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23 12:36

曾柏清:老子篇章翻译之三十一

老子篇章翻译之三十一

【题解】
老子认为,战争是一件不吉祥的事情,费耗国力,以双方的牺牲和巨大的损失为代价,所以应该反对战争,即使战胜了,也不是一件值得喜庆的事,应该以哀悲的心情对待它。那些赞美战胜仗的人是乐于杀人者,乐于杀人者,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对待被杀死的人,要以哀悼的心情对待他们,要以丧礼处置战争的胜利。可以看出,老子是极其反对战争的,并且怀着极其悲悯的心情。这是极其可赞颂的心理。春秋战国,由于各国连年用兵,以至兵员缺乏,很多战士都是老人和少年人,壮年人死亡极多,它使生产无以为继,所以老子说:“说起打仗这件事,乃是不吉祥的事物,大家都憎恨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会做这事”,它造****员的巨大死亡,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国弱民穷,人民生活处于极其贫穷艰难的状态中,所以,战争并非是吉祥之事,不得已而用之,以淡薄的心情对待之,即使胜利了也不是一件值得赞美的事,因此那些赞美它的人是乐于杀人的人,乐于杀人和以战争逞强的人,是天下老百姓都极之痛恨的。为什么呢?因为战争的受害者是老百姓,死亡的都是自己的亲人,战争消耗的物质也由老百姓来承担,所有的悲哀伤痛老百姓独自忍受,还要辛勤耕作奉献国家。因此,战争行为和结果,对于战争双方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因此用战争逞强于天下的人,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这是老子从战争的本质上说得。但是,当时各国混战,造成战乱不休,物质和战争人员都有巨大的伤亡,各国都有一个责任,就是以战争结束战争,结束天下混战的局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各国都力图在国力上处于优越的地位。这就是法家主张变法图强的原因,冲破已得利益者即贵族集团的阻挠,鼓励和奖赏平民奴隶在内强外扩上为国家作出贡献,以保证支持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物质消耗和人员的死亡。但是既得利益者绝对不会轻易放弃所享有的好处,所以成为了改革图强的巨大阻力,因此,法家在国家之中进行改革总是难以成功和彻底,有些不得不半途而废,在秦国进行了彻底改革从而使国家强大起来的商鞅,最终由于贵族集团的怀恨在心,也落得一个车裂的下场。可见,从传统上说,在中国这个历史传统得以很好保存的国家,有作为的政治家真得要在政治生活中有所作为是非常之难的。

【原文】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释】
① 兵者:打仗的事情。
② 物:公众。
③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古礼主居右而客居左,因以左为尊位之称。
④ 恬淡:恬,指内心没有私愤。淡,指内心没有贪欲。
⑤ 莅:到场。

【译文】
说起打仗这件事,乃是不吉祥的事物,大家都憎恨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会做这事。有德行的人,平时上进心强,但对于打仗这事情,则以保守的观点看待它。战争这个不吉祥的工具,不是君子的工具,万不得已要用它,也是以恬淡不争之心为上。就是打胜仗了,也是一件不值得赞美的事情,那些赞美它的人,就是喜欢杀人的人。喜欢杀人的人,就不能得志于天下。吉庆的事居于尊位,不吉庆的事居于不被尊重的位置,军礼偏将军居于尊位,作为统帅的上将军居于不被尊重的位置,就是用丧礼来对待它。杀了人家兵众,以悲哀的心情到场处理,要以丧礼处置战争的胜利。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24 13:57

曾柏清:

秋日随想

再没有沉醉的村落
像星群簇拥着大地
又像星星散落在平原
只有车辆倾泻着火流

午夜如水般静谧
却再找不到昨日的灯台
所有的经过转眼成为历史
新的旋转成为舞台
秋风荡起了无尽的回忆
黄叶如翩翩的蝴蝶
以醉的姿态飞翔

寻觅终极如寻觅灵魂的归处
以一种浓烈的色彩在另一处复活

村庄,我呼唤恒久的名字
愿意在灵魂的醉乡再醉一回
伴着沉醉的灵魂寻找梦中的村落
故乡的渔火却也沉淀在回忆的深处
日夜拍打的浪涛回复最初的平静
让灵魂的故乡重筑舞台

海鸥含着昨日在午夜的莲盘盛开
生命那些深深浅浅的痕迹
再难觅昨天的歌台
生命要在下一个轮回演绎
在梦的深处寻找前世的记忆
纷纷是醉也是醒,在梦的边缘打开未来
活过一次只是时间的星星点点
生命的记忆在经历中加深印痕
美丽能否在敞开的窗口重回昨日
瞬间绽放也滤过信念的深纹
时间的钟响在千年之间来回摆渡
在无尽的黎明承接未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柏清:老子篇章翻译之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