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画廊 发表于 2020-6-12 15:54

纸与字

现代人习毛笔字,早些是奔着写大字去的,因为在生活中用得较为普遍,那些二公分以内的小字,有各种硬笔可替代毛笔来书写,除了在展览中用得较多外,于其它生活环境中用得少,故写毛笔字容易令人联想到对联、牌匾上去,以大字为主。
古人恰好相反,日常草稿、信札所写的字多在二公分以内,如今天不算难见到的清代及民国的暗八行、明八行信笺,其行宽就是二公分。这种信笺今天也有生产,书法爱好者对此并不陌生。
若追溯远一点,二王信札中的字的大小亦多在二分公以内。至于古代各种手抄本上的字,以一公分以内为多,超过一公分以上的很少。
古人习字,多主张从大字入手,由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卫夫人开始至今天,皆持此论;只是我有点怀疑,晋唐时期的纸并不便宜,非富贵人家,很难承受得起这种消耗,而于敦煌写经中,有些学生是用写坏的经卷来习小字。故主张是一回事,实际情况又是一回事,不能单凭文字所述作定论。
从出土文物中,可知西晋人写字仍用竹简,直至东晋晚期,纸张才完全替代竹简;晋代的大纸尺寸相当于今天的半开毛边纸,且纸质较为粗糙,当时对于这个年代提出习字从大字入手的说法,我保持中立。
时代变了,毛笔的功能也变了,就今天而言,用毛笔写小字跟用毛笔写大字其社会功能都很小,最多是讨个热闹或个人兴趣,也可发展成一种学问,皆不值得大惊小怪。
2020.6.1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纸与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