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豪正室 发表于 2007-10-25 23:02

em1 em1

石文辉 发表于 2007-10-26 09:41

应该回到国人手中!!

墨樵 发表于 2007-10-26 12:11

上张彩色的

即将于下月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付拍的王羲之墨迹唐摹本《妹至帖》,一露面就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这件曾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中日书法珍品展上的“扛鼎之作”,长25.3公分,宽5.3公分,共17字,而估价达到了2400万港元,可谓字字超百万。
近几年,古代书法作品在拍场频频斩获高价。隋人《出师颂》在2003年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以2200万元的价格优先购得,《研山铭》在2002年被中国文物流通协调中心以2999万元拍得。极高的文化内涵注定这些作品必定成为重量级拍品。

“书圣”摹本堪比真迹
去年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中日书法珍品展上,最吸引人的当数《丧乱帖》、《孔侍中帖》和《妹至帖》三件收藏在日本的唐摹王羲之书法。《妹至帖》不见于中国历代著录,是王羲之研究方面的新资料。它于1973年在日本的五岛美术馆“昭和兰亭纪念展”上初次公开面世,属于某位私人藏家的名家手鉴。所谓手鉴,是将历代名迹切割成行,收在册页里作为鉴定古代墨迹的比较资料。《妹至帖》曾被切割成二行二十七字,但所用纸张和书写技法与《丧乱帖》和《孔侍中帖》相同,在研究摹拓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如今已无真迹流传。唐摹本是如今存世王羲之墨迹的最高境界,《妹至帖》也是目前王羲之存世唐摹本墨宝中唯一能在民间流通者。据佳士得拍卖行专家马成名先生介绍,《妹至帖》共17字,为草书,纸本,因其篇首的“妹至”两字而得名。此帖未见任何题款和收藏印记,更未被收入唐宋元明各朝名家著录。但从书法风格来看,原墨迹当属王羲之所书无疑。马成名强调,即将于香港佳士得拍卖的王羲之墨迹,可用“国宝重现”来形容。



书法经典频创高价
说到古代书法的市场行情,不能不提2004年纽约苏富比拍卖的赵孟瞓的《心经》,以191.2万美元成交,不仅在当时创下赵孟瞓作品拍卖的最高价,也使中国传统书法作品的价值在拍卖市场中更受关注。
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之所以在此次秋拍中推出国宝级的《妹至帖》,看中的也是古代书法作品的拍卖“钱”景。在近年的拍卖纪录中,曾有隋人《出师颂》和宋米芾《研山铭》等几件为数不多的书法经典现身拍卖会。其中,隋人《出师颂》在2003年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以2200万元的价格优先购得。而《研山铭》在2002年被中国文物流通协调中心以2999万元拍得。
至于古代帝王的书法拍卖价格更是在近年飞上了天,2004年北京翰海秋拍上推出了一套原本保存在先农坛的巨型乾隆皇帝书法册页《劭农纪典》,估价280万至350万元,最终以572万元的价格被一收藏家竞得。


独创性是价值关键
正是由于历代帝王对王羲之书法的情有独钟,最终使得王羲之走上了“书圣”宝座。梁武帝、唐太宗、宋仁宗、宋高宗、康熙、乾隆等历代皇帝都与王羲之及《兰亭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东晋以后历代帝王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导致了东晋以后中国书法史的发展以王羲之书法为正宗,这也是为什么此次《妹至帖》的拍卖能够引起市场如此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任何藏品一样,书法要判断其价值,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书法的艺术独创性和历史价值是其价值的关键,这也是古代书法投资的真谛。所有在书法史上堪称大师的书法家都有超越前人的独特创新,或因其高度的艺术价值变为典型,成为后人临摹学习的字帖,这些书法作品才有市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品种,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其投资前景必将非常广阔。

墨樵 发表于 2007-10-26 12:14

 新华网上海频道10月24日报道: 2006年3月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中日书法珍品展"中曾经引起轰动、目前在日本的唐摹王羲之书法中最引人注目的3件宝藏(《丧乱帖》、《孔侍中帖》和《妹至帖》)之一的《妹至帖》,将于11月3日至4日在上海展出2天,随后将在26日举行的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进行拍卖。佳士得拍卖公司的有关专家表示,希望这件反映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书法国宝能重归祖国,书写中华国宝回流的新篇章。   王羲之历史上被尊为中国书法家中的"书圣",他的书法作品如今已无真迹流传,而其唐摹本则是目前存世的王羲之墨迹的最高境界。中国书画专家、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国际董事马成名指出,唐太宗酷爱书法,遍求天下二王书迹,并令内廷供奉摹写书法高手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人摹写。故目前存世王羲之墨迹的唐摹本均十分精湛,仅下真迹一等。而日本与中国的交流在隋唐时最为盛行,据记载从7世纪到9世纪二百多年间,日本先后派遣遣唐使到中国来十多次,每次都有许多文物带回日本,其中亦有王羲之的墨迹。此外,中国也有鉴真和尚等高僧东渡日本,也带着王羲之的墨迹。因此,有日本专家估计,《妹至帖》是奈良时代经"舶载"而流传到日本。
  《妹至帖》长25.3厘米,宽5.3厘米,共17字,1973年在日本五岛美术馆的"昭和兰亭纪念展"上才首次公开露面。据专家透露,这件目前由日本著名藏家中村富次郎收藏的书法珍宝,是一位收藏家在日本昭和初年(1925)收藏的,原是某大名家留传下来的手鉴。"手鉴"是书法界内一种将历代著名书迹分割成数行作为鉴定家鉴定古代墨迹时的比对样本。专家认为,这件珍宝与《丧乱帖》和《孔侍中帖》运用同样的纸张、同样的技法制成,保存状态良好,可以作为探讨唐代募本的珍贵历史材料。
  近年来,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兴起,中国收藏家在国际拍卖场上收购中国国宝级艺术品,出现了中国文物艺术品从海外市场回流的趋势。据专家介绍,在中国最重要的书法作品的拍卖纪录中,曾有隋代的《出师颂》和宋代米芾的《研山铭》等书法经典现身拍卖会,其中,《出师颂》在2003年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以2200万元的价格优先购得,而《研山铭》在2002年被中国文物流通协调中心以2999万元拍得。

无止斋 发表于 2007-10-26 15:54

是真的吗???????em2 em2 em2

樵夫山人 发表于 2007-10-30 07:56

超清晰版

樵夫山人 发表于 2007-10-30 07:58

原帖由 无止斋 于 2007-10-26 15:54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是真的吗???????em2 em2 em2
当然是摩本
羲之就无真迹存世

小立 发表于 2007-10-30 08:02

em1 em1 em1

落榜书痴 发表于 2007-10-30 20:02

em1 em1 em1 em1 em1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