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说明
谢谢各位新老朋友关注,我本是这个网站的常客,也发表过一些谬论,亦似乎受到过欢迎。后因忙碌,便少来这里。去年在京游学期间应21世纪出版社之约写成“百字过关”中国书法学习方法系列丛书十本,选取十种经典范本进行“百字过关”讲解,未想颇受好评。我想很多人读了不少书,上了十几二十年的学,竞没有能把我们天天要使用汉字写好,而且这样的人是还很多,这种情况还很普遍,当事者也不忌讳这种遗憾的存在。然而必须明确的是:这绝不是能力的原因,而是不曾有一个正确的引导,不曾树立一个什么是好的字的标准,实际上就是在中学和小学期间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
大家静静地想一想,现在的中小学教师中有几个能把字写好的呢?我说的这种好其实只是关于“美观”的一种要求,而不是关于“书法艺术”的要求。事实是不仅离美观的要求相差很远,连正确、工整、易于辨认也是做得很不够的。我曾听北师大一所附中的一位年近六十岁的中学语文教师说,现在不少年轻教师一上讲台面对黑板写字就犯悚,不敢板书,一写出来下来的学生便嘘嘘发笑,但又不能不写,有时就干脆“龙飞凤舞”一番。我们当地有些小学据说有应付上面规定的所谓“三笔字”检查的事,一到要向上面交差时,教师们便请练过字的学生们帮忙,这时候我的一些小学生们就向我“诉苦”说:“累坏了,累坏了!”我问干吗,他们说帮老师写字呗,你说教师们都这样,还能为学生做个什么榜样么。
我也曾接触过不少这样的人士,如大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与文化或学术、技术有关的专家学者,名牌大学的高层次学历的学子就更多了,一谈到写字他们都毫不掩饰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不足,读了半辈子书也没能把字写好,无不感到遗憾。所有人都有把字写好的愿望,可是要用传统的方法,用“十年寒窗”来练字已很不现实。我通过思考和研究,结合过去给人指导的实践,总结出一种能够“速成”的办法,写成普及性读物十余种,并有一本适合于初学的亦已脱稿,正在修改中。我的口号是:只要写好100个字就能写好所有字!
光说不练可不是个事,人家会不信。于是近日在朋友们的怂恿下,有十多个热心于练字的三十多四十多岁的人聚在一起要求我做个指导,就这么开始了。我想如果能如我愿,能按照我的方法坚持(关键是坚持!)写上一年,每天用上一点点平时不自觉地浪费掉了的零碎时间,是完全有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我为这伙人的热情所感动,愿意陪大伙好好“玩”一年,但我提出了要求,希望能玩出点儿名堂来。我在这个活动中不收任何费用,每个月聚会一天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些问题,中午只吃最低廉的盒饭,为的是抓紧时间。
都说天才加勤奋等于成功,可天才是极其少有的,那是不是说成功的可能性就极其少有呢?所以我一向不赞成这句话。我要说的是:正确的方法加勤奋等于成功!(这里姑且不研究“成功”的准确定义。)因为方法或方向不正确,有时越勤奋往往会越糟糕。很多人练字不成功,就是因为方法不正确所造成的,我在这方面的体会太深了。因为我有过走很多弯路和已经走入正道的各种体会,所以我能告诉人们哪是直路哪是弯路,不走或少走弯路对于走向成功太重要了。然而直路也是需要走的,对于那些连直路也不愿意走或不能坚持走的人也就只有徒唤奈何了。
这个社会上有太多的人希望把字练好,只是没有一个契机,没有一种正确、实用和可操作的引导;亦有太多的人必须和应该把字练好,比如中小学教师(亦不排除更高层次的教师),医生、护士,公务员,科技工作者,等等,我们不能也不应要求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人人都把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是有可能做到的。写字与书法不是同一概念,写字是为实用服务的,其要求就是正确(有很多人连这一点也是远远没有做到的)、工整、易于辨认以及美观,而书法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则有着更高的更为复杂的要求,把字写好只是一个最低的标准。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种普及的、甚至是较为低级的教学没有什么意义,不怎么上档次,我则不这样认为。没有普及就没有提高,金字塔没有宽大的基座便不可能有塔尖的风光。这个时代的人们所接触到的信息量和机会大体是均等的,有各类展览面向所有人开放,有各类信息人人都能享有,博物馆的藏品也经常向公众展示,出版物多得几乎泛滥,而不同的人们所得到的结果却是千差万别。说明有大量人的认识水平尚且处在蒙昧状态,需要进行“启蒙”,一旦启蒙获得效果便有可能使人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其中一部分人还有可能走向某种成功,如此则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 本帖最后由 我是苦庐 于 2007-4-17 10:50 编辑 ] 功德无量!em2 em2 em2 em2 坚持与努力ing... ... em1 em1 em1 em1 好举措! em1 em1 em1 不收费,难得!!向冷老师致敬!!!!!!!!!!!!! 冷老师班里的美女不少啊em5 向冷老师致敬.不知冷老师能不能搞个函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