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玉堂
发表于 2006-7-27 15:55
谷:据我所知,您非常勤奋,请问您有没有比较大或远景的创作计划?
冠玉堂
发表于 2006-7-27 15:56
李:在篆刻创作上暂时没有这样的感觉,我思考的是怎样在创作上突破自己。成熟是一种优势,但同时也是一种最大的局限!
很多次,我看到年轻人的作品怦然心动,尽管不稳定,但形式的新奇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在不断地探求,我也期盼某个机缘或某段时间找到新的创作思路。目前我就是在这样一种反思中。社会活动的增多也使自己难得静下来。将来如果稍有闲暇,我会尝试改变一下自己。如何改变?很难具体说,是刀法、形式、文字或是印式,很难说清。相对来讲,新的刀法可以重点关注,寻求一种新的刀法语言来使自己的作品发生变化。或者是具体的印式,总之要有一个具体的切入点才好操作。但变又很难。明清流派印的冲刀、切刀就不用说了,人们已经不再受它的局限。齐白石的用刀爽劲猛利,充满阳刚之气,充满刀情石趣;吴昌硕的披削刀法很深沉厚重,高峰都被别人占去了。我们要想出新,就要挖空心思。比如石开,他在追求一种新的刻法,在追求线条与众不同。姑且不论这样的做法读者是不是喜欢,他在追求与众不同,是一种探索。要寻求一种新的样式,而被历史和大多数人接受,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其艰难,充满冒险而停止。
我在创作中遇到的难点,就在于自己的新变被大家承认。如果我不想新变,自我做古;或者自以为是名家,可以为所欲为,天马行空,那很容易。读不懂你就是“没文化”。我完全可以造一种皇帝的新装——那没有任何难度。但是,我要立足于古典,立足于传统,立足于自己的创作经验,然后突破自己,被大家接受,这是很难很高的一个要求。出奇不难,出奇被大家接受,把“奇”变为“常”,这才有难度。这是我目前在努力的地方。
另外,如果说写作上有什么计划,我不想搞很坚涩的理论,而是搞一些把我的书法篆刻专业融入散文化的东西。我在思考去写一些这样的东西。不搞纯理论,也不搞一着一式的图解。写些散文化的东西,把书法篆刻的美,书法篆刻的技法,书法篆刻的现象通过散文去表现,争取为大家接受。
冠玉堂
发表于 2006-7-27 15:57
谷:很高兴能有机会聆听您的教诲,我想这些也都是读者所感兴趣的问题。在此,我也代表读者向您表示感谢!
冠玉堂
发表于 2006-7-27 15:57
李:谢谢。也请转达我对读者的问候。(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薛明辉
发表于 2006-7-28 08:11
谢谢松章兄的采访!
扎西阿里
发表于 2006-7-28 11:19
认真品读,经李教师点化,略有顿悟,谢谢谷老师!!!
吴邦志
发表于 2006-7-28 12:30
读此访谈,又使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李老师作客书法网与广大网友交流的情景。
字不言
发表于 2006-7-28 13:58
向李刚田老师问好,致敬!
冠玉堂
发表于 2006-7-28 18:01
除了李老师的作品集,他还刚刚出版了两种大著——《李刚田篆刻精选》、《篆刻篆法百讲》。这是书影。
冠玉堂
发表于 2006-7-28 18:02
《李刚田篆刻精选》的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