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123 发表于 2007-2-14 14:44

在这种场合下,还是用比较传统字更合适些。

一见封侯 发表于 2007-2-14 15:09

这可以引出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书法创作是要迎合群众口味还是要高于群众水平、引领群众审美。
其实道理很简单,农民兄弟看不懂是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素养,这绝不是贬低农民兄弟,术业有专攻,如果是种地问题,可能连政治局常委们也得咨询他们,但书法就不是他们的长项了,他们可能只知道王羲之而不知道散氏盘、石门颂为何物,甚至连一本字帖也没看过,如果他们对高水平 的书法作品能够理解那才真是怪了!
可能就会有人抬杠了--既然他们看不懂为什么还给他们写?那不是糊弄他们吗?其实这就是一种引领,帮助他们提高审美眼光。王羲之 的字在当时连一些名家都大加指责,更别说群众“喜闻乐见”了,可现在受到普遍认可,这就是引领的结果,这就是进步。

痕迹 发表于 2007-2-14 17:39

引领???!!!这样的字能帮助农民朋友提高审美眼光,我看他们不骂娘才怪。
简直是对牛弹琴!!1贬义还是褒义,自己想em12

li66peng 发表于 2007-2-14 17:42

我觉得我要是老百姓,这样的自我都不要,什么,什么?一点儿也不雅俗共赏,还不如让个小孩板正的写上em14 em14 em14 em14 两个字呢!!!

漂亮宝贝 发表于 2007-2-14 21:49

叫人失望,书法家就这书法水平?可悲.

牛帅兵 发表于 2007-2-14 22:46

好活动!!!

春联很精彩!!

10元一副全收了:)))

柳青凯 发表于 2007-2-14 23:07

民俗之于书法=春联活动,老百姓图的是不用花钱,图的是凑凑热闹,下乡送春联必竟是书法人亲近大众的最直接方式了,除此我们还能做什么?
从法家的角度讲是在亲近大众,两者都有目的,你让谁应和谁呢?发在这里大家看到了说好说坏其实也是一种感受,书法也是需要娱乐的,感谢一痴的报道!书法生活就是一种状态...................

痕迹 发表于 2007-2-14 23:47

这感觉和状态实在是让人不爽,与这些“书法家”们有所关系的版主们有所顾忌不好说,就让我们来说吧
我又再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真是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对其中很大一部分所谓的春联,我不知该以何种审美眼光来欣赏它,那个“丁亥大吉”四字横批,这。。。。。唉,无语。我那5岁的小侄儿挥运起来都比这还天真烂漫一些。你有两把刷子,大可不必在这种场合来发挥你所谓的水平,唯恐别人不知道一样,罢罢罢。。再说下去倒自己的胃口。
唯佩服其中的李相国先生,那真是认认真真地去写了,也写得很好,只遗憾那“四季长安”没来张正面的em5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2-15 05:31

事件本身精彩绝妙。历史再重演.<书谱>云:
  老姥遇题扇,初怨而后请;门生获书机,父削而子懊。知与不知也。夫士屈于不知己,而申于知己;彼不知也。曷足怪乎!
  哈哈!!!!!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2-22 18:55 编辑 ]

宫恩武o 发表于 2007-2-15 07:12

怀柔的人民特朴实,文化部的大书家们都饱餐了
这就是书法家送给朴实的农民的春联???????????????
这就是供农民贴在门上渲染喜庆气氛的春联,不是书法!!!!!!!
这就是文化部对于书法--这种高雅艺术在底层农民的绝佳诠释::::::?
只是块缩水的红纸
媒体--秀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查看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