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画廊 发表于 2021-7-1 10:50

读民国红事联有感

偶见一民国对联:庆溢鳣堂骏业宏开增福寿,和谐凤阁鸾交早卜乐团圆。上联款:树茂杨老妹丈先生暨德配赵太孺人,六秩双庆兼为令嫒结婚并成立,庆和祥鞋庄二十周年纪念。下联款:愚内兄赵昌率男赵定中、金烁(媳妇),孙赵成、赵永,鞠躬贺。
对联中的“鳣”字第一次见,查字典知其义,“早卜”涉及到典故,亦只能通过网络来理解它的意思。
从上联款中可知所庆贺的内容较复杂,尽管如此,用一副对联将其概括出来,估计能做到的人不多。
联中的字体为楷书,结体紧密、端正,我用尺子量度过,单字的高宽比在1:0.7~0.8之间,后又将几副明清对联的字量度一下,差不多是这个比例。
写对联多以榜书(规格按现代展览要求字径15公分以上)为之,匾额亦然。一般而言,匾额摆放比对联稍高,字形宜比对联稍长。我随手写“光华”二字并量度一下,“光”的高宽比为1:1,“华”为1:0.8,估计写对联时的字显得不够修长。
在商周金文中,字形不乏整饬精美者,在今天则称为装饰味浓厚,其字形也特别修长,由此可见审美的跨时空性。来到秦代,李斯的小篆极具装饰性,跟权量、秦简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后世偏好李斯小篆的装饰味,失去了小篆的日常书写性,小篆也就没落了。
字形修长整饬极具装饰性这一现象古今皆然,肯定跟人的视觉有关。为何如此,或许能找到人们认可的解释,可它不是数理化方面的公式,字形修长是大流,字形扁宽亦有佳作,最终要看个人喜好。
2021.7.1

台山画廊 发表于 2021-7-1 11:04

史上的书法家离我们太远,其水平自己穷尽一生都难以企及,而谈论他们往往如隔靴搔痒,说得头头是道,实际是胡说八道;清末民国各地的民间写手的流风传至今天,多少带点亲切感,若能及其中佼佼者几分,在今天也称得上是高手了。

三法子 发表于 2021-7-1 16:48

您真的很专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民国红事联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