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期红
发表于 2006-9-11 22:03
苏轼手书的“滕王阁”三个烫金大字,还是那样灿烂,滕王阁依然绽放着异彩。
自一级高台而上,二级高台与石作须弥座垫托与主阁浑然一体。主阁一层檐下有4块横匾。正东为集唐怀素狂草“瑰伟绝特”九龙匾,正西为集王羲之、苏轼书“下临无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今人启功书“襟江”、吴作人书“带湖”2匾。
??由东抱厦的正门入阁,门前红柱上悬挂着一副4.5米长的毛泽东生前手书的不锈钢的拱联:“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注定与文人墨客结下不解之缘。。。
王期红
发表于 2006-9-11 22:04
滕王阁里的圣旨展
通过观看“圣旨”展加深了我们对清代的封赠制度、书法艺术、织造技术的了解。--受益非浅
王期红
发表于 2006-9-11 22:05
令我们意外是竟然还同时展出了日本的圣旨--二王之风犹深,可见当时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之盛!
王期红
发表于 2006-9-11 22:06
滕王阁展出的清代另类东东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想象,在100年前,中国的妇女判断自己是否美丽,其最主要的标准并不是拥有美丽的容貌、丰满的身材,而是自己的脚小不小,“三寸金莲”就是对当时妇女审美的一种评断。
三寸金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容术,从四、五岁时开始是用布帛将脚裹束,使其不再长大,是为三寸金莲。
现在女人隆胸、纹美、减肥、瘦身、穿高跟鞋也是痛苦的,但女人仍然趋之若鹜,道理都是一样的。
缠足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审美标准和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它的消亡,显示了妇女的解放和地位的提高,也标志了中国已从传统走向现代。
王期红
发表于 2006-9-11 22:08
滕王阁展出的清代官帽
翎管是清王朝特有的产物,是随着冠制的改革而诞生的。清代伊始,便彻底改变了从宋、元、明一直流行的高冠或帽翅之制,而以礼帽代替。礼帽分两种:一种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以黑色居多。暖帽最高处都镶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由红、蓝、白、金依次纡尊降贵。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外裹绫罗制成,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翎管,就是在顶珠下用来安插翎枝的管子,一般如旱烟管粗细,长两寸左右。
王期红
发表于 2006-9-11 22:11
南昌另一美景--长天一色
王期红
发表于 2006-9-11 22:11
闽西在南昌的客家老乡,这次接待我们一行的林凤鸣君!
感谢客家老乡对我们火样的热情,感谢客家老乡对我们的盛情款待。
王期红
发表于 2006-9-11 22:12
看完展览,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终于要踏上归程了。。。
王期红
发表于 2006-9-11 22:13
我们又一次伴随着车内音响中悠扬的歌曲欣赏着路边一望无际的田园美景,放飞心情。
凭车窗远眺,城镇、田野、山峦,尽收眼底。顿觉一种释然的解脱和抚慰,仿佛所有尘世杂念,一扫而去。。。
王期红
发表于 2006-9-11 22:14
山并不算高,但这里山势绵亘,峰林陡峭,奇特的山峰造型堪称世界之绝;无数奇岩美洞隐藏于山中,景色无比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