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07-11-5 17:21

中国毛笔贺莲青


中国毛笔贺莲青张鸿宇/文


故宫坤宁宫后御花园前有一个幽雅的院落,擅殿宇之美性属端肃,撷园林之趣情显清扬,数合至吉,故名静憩斋,据说太监小德张得宠时曾住在这里,如今已辟为会所,专供名人雅士游中小憩。院落不大,但非常规整,所有器物均为斋内原物,惟独正中一对贺莲青毛笔为后设,精美绝伦,与周围器物相得益彰,尽显皇家御用品级的尊贵与典雅。
不忍释手:贺莲青复生
由于尊贵,这对毛笔放在一个红木底托的玻璃罩里(主图1:静憩斋正室内景),明黄色的锦袱上正面图案为寿山福海,两侧为五彩祥云,缀配包金的龙头别子,呈现着一种宫廷的威仪。打开锦袱,是通体实木、独创造型的红木盒,盒盖上镌刻着御用金印和三个佛青色大字“贺莲青”,端庄典雅,超凡脱俗(次图2:锦袱和贺莲青盒)。打开盒盖,一对毛笔跃然眼前,左为神游天地纯羊毫,笔杆为名贵斑竹,杆上的天然斑纹有的象鹿皮斑、豹皮斑、蟒皮斑,有的象环形山、星云团、树年轮,千姿百态。右为铁画银钩纯紫毫,笔杆为紫檀木精制而成。笔顶和笔斗经手工磨制而成,光洁润泽,质地纯净,似脂似玉,似寿山鸡血,似玛瑙……令人不忍释手(次图3:贺莲青对笔)。盒内还专选上优檀香木特制收藏证,古雅溢香,薰风淳幽,扣架别子构思精妙独到,如意莲扣嵌配一颗天然绿松老珠,尽显尊贵与富丽。
笔贵于毫:人为羊挠痒
贺莲青毛笔不仅装潢精美,严苛的选料和精良的制作工艺更铸就了它国粹级的品质。
俗话说笔贵于毫。贺莲青毛笔选用羊毫笔毛全部出自江南特产湖羊之毛,紫毫全部出自江南吃竹饮泉的石上老兔。羊毛必须顺直不弯,表面光洁,使用起来柔顺服帖得心应手。据说当地饲养湖羊为取毛做笔,常常要把羊赶到水草好又无树无石的地方去放牧,为的是不让它们在树上石上蹭痒毁毛。所以湖羊常常能够享受到人工挠痒的尊贵待遇。一旦羊毛降级,卖价就会相差很多。尤其是拣毫选颖远不是通身皮毛都适合制笔,只能好中选优,优中择极,加之年产有限,拣选不易,求之实为至难至珍。据说制作一般毛笔的羊毛要数百元上千元一斤,而制作贺莲青毛笔所选的羊毛高达数万元。除了制笔行家,一般人仅凭肉眼很难区分羊毛的优劣,然而前不久,国家纺织行业内专门研究纤维的权威机构将贺莲青毛笔和其他毛笔的笔毛做了一个高倍放大摄影,在放大1000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普通毛笔的笔毛表面上纹路不清,角质鳞片大部分脱落且排列无序(小图4:普通笔毛放大图),而贺莲青笔毛却是纹路整齐清晰,角质鳞片像鱼鳞一样排列得非常规则有序(小图5:贺莲青笔毛放大图)。
制笔大师:千万毛中选一毫
一般人以为毛笔不过是一绺毛塞在竹管里,工艺很简单。其实贺莲青毛笔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在“中国笔都”湖州善琏,笔者了解了毛笔的制作过程。制作一支毛笔一
般要经过制作笔头、笔斗和笔杆、装套、刻字四个阶段若干道工序,上好的毛笔要经过120多道工序。而贺莲青毛笔则要经过160道手工工序方能完成,常人简直难以想象其工序的复杂。拿制作笔头来说,就要细分为几十道工序。一般首先是选毛,也就是选择原料,专门选择毛直平顺且长的皮毛放在石灰水中浸沤而不能拔毛,否则毛受力变形就不能用了。直到沤得“皮之不存”,毛也就无可依附而脱落下来了。
因为毛轻,制作笔头的梳理、成形、筛选等工序要在水盆里进行,所以制作笔头的第一道工序就是俗称的“水盆”。 一个笔头由两万多根顶级毫颖组成圆锥形,中心为柱,外周为披,从内到外要分层,从上到下也要分层。不同的层用不同长度的毛,如同盖一个建筑物,哪个方面都要考虑周全。一个优秀的老笔匠,则要在浸泡着上千万根毛的水盆中,不用尺子和放大镜,仅凭一把牛骨梳一边择毛,一边组合,这不仅要凭借老笔匠的功力、眼力和极大的耐心,而且往往需要二、三十年的家承熏陶和实践经验。每根毛中间都是空的,只有最上部的锋颖因为临近末梢才成为实的,梳理整齐就会显得发黑,笔匠称它为“黑子”。好毛笔的笔锋都要用它最上部的锋颖,而且要用在最适当的部位。每种毛都有它的特性,起什么作用的用在什么部位,才能好使。可以说,一个老笔匠就是一个组合大师,一只精美的毛笔就是大师的心血。这位老笔匠(图6:卜金娥照片)叫卜金娥,十七岁从卜家堰嫁到善琏来一直就在自家的作坊制作笔头,到如今已经四十多年了。她能够在浸泡着千万根毛的水盆里把每一根毛梳理得锋颖整齐透亮(图7:梳理好的笔毛),为下面的披毛、整形、捆扎、择笔等工序打下决定性的基础。所以,一支笔好不好用,首先取决于笔头的制作。而贺莲青毛笔能够获得交口称赞,首先就在于它所用的毫颖根根都是“万毫择一,贵胜赤金,毫毫珍稀,无上至极”。
故宫收藏:国家文物“贺莲青”
贺莲青工艺精湛早有渊源。清朝乾隆时期以来,经济文化繁荣,宫廷御笔制造技艺炉火纯青,毛笔从实用向用藏并重转变,它的鉴赏性日益显现。江西人贺莲青早年进入“毫颖之技甲天下”的浙江湖州设庄制售湖笔,因为选料极为严苛不计工本,所制湖笔不仅在当地口碑极好,在文人雅士和进京举子中也大受青睐。咸丰六年(1856年),懿贵妃慈禧为以一对名为“腾蛟起凤”的贺莲青毛笔(图8:腾蛟起凤毛笔)进献给咸丰贺寿,使龙颜大悦而得宠,于是给贺莲青笔庄题写了“松寿”二字(图9:松寿匾)作为答谢(现此二字匾犹存于世),贺莲青湖笔庄因此又名“鹤松寿堂”,贺莲青毛笔名声大振,此后贺莲青在北京琉璃厂开设了最大的笔庄。因御笔“贺莲青”作工、选料的精美与考究,那些皇室成员、王公贵族们将贺莲青毛笔作为上等藏品相互传送,朝廷还把它作为外交礼物赠送别国。皇子皇孙们学习,贺莲青毛笔自然也是他们必不可少的时尚。目前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历代皇帝使用过的贺莲青毛笔便是最好的佐证。
后来,慈禧为光绪皇帝亲选的老师,时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龢不仅知识渊博,通今博古,对“贺莲青”毛笔的历史十分了解,也深知慈禧与“贺莲青”的关系,他所用毛笔基本上都从贺家选购,与贺家关系非常融洽,贺家为翁同龢特制了“披羊狼毫笔”、“披狼羊毫笔”,翁同龢为此特题字以示答谢,贺家人将字作成黄底黑字的匾额放于“贺莲青”笔庄的第二道门楣上。现这块匾额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书画大家:贺莲青居功不小
到了近现代乃至当代,贺氏制笔尤为书画名家和国家政要所钟爱,齐白石、张大千、李苦禅、启功等大师皆与贺氏后人交友往来,互为知音,同求妙笔。
一代草圣于右任(1879一1964),名伯循,祖籍陕西,一九四九年随***政府到达台湾,由于匆忙,将自己平时惯用的毛笔遗失在广东,因当地毛笔实在无法使用,在台湾的前两三年里,老先生竟闹起笔荒来。据他周边工作人员介绍,一次老先生的同乡偶然从大陆购得“贺莲青”大楷等毛笔,毛笔的顺手、受用使得老先生由衷地高兴,这才结束了老先生的笔荒。老先生的真行草书各体,气势磅薄,使台湾每位热爱书法的人陶醉其中,如醉如痴,尤其是老先生的标准草书,更被人们视为经典。这其中,贺莲青居功不小。
中国近代思想家、翻译家,传播社会学的先驱者严复(1854-1921)书法功底很深,他十分喜爱董其昌的书法,空闲之余总要练习临摹董其昌的书帖,而这时都是亲自购得的贺莲青毛笔在伴随着他。严复有写日记的习惯,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日记共十一册,其中他在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廿八日的日记中记到:“进京,四点钟。入学部。购贺莲青羊毛,四十三两……”。
“吴派书法”的创立人,著名学者吴玉如(1898-1982),曾在南开中学与周总理同班学习,他对文房四宝深有研究,同时十分钟爱“贺莲青”毛笔。他写大字专用细管长锋羊毫笔和薄纸淡墨,用笔特别是兼毫小楷笔,都要到贺莲青笔店去买。他用的墨锭是家藏旧物。吴老先生用纸专用薄如蝉翼的棉连纸。他的书法达到了“以平正规矩取胜”,于平淡中见光彩,而绚烂之极又复归于平淡的境界。   
    中国画大师黄宾虹(1865-1955)与黄居索(1897-1986,中央文史馆馆员,曾追随中山先生革命)交往深厚,一生喜爱贺莲青毛笔,在他的书信集第四十四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居素道兄鉴:近得手书诵悉甚慰。鄙见作画如习拳术,既得方法尤贵勤力,先必谢绝酬应……东方文化历史悠远,改革维新屡进屡退,剥肤存液以有千古不磨之精神,昭垂宇宙。欧美人近三十年来搜购中国古画,上窥宋元之堂奥,思有以改变欧画之精神……贺莲青笔该号无法寄上,拟托黄嘉德君处转,拙画附上分函或仍可寄。此布。”
而当“贺莲青”毛笔自第三代起渐渐衰落,宾虹大师也曾在给黄居索的信中告之:“笔因贺莲青今不如昔……”。
贺莲青毛笔终于在贺氏传人、故宫博物院、北京润思程御品文化有限公司、清史学家的努力下得以复生,在作工与选料上的精心考究,不输古人,得到了范曾等著名书画大家的高度赞誉,“贺莲青”网站(WWW.helianqing.cn)也已开通,让人们能更好的了解 “贺莲青”的辉煌历史,虽然受高品质原料供应所限,年产尚难逾千套,但贺莲青毛笔的复生必将为当今中国的毛笔行业注入新生力量,推动中国“文房四宝”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之林创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辉煌未来。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07-11-5 17:2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闪光点“贺莲青”百年老号 皇家御用 

五千多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然而祖先留下的这些优势资源,有时并未被国人所意识,甚至要远离它,或因它的消失而远离我们。
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规划中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技艺的传承;抢救濒危文化遗产,办好世界中华传统文化论坛。这对致力于从事御品文化整理,复生百年老号“贺莲青”毛笔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个巨大鼓舞。
笔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各种文化达到很高程度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没有笔的记载,文化就不好谈起,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而唯有中国毛笔至今存世,同中国汉字一样都是人类文化奇迹,举世无双。“贺莲青”毛笔在此传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代中国文房四宝史上,它享有中国“皇家御用”之至尊特殊身份,曾经荣耀皇宫、名倾京城。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偕同典藏明证其尊贵显赫的历史地位。其国粹经典的气质展示着中华民族悠远而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虽然经四年艰辛努力,人力物力颇费,但我们的执着换取了百年老号“贺莲青”的复生,从而避免了它即将失传的危险(我们还要为恢复它上等藏品、外交礼品的历史地位而努力)。虽然因作工、选料的苛严使复生的制作量难达千套,但足以体现出皇家御用的尊贵大气。让我们回到170多年前的那段不为人熟知的历史:
公元1830年,湖笔名匠贺莲青在京城艰辛创业,以“不惜工本,细心拣选上等原料”为品质保证,其制笔深受文人墨客与赶考秀才的青睐,名享京城,继而成为浙江巡抚每年必备的朝廷“贡品”。贺莲青毛笔遂成为皇家御用笔,道光皇帝起,清宫所用毛笔皆由贺莲青制作供应。
这其中发生了许多有意思的故事,自乾隆时期,经济文化繁荣,宫廷御笔制造技艺炉火纯青,毛笔的鉴赏性日益显现,毛笔从实用向用藏并重转变。道光年间以来,也是如此,因“贺莲青”毛笔作工、选料的精细考究,皇室成员、王公贵族们将“贺莲青”毛笔作为上等藏品相互之间传送,朝廷有时把它作为外交礼物赠送别国。而最著名的是公元1856年,咸丰皇帝寿诞,时为懿贵妃的慈禧呈以一对“腾蛟起凤”笔贺庆,此笔美妙美幻,寓意丰富,令咸丰赏心大悦,慈禧为此特题匾赏赐“贺莲青”。这对笔为国家二级文物。
光绪皇帝宠爱的珍妃,天姿聪颖,喜爱书画,经常与光绪皇帝舞文弄墨,情投意合,他们都很喜爱“贺莲青”毛笔。溥仪直到晚年,还请贺氏传人特制一对大楂笔陪伴。
著名大学士光绪老师翁同龢、首任北大校长严复、大书画家齐白石、张大千、李苦禅、启功等也都经常到贺家去特制毛笔。黄宾虹、于右任也对“贺莲青”毛笔钟爱有加。
多年的奋斗使“贺莲青”成为中国毛笔的顶尖名号,贺氏开设了琉璃厂当时最大的文房四宝店,并带徒传业,高徒继业自立,如:京城“戴月轩”,天津“梦花溪室”等,“贺莲青”至今已是六代传人。
过去为皇家作事,不论是敬畏皇权,还是皇恩圣宠,无人敢懈怠,工匠、手艺、选料都是优中选极,这才能产生出艺术品、珍稀品以至国宝,贺莲青毛笔的复生成功证明我们继承了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
我们遵循“不惜工本,顶级选料”之祖训,所制“贺莲青”毛笔及其饰物,精心考究,不输古人。每个部分及其细节都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与寓意,一起组合成一篇“文章”,相辅相成,呼应衬托。
宫廷锦袱正面所绣图案为寿山福海,如天工图画之传神,以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两侧五彩祥云,栩栩夺目,似驾世游天,寓含美满吉祥。配以龙头别,又尽显皇家尊贵、威严。老红木盒上金字“皇家御用”与佛青色“贺莲青”相得益彰,似述说当年慈禧因“贺家”所作毛笔而使咸丰皇帝大悦,当赐“松寿”二字的故事。掀开红木盒盖,整个盒座犹如一架“古琴”跃然眼前,仿佛告诉人们,琴棋书画自古就与笔墨纸砚 “形影不离”。细细观瞧,两支极品毛笔“神游天地”、“铁画银钩”如弦横卧正中,笔杆上的天然图案与手工刊字相互映衬,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毛笔由一对如意金扣所固,搭合在一起,似拱手作揖:“祝万事如意”。笔架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为避邪之物,威猛可爱,时刻护卫着这对珍贵的毛笔。                        
“贺莲青”毛笔如此精美,是经过160道工序且大多为手工完成,常人难以相信其工序的复杂。仅以作笔头为例:它不像人们想象的,把一绺毛塞进笔杆,梳理梳理即可。一个笔头要由2万多根顶级毫颖组成圆锥形,从内到外要分层,从上到下也要分层。不同的层用不同长度的毛,如同盖一个建筑物,哪个方面都要考虑周全,而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是分开的,设计还可以修改、停停。一个老笔匠,则要在一个泡着上千万根毛,不同品质混在一起的水盆中,不用尺子和放大镜,连续边择毛,边组合,每根毛都要是最好品质。而最好的品质与好的品质区别不大,这需具备二三十年的功力、眼力、经验和极大的耐心。每种毛都有它的特性,起什么作用的用在什么部位,这样作出的笔才能好使,如同建筑物的柱和梁,放反就麻烦了,一个老笔匠就是一个精美组合大师,一只笔,就是大师的心血。
“贺莲青”毛笔选料优中选极,毫颖要在特定采毛期,用特定品种,特定兽龄、特定部位,采收的毛才能保证极品,如同明前采茶芽。尤其紫毫,自古就被称为金贵紫毫,唐代白居易的《紫毫歌》中,对紫毫尽显溢美之词。笔斗、笔顶料为珍稀天然产物,色泽、质地纯净似玉、似寿山石、鸡血石者,少之又少。珍贵鹿斑竹作杆,杆上纹案有的象鹿皮斑、豹皮斑、蟒皮斑,有的象环形山、星云团、树年轮,为天然生成,未有重一,稀缺难觅。
现在,“贺莲青”毛笔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饭店展示,为的是让人们看到它的精美、它的极品经典,使人联想用之有得心应手之妙感,珍藏雅趣,把赏难释,更重要的是为了弘扬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瑰宝,并代代传承下去。“贺莲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闪光点,它的复生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想在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上尽一点微薄之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精神支柱,它的兴盛辉煌往往能够影响世界。在此,衷心祝愿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事业星光灿烂。

吴wuandong 发表于 2007-11-5 17:56

em1 em1 em1

逸墨斋 发表于 2007-11-10 05:35

em1 em1

慕书氏 发表于 2008-4-22 15:58

em1 em1 em1

研墨客 发表于 2008-5-5 16:58

好笔难求呀!得空去湖州掏些好笔用em5

潘老大 发表于 2008-10-19 13:18

em1 em1

连山客 发表于 2009-2-5 20:38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塞外东坡 发表于 2009-7-27 23:26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聋髯 发表于 2009-8-9 09:02

现时毛笔用后大多不称心。因之买了又买,用后搁之一旁,真无奈。em6 em21 em2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毛笔贺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