子胡存善已编有《小山乐府》(同上)。今存散曲,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所辑,共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其数量为元人之冠。
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散曲的艺术特点是: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其作品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表现了闲适散逸的情趣,同时吸收了诗词的声律,句法及辞藻到散曲中,形成一种清丽而不失自然的风格。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重。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享誉当时,是一代曲风转捩的关键人物。元散曲前期创作崇尚自然真率,后期则追求清丽雅正。张可久的创作实践在曲风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其散曲在后期被视为典范。
张可久早年与马致远、卢挚、贯云石有交往,曾互相作曲唱和。而他的散曲里涉及的是隐居和游荡的江湖生活,正如他自己所形象概括的“半纸虚名,万里修程”.张可久长期为吏的身世,对他的创作很有影响。生活的坎坷使他抑郁悲伤,向往归隐。因此,描写归隐生活的景和情在作品中就显得多一些。“归隐”虽然是一个传统题材,而对张可久来说,有其特殊的、深切的思想内涵:他一生奔波于宦海,到70岁尚任小吏“昆山县幕僚”;80岁还任“监税松源”,有不得已的苦衷……他结交的多为官员和文人,因此生活面比较狭窄,作品内容不够广阔。他有不少唱和之作,不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显得平庸;同时他的社会地位和经历,又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比较顺从,虽有愤懑和不平,都表现一种“怨而不怒”的色彩。
张可久在散曲史上居有重要地位。元代前期,散曲家时尚自然真率,后期追求清丽雅正。张可久在这划时代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力求脱离散曲原有的白描的特色而入于雅正,以丰富多彩而又清丽的风格,自成元代散曲鲜花中的奇葩。《录鬼簿》把张可久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他专攻散曲,特别致力于小令,能得乐府遗妙。
【曲作背景】
这首《 殿前欢·客中》小令凝聚着作者这样的感受:处在元代统治者极端轻视知识分子的社会中,才华横溢的作者内心充满了矛盾。他曾反复讴歌归隐生活的乐趣,可是又摆脱不了名利的羁绊,以致长年累月淹留在外。他一生仁途蹭蹬,沉沦下僚,这其中有多少隐衷酸楚,有多少感慨不平,只有作者自己最清楚。
【曲作赏析】
此曲《 殿前欢·客中》表现了作者对仕途功名的厌倦和否定,流露出对社会的不平和感慨。“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最后以“功名半纸、风雪千山”的深沉慨叹作结,尤觉悲愤之至。
开头两句,点出滞留“客中”的缘由。前程渺渺和鬓发斑斑,直贯全篇,已充分显示出作者的哀愁与失望。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二句概述奔波仕途的艰苦。由此生发,笔随意转,接连使用了“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这样三个对仗工整的短句,形成鼎足式的对语,具体描写“艰难”之状。用人们所熟知的天险,作形象具体的比喻,可见多年来南北漂泊之苦,说明人生旅途之艰险。这三句是用典的手法,化用前人诗句。“青泥”语连李白诗意。李白《蜀道难》有“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描写。“红叶”“湓江”暗用白居易《琵琶行》诗意。白诗云:“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又云:“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白草”,用岑参《过燕支寄杜位》“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诗句意。这三句对仗工稳精妙,关合古人诗意,并具有丰富的内涵,有时间的交织,又包含空间的延伸,是全曲最精彩的部分。
最后“功名半纸,风雪千山”,用了一个对句,以深沉的慨叹作结,尤觉悲愤之至,也流露了对功名富贵的鄙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