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玮书法工作室 发表于 2019-3-3 16:18

岳黔山: 如何理解中国画的理法(附精彩国画作品)

                                                                                                   

岳黔山1963年生于贵州省贵阳市,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中国画学院创研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贵州省黔山书画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荣宝斋画院、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







尚艺书院讲座摘要如 何 理 解 中 国 画 的 理 法岳黔山
在中国书法和绘画史上,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之说,那么从中国画的角度来讲讲中国画的理法,大家可能就会发现,书法和中国画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甚至在许多理念和审美追求上,两者是完全一致的。我想通过今天的这个课题讨论,可以引发大家去做进一步的思考。

一中西绘画的差异
西洋画讲究的是透视、空间、光源,讲究的是黑白灰的关系。中国画讲究的是笔法、墨法、空白,讲究的是阴阳太极关系。我们在画中国画的时候也会被眼前的实物所吸引,然后又有些西洋画的概念,就会不自觉地把素描观念和方法应用到中国画中,这样好像是得到了具体物象,但却失去了中国画最本质的东西 —— 那就是笔墨。中国画和西洋画的本质区别在于:西洋画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而中国画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上的。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生发出对于艺术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观察方法以及审美差异。 中国画是世界上最特殊的画种,西洋画讲透视,但中国画讲阴阳,阴阳是中国画最最核心的东西。中国画所有的审美、所有的对艺术的判断全部源于阴阳太极。黄宾虹先生曾说过,中国画的一切奥妙都在阴阳太极当中。一阴一阳谓之“道”,而“道”体现在中国画上就是理法中的“理”,而“法”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技法。中国画的艺术是道技合一的艺术,如何理解“道技合一”呢?也就是说中国画中的每一笔,无论是笔法、还是墨法,无论是构图还是章法,都是在“道”的思想支配下进行的。只有在具备了对中国画的理解、审美、判断下,你才会知道自己要画什么、要怎么画、要追求什么。石涛先生亦言,万物世界原来是一个混沌的世界,有了“一”的产生,一画分出阴和阳,就是“二”,“二”又生“三”。混沌的世界原是没有法的,自从有了阴阳以后,法就开始产生了。太极的阴阳图其实就是一个黑白的对比互生关系。老子曰“知白守黑”,也是这样一个理念。因为阴阳而生发出的各种对比关系是中国画的审美和理法中都要追求的。这些对比关系有黑白、浓淡、虚实、长短、方圆、曲直、疏密,干湿等等。这些关系在中国画创作当中无处不在。因此也可以这样说:中国画的艺术既是道技合一的艺术,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艺术。


朱槿240x50cm2015年

二中国画内在审美的主魂是笔墨结构

笔墨结构就是笔线、点线的构成组合关系,这些关系有以下作用:
1.状物能力如果用线先勾勒一下轮廓,再用一点点皴法,就是一块山石。一棵树,点和干的用笔所构成的就是这棵树的物象。这些都是笔墨通过点、线去完成的状物作用。任何一个物象,它有的只是点线关系、空白关系、黑白关系。表现任何一个物象,也都是由点或线来构成笔墨结构的一个关系。这个关系既表现了物象的形态,又表现了物象的生命特征和气质,当我们局部放大,不在整体看的时候,它有一种独立的抽象的美感,因为纯粹的线条也是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而这种形就是笔墨的状物和造型。它既有自然的物象的特点,更有笔墨表现的质量要求和笔墨造型的意象美感。
2.文化内涵如八大山人画一条鱼,墨色黑的是阴,白的是阳,又见笔又浑然。它的这种美感只有在你懂了阴阳哲学之后才能体会到。八大在画鱼的时候,线的虚实关系、方圆关系、疏密关系、还有笔的提按关系,都显示八大是一位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画家,他对中国画理法的理解是非常透彻的。有些画家他画了一辈子,也没弄清中国画的核心审美内涵,他只是在画物象,没有在画笔墨;没有在画空白;没有在画阴阳关系。而八大很会画空白,会创造丰富的笔墨对比关系,所以他用笔的简并没有让我们感觉到他没画完。他画梅,在行笔的速度,在中侧锋的运用,在空间占领中都体现了笔墨的文化高度。除了笔法,还有他的气息和格调,他的画一看就是没有躁气,只有静气、文气、书卷气。因此他的画足够满足我们对于中国画的审美需求。一流大师像石涛、吴昌硕、潘天寿等的作品都是有文化内涵的,通过读他们的笔墨结构;读空白关系;读整体画面的布局安排,都能读出他们各自的文化修养。
3.个性风格个性风格也是通过笔墨结构关系展现出来的,中国画的创新实际上是笔墨结构的创新。比如吴昌硕有他特有的中锋、侧锋、积墨的处理方法,陆俨少有他自己对于山石树木笔线的构成习惯,他们的个性和风格都是通过笔墨关系来展现的。现在有很多人往往会忽略笔墨自身的力量,而在乎那个形,但只抓住形而没有笔墨质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笔墨是有它自身的内在美的。从笔尖、笔肚、笔根的墨色变化,你可以感受到笔在行走的时候,有的是行;有的是点;有的是提着拎起来的;也有连笔使转的,这些线都是非常有弹性的,线质是非常好的。而这些线质都是画家自身个性和风格的体现。


柿红秋叶稀240x60cm2015年


三中国画的基本元素
1.用笔用笔是有要求的,黄宾虹先生的观点就是“平、圆、留、重、变。”线要圆厚,要入纸,笔锋就必须要在中间行走。中锋用笔是中国画最最重要的笔法,其他的笔法都是在中锋用笔基础上的变。中锋入纸有穿透力,使画面有安静感、稳定感。而侧锋的线条就会显得“片”,不圆厚(用侧锋是为了求笔法上的变化)。中国画中,中锋用笔还可分为立笔中锋和拖笔中锋。八大非常善用拖笔中锋,他经常是立笔加拖笔加捻转。用笔既要压得下去也要拎得起来,这样就能产生一种既上又下,顺和逆的阴阳关系。用笔最忌没有提按,忌抹、忌涂、忌描;忌鹤膝点等不良习气;忌螳螂肚、蜂腰、鼠尾等病笔。
2.用墨最主要的墨法分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和渍墨法。泼墨法是意在笔先,将不匀之墨水的毛笔挥写于宣纸上,然后根据墨迹的形态,画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泼墨法用于大写意,适用于追求笔墨情趣、笔墨感觉以及在造型上追求意象和似与不似之物象。破墨法又分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干破湿、湿破干等。破墨法可以使墨色丰富,鲜活灵动,在所有的墨法中用途最广,变化最多。泼墨和破墨的交替使用就是积墨法。黄宾虹先生能积墨二十、三十遍而不死,是顶级高手。渍墨法常用于面积较大块的淡墨处,渍墨入画,用水很大,慢慢地互相渗化,能得自然之晕。中国画用墨最忌一个墨色反复重复、形象雷同、感觉相似,在用墨过程中有行笔的不同,浓淡干湿的不同,但都要保证在变化中求和谐统一。用墨要追求笔厚气沉,墨要有墨彩,不可有污浊气。用墨要讲究笔法,有笔法才有神采,墨法有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焦墨法等,所有的墨法其关键在于用笔和用水。
3.用色 中国画讲究随类赋彩,用色要求淡而厚,厚而透,其关键在用笔和用水。用色也讲究,要尽量写上去,涂抹会使色彩平而死板。
4.用水中国画画家画案上的水是用来使用的,不是用来洗笔的。用水的技巧也很多,笔尖、笔肚、笔根分别不同地方蘸水,沾水的多少,都会使毛笔在使用时产生千变万化的效果。
5.题款用印题款用印要根据画面的风格和笔路来决定用什么字体,是整幅画的一个整体,它放在哪里,是要根据整体画面构图和空白空间来决定的。


秋色满山50x50cm2002年

四中国画章法布置

中国画章法和阴阳太极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阴阳太极是运动的,是千变万化的,是可以朝着各个方向旋转的。中国画的章法布局完全符合阴阳的规律,构图的一般规律需要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规律:
1.平衡关系无论是大的构图还是小的局部,都要根据阴阳相生的关系来组合,整体画面要有对比变化,但也要完整,要平衡。
2.合掌势和顺掌势合掌势就像太极,是一个抱团的关系,顺掌势就是一种顺向的势,不是反逆的。
3.直起横破或横起直破如果以横向为主,就要用直或竖来破势;反之,如果是以纵向为主,就要用横来破势。“破”其实是求矛盾关系,目的是要有变化。
4.欲上先下或欲左先右这是一组矛盾关系,形成一种势。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右先左,都是为了势更大,为了更含蓄,不直白。特别是在创作大画时,是非常关键的,可以避免画面太直白和简单。
5.露根不露梢或露梢不露根画山或画树时,只画其中一部分,其余部分到画外去,就体现出藏和露的关系,这样可以使画面产生虚实关系,使读者生出一些联想。


秋高蕉影疏220x280cm2016年


五中国画的几组重要关系
1.黑白画面的黑白关系中的“黑”有笔法、有墨法、有笔墨质量、有形象,呈现出一定的文化性和个人风格,但是画中的“白”更重要。世界上所有的画种中,只有中国画是唯一讲究留白的,它是画家特意设计和安排的。画家画实处时必须考虑到虚处和不画之处。要关注空白的形和空白的关系。“白”在画里是有形的,是有取势的,是有虚实的。虽然它什么都没有画,但是更具难度和高度。中国画的最高级阶段就是画空白,很多高明的画家都是画空白的高手,比如倪云林 、八大 、吴昌硕、潘天寿等大师都是画空白的高人。
2.繁简繁简需要一个适度的量。如果画面结构写实太多,就会显得啰嗦和小气,笔意和笔调也就随之变了。繁简的程度如何去拿捏,需要我们长期去看一些大家的作品。画得繁而不堵,笔墨要灵动,画面要空灵;画得简,画面关系要复杂,不能简单,用笔要有丰富的变化。简笔更难。
3.疏密所谓“疏”,就是画面中所描写的物象数量少,简洁明了,用笔用墨也精准简练。所谓“密”则与之相反,是指物象数量多,表述详尽周到,不厌其烦。
4.虚实中国画实处容易虚处难,不画之处皆成妙境。有时需要靠感觉去拿捏好。如果画得过实,容易有匠气,显得“板”。但如果虚处留得太过,画面又容易显得松散、不严谨。虚和实无处不在:在笔墨中,在构图中,也在造型中。


岳黔山老师与尚艺书院师生合影


以上为岳黔山老师于尚艺书院讲座摘要根据录音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岳 黔 山 先 生 国 画 作 品 欣 赏
( 一 )山 水 画


太行山崖45x60cm2009年




夜观碧云山46x68cm2002年




六枝新场写生50x50cm2015年




郎岱写生45x68cm2014年




苗岭云烟45x68cm2015年




加榜烟云45x68cm2015年




黄山写生68x45cm2010年




清秋45x45cm2000年




峨眉道中所见68x136cm2016年




加榜烟雨45x70cm2015年




崆峒梵音45x68cm2015年




岜沙写生50x50cm2015年




崆峒塔院45x68cm2015年




西藏林芝60x136cm2016年



( 二 )花 鸟 画

一树红艳醉东风240x120cm2014年




木落识岁秋360x145cm2015年




蕉林醉秋色240x120cm2017年




万福园240x48.5cm2012年




红蕉68x45cm2015年




鸡冠花68x33cm2015年




唱秋歌68x45cm2014年




老秋66x33cm2014年




任风雨360x150cm2016年




松240x110cm2015年




葵园秋色240x45cm2017年




蕉林野趣210x280cm2016年




火焰花210x280cm2016年




南椰240x120cm2014年




铁石身360x300cm2017年




醉秋色240x45cm2016年





秀色波中溢45x68cm2015年




逢君开口笑240x50cm2015年




秋高图240x50cm2015年








2017,尚艺书院都干了啥?
临摹时抓住这两点,很快就能解决用笔问题(有图有真相)
我们是这样学习碑的尚艺书院的“三剂药”董玮:学书法,少宜收老宜放培养诸多当代精英,中国书法院如何做到的?嘘...千万别去尚艺书院学书法,我是认真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岳黔山: 如何理解中国画的理法(附精彩国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