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居士 发表于 2006-6-17 20:24

剖析张海主席走马上任的第一次国展的用意

      走马上任,纸上谈兵,粉墨登场,一鸣惊人.
       --剖析张海主席走马上任的第一次国展的用意
  看过张海主席书法作品的人,都能知道张先生的传统功底以及所表现的独
特的笔墨意趣,张先生极喜表现破锋的技法,也注重于点画抑扬顿挫,欲左
先右,欲下先上.从张先生的字里行间,早以透露出张先生的性格特征,正所
谓”字如心画”是也.我们在王羲之<兰亭序>中也可以找破锋的踪迹,如
"群","同"字等.据有的学者分析是由于纸张折过后,墨未渗入所致.无论
张先生是否根据<兰亭>出处,而获灵感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张先生写出了
个人的面目.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赵匡胤,收回与他出生入死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兼
战友的兵权.这一招对张海先生来说是行不通的,毕竟现在的中国书协的
头头脑脑们,也是上届的”钦差大臣”.”蚍蜉撼树谈何易”啊!但是,作
为河南书协的一面旗帜,又岂能心安理得的作个中国书协的傀儡呢?
  于是,张先生用他在书法创作中的理念,开始在中国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
里有宣纸上挥毫泼墨,写出了他独具特色的起笔.<纪念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
展>就是看似仓促,实则是仔细经营谋篇的张氏起笔---'欲左先右'.哗然于
全国书法爱好者的面前,在这一下笔处,那些老气横秋,粉墨登场的评委们
哪里知道,他们蠢笨的身体,早已扑入猎人的枪口.
  暴风雨就要来了,张先生的势入破竹的笔黑线条在蓄势待发,我们拭目以待.

和欢路 发表于 2006-6-17 21:14

拭目以待.

抱朴散人 发表于 2006-6-17 22:15

楼主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冰山一角 发表于 2006-6-17 22:35

舆论的动力是很大,可是如果有偏差对被评论者的影响也很大.
对某些名人,我想我们最好还是去观察,历史会给每个人以公正的评价.

无意斋主 发表于 2006-6-18 09:02

支持楼上各位意见,让时间和事实来回答大家的疑问和怀疑。

phjw916 发表于 2006-6-18 09:04

不错,历史会给每个人以公正的评价,俗话说:是非功过,让历史去评说。
但我总觉得这句话显得太软弱,太无奈了。中国官人一方面不相信轮回转世,不承认自己的前世今生;一方面又十分在乎历史评价,偏爱永垂不朽。其实鬼既已尸骨无存,又何须计较又如何计较身后的名和利呢,灵魂这东西说到底还是虚无的。
所以对于现实的观察和及时评价是很有必要的,事后评价,甚至等当事人千古的若干年后,都已既成实事再来品头论足,有什么意义呢?当然不能捕风捉影,总要有点根据,要让人有一点点信服才行。因为说到具体的个人,毕竟不是娱乐版的无字天书。

无意斋主 发表于 2006-6-18 09:05

是如水居士的良好理解,还是“无意”代言?

无意斋主 发表于 2006-6-18 09:10

希望张海主席别把握不住,画虎不成反类犬,打虎不成被虎伤。

风来花自开 发表于 2006-6-18 10:12

  这么一个具有政治性的全国大展为何不在北京举办,而在落后的湖南进行?是否说明张主席在北京还没有进入角色?

黄记文 发表于 2006-6-18 13:24

毕竟要给些少时间去打开局面.通过某种环节,然后有"的"放"矢".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