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草人 发表于 2021-10-8 09:33

智慧灯/第八章/楞严经简言2

本帖最后由 南山草人 于 2021-10-10 09:17 编辑

(承上1/南山草人)(四)关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五阴”(亦称五蕴,指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六入”(六根别名,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入,指根与境相互涉入)、“十二处”(是六根与六尘合称。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等,处,是生出来的意思)、“十八界”(眼根、色境及眼识等三界;耳根、声境及耳识等三界;鼻根、香境及鼻识等三界;舌根、味境及舌识等三界;身根、触尘及身识等三界;意根、法尘及意识等三界)等,是一切有为法之诸幻化相,即“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幻名灭”,本来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经过佛陀的一番开示,大家知道,身体坏灭时,这五蕴身中还有不灭的东西存在,然后舍此生而另趣他生。而凡夫五蕴身与如来法身,其实是同一真性,差别只在迷与悟之间。由于妄想迷情,幻化出地水火风四大等物质色法,进而妄想心揽取少份的四大幻色而融合,然后妄想坚执显相而假合为五蕴根身,这五蕴身就是这么来的。1、“五蕴”:这五蕴色身,及山河大地虚空,都是妙明真心所显之物。一切存在,及种种差别形象,都是因尘境而妄起的分别相。是这些物种自相有差别,而非见性本身有差别;见性是清净的,并非离一切相另有自性的见性。佛陀告诉说:“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们在禅定的境界中,能见之见性与见性所缘之尘境相以及意识妄想相等,都如同病眼所见的虚空幻花,原本不存在;而此见性以及所缘境原本都是妙净明体所现之物。…这见性,非是因生,亦非是缘生,更非是自然而有;但也不能说不是因缘,或不是自然。因为本来就没有非与不非,也没有是与非是;它是出离一切妄情计度之相,但又圆融一切法,与全体法界不一不异。”这五蕴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譬如有人用清净明亮眼睛去看晴朗碧空,目不转睛地看久了,就会看见空中狂花飞舞;而这些飞舞狂花,既不是从空中来,也不是从眼中来。色蕴就是这样,因此应当知道,色蕴是虚妄而无自性,本非因缘所生,亦非无因缘而有的自然性。同样,受、想、行、识等蕴,也都是虚妄而无自性,本非因缘所生,亦非无因缘而有的自然性。2、“六入”:佛说,这六入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如前所说,眼睛瞪视虚空而发生劳累错觉,就会看见空花乱飞。实际上,这“眼根”与所见的空花都是菩提自性一念妄动所成的虚妄之相。因此应当知道,“眼入”是虚妄而无自性,本非因缘所生,亦非无因缘而自生的自然性;同样,耳、鼻、舌、身、意等入,也都是虚妄而无自性,本非因缘所生,亦非无因缘而有的自然性。    3、“十二处”:佛说,这十二处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不管是说色尘生出眼见,还是说眼根生出所见的色相,应当知道,眼处和色处都是虚妄而无自性,本非因缘所生,亦非无因缘而有的自然性。耳处和声处、鼻处和香处、舌处和味处、身处和触处、意处和法处等,都是虚妄而无自性,本非因缘所生,亦非无因缘而有的自然性。4、“十八界”:佛说,这十八界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应当知道,眼根、色尘为缘而生眼识界,三处推究都无所得。也就是说,眼根、色境及眼识三界都是依如来藏自体而起的虚妄暂有的现象,本非因缘所生,亦非无因缘而有的自然性。同样,耳根、声尘及耳识;鼻根、香尘及鼻识;舌根、味尘及舌识;身根、触尘及身识;意根、法尘及意识,推究都无所得。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依如来藏自体而起的虚妄暂有的现象,本非因缘所生,亦非无因缘而有的自然性。(五)这时,阿难问佛说:如来常说因缘和合生一切法,世间种种变化都是由于地、水、火、风等“四大”和合而显现,那为什么如来现在把因缘和自然性这二种生因排除在外呢?佛说:阿难,我现在就为你开示中道了义、非戏论法义这个大乘妙法的第一义谛:佛说:说“四大”之体性,是和合而成,这“体性”则同于四大之相而变化不常住,即始终生住异灭相成相续,生了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永无停息;说“四大”之体性,非和合而成,这“体性”则不与四大之相杂和,如同虚空不与一切种类之色相和合一样。接下来,佛陀便向阿难及与会大众开示地大之性、水大之性、火大之性、风大之性,还开示了空性、见性及识性等。佛说:“大地之性”,粗的为大地,细的是微尘,将微尘析解为七份,七分之一叫“极微尘”;再将极微尘析解为七份,到了色尘的边际,叫“邻微尘”;再析解细分下去,色尘名义就失去了,依如来权教论,就是真实的虚空之性。邻微尘可以析解成虚空,应当知道虚空也可以生出色法相。但虚空是无相的,既非因缘性亦非自然性,只是色法是可以析解或和合的。如来藏性中,性具之色即是真空,而性具之空即是真色。此如来藏本然清净,周遍于法界,随着众生之心性的不同,以及相应的知量大小,因循众生的业感不同而显发呈现不同的差别外境。世间凡夫因迷惑了本性而误认为是因缘性和自然性,这些都是众生识心的分别计度妄想,只是言说戏论,并无真实意义。“水大之性”,其性不定,流动止息本无常态;“火大之性”,其性没有自体,它是寄托于众缘才显现;“风大之性”,其性没有自体,动静无常。如来藏性中,性具之水火风即是真空,而性具之空即是真水火风。此如来藏本然清净,周遍于法界,随着众生之心性的不同,以及相应的知量大小,因循众生的业感不同而显现。世间凡夫因迷惑了本性而误认为是因缘性和自然性,这些都是众生识心的分别计度妄想,只是言说戏论,并无真实意义。虚空之“空性”,无有形相,只是随着色尘对待(对待,是对应比较的意思)烘托之缘而显现,如来藏中,性觉即是真空,而性空即是真觉;“见性”本无能所分别之知,只因有色空等外尘之缘,才有见闻觉知显发;如来藏中,性具之见性即是本明之觉体,本觉之性即是妙明真见。此如来藏本然清净,周遍于法界,随着众生之心性的不同,以及相应的知量大小,因循众生的业感不同而显现。世间凡夫因迷惑了本性而误认为是因缘性和自然性,这些都是众生识心的分别计度妄想,只是言说戏论,并无真实意义。“识性”并无根源,依凭于六根六尘而虚妄显现。如来藏中,性具之识即是妙明真知,本觉之明即是真识。此如来藏本然清净,周遍于法界,它只是随着众生的业感不同而显现。世间凡夫因迷惑了本性而误认为是因缘性和自然性,这些都是众生识心的分别计度妄想,只是言说戏论,并无真实意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智慧灯/第八章/楞严经简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