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5608
发表于 2006-7-25 20:48
原帖由 ada99 于 2006-7-25 19:30 发表
你要想私藏,把水印去了就可以了,ps也不难,这个实在太糟蹋东西了,不好意思,看着不忍又多说了一句。
:handshake谢谢你!我收藏的图片从来不去水印的,因为去了水印也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P
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到我的网站去看看是不是这样。
点此进入
张春海
发表于 2006-7-25 21:00
不错的东东
hf5608
发表于 2006-7-25 21:12
原帖由 张春海 于 2006-7-25 21:00 发表
不错的东东
谢谢您的认可:handshake
ada99
发表于 2006-7-26 07:01
原帖由 hf5608 于 2006-7-25 20:33 发表
:handshake书法纵横的没错,高清晰也没错。
对图片破坏太大——不一定:)
糟蹋东西——危言耸听:P
传张对比图,看看糟蹋哪了?(其实我传到网站的并没改;P)
难道你认为左图比右图好啊?
ada99
发表于 2006-7-26 07:05
我去看了,就保持原样吧,细节都存在。
ada99
发表于 2006-7-26 07:08
另外,看到你的笑容,感觉你的心态很好。
hf5608
发表于 2006-7-26 14:25
原帖由 ada99 于 2006-7-26 07:01 发表
难道你认为左图比右图好啊?
:handshake如果想临摹的话,当然是左图比右图要好,不存在你说的损失灰度的问题吧?只是处理的时候再细致点。
ada99
发表于 2006-7-26 18:00
原帖由 hf5608 于 2006-7-26 14:25 发表
:handshake如果想临摹的话,当然是左图比右图要好,不存在你说的损失灰度的问题吧?只是处理的时候再细致点。
且不谈对细节的破坏,这个还有一个视觉过渡的问题,这样的图片看起来都很扎眼的。至于临习,也不只限于点画,还要体悟碑拓本身所携带的气息,就是古人的精神吧,这个面对原拓感触尤深的,这些无形的东西,不易把握,却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在你改动过的图片中已经不存在了。不好意思,不同意你的观点。
hf5608
发表于 2006-7-29 12:45
原帖由 hf5608 于 2006-7-26 14:25 发表
如果想临摹的话,当然是左图比右图要好,不存在你说的损失灰度的问题吧?只是处理的时候再细致点。
原帖由 ada99 于 2006-7-26 18:00 发表
且不谈对细节的破坏,这个还有一个视觉过渡的问题,这样的图片看起来都很扎眼的。至于临习,也不只限于点画,还要体悟碑拓本身所携带的气息,就是古人的精神吧,这个面对原拓感触尤深的,这些无形的东西,不易把握,却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在你改动过的图片中已经不存在了。不好意思,不同意你的观点。
“且不谈对细节的破坏,”——我已说过“只是处理的时候再细致点。”
“这个还有一个视觉过渡的问题,这样的图片看起来都很扎眼的。”——如果大家都是这样认为,那么可以把图片的背景颜色处理得浅一些。另:难道您就不认为原图片愰眼吗?(下楼有对比图)
“至于临习,也不只限于点画,还要体悟碑拓本身所携带的气息,就是古人的精神吧,这个面对原拓感触尤深的,这些无形的东西,不易把握,却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在你改动过的图片中已经不存在了。”——这个问题很绕:
先摘录一段文: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活动),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多数杂技品种和舞蹈一样,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
那么,书法艺术(技术?)的物质载体和艺术表现手段是什么?我认为只要能体现出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段的物质就是书法艺术的载体(纸张,石,木,竹......电脑应该也算吧?),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段应该是用墨,笔画,结构,布局。
我们临摹古人的作品,就是学习古人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段,亦既古人的用墨,笔画,结构,布局。而这些东西在我处理过的图片中都没有丢(石刻无墨)。
至于您说的:“还要体悟碑拓本身所携带的气息,就是古人的精神吧,这个面对原拓感触尤深的,这些无形的东西,不易把握,却是至关重要的,”——我看是云遮雾照,古人留下的玄乎其玄的书论还少吗?
对于拓片,同一个碑有多少个人去拓,就会拓出多少种效果,也就会出现多少种“碑拓本身所携带的气息”,再加上拍照这些拓片时的光线明暗,再传到电脑上,这样的“碑拓本身所携带的气息”可靠吗?如果真想从古人的“用墨,笔画,结构,布局”以外“体悟古人的精神”(这可能吗?我只听说过研究一个人的书法,可能的话要了解一下这个人的人品,情操......),建议不要用拓片(准确点说是传到电脑上的图片)上那些和“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段”无关的石花,水印去体悟,还是到原拓甚至原碑前虔诚的跪着吧!——即便如此,我相信大家体悟的也只是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段“用墨,笔画,结构,布局”,而拓碑的纸张刻碑的石头,不知道大家会去关心多少?
hf5608
发表于 2006-7-29 12:49
其实对于临帖而言,图片的改与不改只是个视觉效果和个人喜好的事,重要的是处理图片的时候细致些,不要丢三落四的。至于那些石花,水印,只是在添乱:P
[ 本帖最后由 hf5608 于 2006-7-29 19:0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