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画廊 发表于 2021-8-2 10:23

书法的“平正”与“险绝”

《书谱》中称“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在过去,我一直将字写得端正为平正,今日认为这种观念是人们习惯养成的,属于偏见一种。因为《书谱》中还有句叫“复归平正”,显然这种说法虽然结体有关,但更多的抽象思维方面的问题。
“平正”这一概念从何而来呢?应跟地心吸引力及人的视知觉习惯有关,由此而产生“稳”的概念,用于书法上则成了“平正”。
“稳”遍布于日常生活中,如南北朝的镇墓兽,外观上最直接的反映上是厚重稳妥;再如建房子,若歪歪斜斜的,用台山方言称是“想跌想跌”(容易倒塌)。写出来的字也会带给人是否安稳之感,这便是关于平正的来由。
谁都知道,写在纸上的字,除非擦掉,它都不会脱离纸面掉到地上。在纸上写的字是二维的,但我们关于对它的“平正”判断却是来自于三维。由三维转为二维实是抽象思维过程。
“稳”最初衍生出水平线、垂直线,这是横平竖直的来由,也是写字平正的始祖。
“但求平正”中的“平正”便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稳”的观念,一个初次接触汉字的人,也能从一幅静态书体的书法作品中感受这一点,故这个“平正”的观感是具有普遍性的,也是人人通过训练可以做到的。
最初的“平正”带有强烈的规律性,而“追险绝”过程则是从不规则的线条或图案中寻找出其重心。这种能力是属于个人经验性质的,个人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分析,总结出一种无法言传的经验。由于它是个人经验,即使引入西方人的逻辑,在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时,很容易产生力不从心之感,故有“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之说。
在“追险绝”过程中,自觉“重心”越来越心中有数,离“复归平正”之路也就不远矣。
2021.8.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法的“平正”与“险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