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7-3-3 13:56

敦煌桃符题辞是中国迄今发现保存最早的楹联

敦煌桃符题辞  是中国迄今发现保存最早的楹联
  新春佳节,挂楹联、贴对联成为中国人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可中国最早的楹联是什么内容,许多人并不了解。敦煌藏经洞日前出土的一份唐代时期文书,为人们了解这一久远的民俗,提供了详细内容。
  通过研究,专家们发现,编号为S.0610V的敦煌文书不但有丰富的桃符题辞,而且是中国迄今发现保存最早的楹联。该文书总长100余字,其中的部分内容为:“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立春日:铜浑初庆轨,玉律始调阳。五福除三祸,万吉殄百殃……书门左右,吾党康哉。”
  敦煌民俗专家、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谭蝉雪说,从时间上看,“岁日”、“立春日”正是挂桃符之时;从内容看,全是祈福禳灾内容;从句式看,四言、五言对仗,正是楹联格式,而且文中有“书门左右”的明确交待,由此断定该文书为桃符题辞,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楹联或对联。
  谭蝉雪说,中国很早就有以桃人立门户避邪的传统,这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后来桃人逐渐发展成了桃符和桃板,这在许多汉代文献有反映,而且,在桃符、桃板上题辞,已经成为汉代的一个普遍民俗。
  根据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过去研究者普遍认为,五代时期后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流传下来最早的桃符题辞或楹联,可通过对敦煌文书S.0610V的研究和时间判断,专家们推翻了这一传统认识。
  谭蝉雪说,敦煌桃符题辞抄写在文书的背面,该文书的正面还抄有一篇《启颜录》,上有“开元十一年八月五日写了”的末题。根据这一明确纪年和文书的字体、纸张等可以断定,文书中的敦煌桃符题辞抄写年代不晚于唐代,即公元723年是其抄写上限,这一时间,明显早于后蜀孟昶所处的五代时期,所以可以说,敦煌桃符题辞是中国迄今发现保存最早的楹联。■王艳明

寒山 发表于 2007-3-3 18:57

博览群姝 发表于 2007-3-3 21:23

em1 em1 em14 em14

新天下 发表于 2007-3-5 21:05

em14 em14 em14 em14 em1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