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画廊 发表于 2020-3-11 12:22

读陈孚恩行书横幅

作品通过萦丝让人体会沉实中见灵动,这固然跟文具有关,最重要的还是作者在学习中能关注细节变化这一点。
作品多露锋起笔,此法是受二王一脉所影响。王羲之行书变革来自于加强侧锋的运用,此前人们写字受篆隶影响,写字多习惯用中锋,《书谱》中所说的“古质今妍”,所指就是这一点。
回想一下,若藏锋起笔,转折处强调中锋,其笔之运转必相对复杂,而适当运用侧锋,则显得更为简洁灵活,表现效果也更为丰富。
从萦丝的变化中,又可窥视到作者挥运灵活、从容不迫、进退有余。如果拿今天一些习二王者的小行书作品对比一下,不难发现今人作品的细节少了婉转与细腻,粗看颇佳,细看就显单一,节奏绷得有点紧了。
今人失去了清人那种学习环境,也失去了那种文化人的骄傲,很难写出那种文雅的味道来了。
笔与笔之间的衔接最动人心,个人若认真读帖,必然会关注会这一点,若是忽略这一点,多从整体观感上去判断作品的好坏。
2020.3.11

台山画廊 发表于 2020-3-11 13:33

我们需要确认,有些东西是无法追及了,坚持传统最终是奢望,而新的东西需要吸收很多信息和探索,所谓“推新出新”谈何容易。既回不了传统,又出不了新,只能在这种状态下兜兜转转,如无家可归的浪人,带着无奈苟且于世。

台山画廊 发表于 2020-3-11 13:50

传统的庞大没有尽头,所谓发扬传统实是尽可能继承多一点,从来就没有发扬传统这一事实的存在。
切断了文言文,就如切断了继承传统文化的根,今日的情形就如在另一个国家讨论华夏文化。

台山画廊 发表于 2020-3-11 13:58

看看老祖宗留下来的浩卷繁帙,许多都如面对天书,这意味着自己被老祖宗拒绝进入他们的世界

万象在旁 发表于 2020-3-15 11:09

{:1_27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陈孚恩行书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