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芸轩 发表于 2007-11-6 20:34

全国新文人书法展览作品入展名录

   2007年11月3日,"全国新文人书法研讨会暨邀请展"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开幕.中国书协副主席、河北省书协主席旭宇、河北省文联原党组书记、河北省书协顾问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世文、河北省书协副主席熊基权、杜锡瑞、郭永利、任桂子、陈茂才、河北省书协主席团委员孙学东、河北省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湛、河北古韵艺术馆总经理***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理论家以及石家庄日报、当代书法网、中国百家书画网等30名余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开幕式由胡湛先生主持,李世文先生首先致开幕辞,旭宇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此次研讨会议是在“新文人书法”作为一个书法创作理念提出并持续讨论研究十年之后召开的。这个理论可能只是当代多元的书法创作理念主张之一,但它又同时具有充分的开放性,旭宇先生对此有这样的阐释:“不是文人的可以通过学习成为文人,是文人的可以向更高的境界提高。”正是以此为主旨,才促成了这次面向全国书坛的公开学术研讨和创作展览邀请活动。活动征集的稿件汇编《新文人书法文集》全面记录和展示了新文人书法研究的学术成果,体现了对同一课题的百家争鸣之开放性、求真求实时代精神及自由讨论探索的风气特征。会议在对新文人书法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和研讨的同时,还展出了“新文人书法邀请展”征稿中遴选出的近百家的百幅作品。虽然作品风格不同,既有当今书坛的领军人物如旭宇等,也有默默无闻的青年后生,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新文人书法”“书以体道”典雅精神的回归。

全国新文人书法研讨会暨邀请展综述

全国新文人书法研讨会暨邀请展综述:(提纲详细内容后续添加)
会议特点:
1开放性
2规范性
3理论联系实际
研讨要点:
1新文人书法的内涵及其定义
2新文人书法与新文化及当代文化之关系
3新文人书法的审美标准
4新文人书法创作风尚特征
(1),由内到外由人到书,强调主体知识及人格修养
(2)技法
(3),书卷气
(4),有意于佳科学方法论
5新文人书家研究,(1)新文化运动后第一代,(2)建国后第二代
                      新文人书法研讨会入选论文题目及作者名单

新文人书法应该是一种文化自觉                           李庶民
在现代书法体制下倡导新文人书法的意义                   王大中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新文人书法问题研究                     吕文明
“文道并重”与新文人书法运动                           丘若
作为当代“古文”复兴运动的新文人书法                   胡湛
有关“新文人书法”概念的释疑                           吴又华
新文人书法的审美批评标准                               肖政
新文人书法特征初探                                     高军红
倡导“新文人书法五明”理论                           李冠宏
“新文人书法”与“诗意派书法”                         虞卫毅
新文人书法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吕福隆
“学问文章之气”在书法中的地位与价值
-----山谷书论所见                                    梁继
略说新文人书家的国学修养问题                           刘宗超
书卷气:新文人书法的重新扳依
--兼论王国维、鲁迅的个性书风特征                     寇学臣
论文字内容与新文人书法创作                           叶鹏飞
论新文人书法创作的休闲特征                           廖科
幽抱尚于文字钟----新文人书法的幽抱情结               吴川淮
价值取向的背后
──从“京派”历史上的几位留洋的新文人艺术家说起       朱京生
新文化运动以来文人书家概览                           王律
传承与发展:功能转变中的理性选择                     李世文、郗吉堂
关于新文人书法的理性思考                            倪文东、周劲松
简论新文人书法发展之动力及其它                    黄宪律


附:全国新文人书法展览作品名录:
序号 姓名 省份 书体 规格形式 件数   
1 旭宇 河北 行书 斗方 1   
2 周永健 重庆 隶书 六尺条 1   
3 张改琴 甘肃 行草 四尺整 1   
4 王祥之 北京 行书 四尺整 1   
5 吴震启 北京 行书 四尺整 1   
6 周志高 北京 草书 一尺半斗方 1   
7 周俊杰 河南 行草 四尺整 1   
8 范硕 河北 行草 斗方 1   
9 熊基权 河北 碑行 四尺条 1   
10 杜锡瑞 河北 行草 四尺整 1   
11 郭永利 河北 隶楷 六尺整对联 2   
12 任桂子 河北 隶书 六尺斗方 1   
13 陈茂才 河北 行书 横匹 1   
14 李世文 河北 草书 六尺条 1   
15 倪文东 北京 隶书 八尺联条 1   
16 王天唏 北京 行 四尺整 1   
17 胡立民 北京 楷书 横匹 1   
18 胡湛 河北 草书 八尺条 1   
19 冯宝麟 河北 隶书 八尺整 1   
20 陈其吉 海南 楷书 斗方 1   
21 李庶民 山西 篆书 四尺整 1   
22 洪亮 浙江 篆 四尺整 1   
23 何昌贵 黑龙江 隶 四尺整 1   
24 廖科 重庆 行草 四尺条 1   
25 虞卫毅 安徽 草书 三尺整 1   
26 朱京生 北京 荷花 小斗方 1   
27 齐君 北京 楷书 六尺对 2   
28 叶鹏飞 江苏 草书 5尺整 1   
29 赵生泉 河北 楷书 5尺对 2   
30 王大中 山东 篆 3尺条 1   
31 吴又华 广东 草书 四尺整 1   
32 李江 邢台 行草 斗方 1   
33 李建华 邢台 行 四尺整 1   
34 孙学东 邢台 隶书 8尺条 1   
35 赵殿元 邢台 行草 6尺4条屏 4   
36 王永红 山西 行 8尺对 2   
37 王云娥 山西 楷 6尺整 1   
38 王书峰 四川 行 8尺整 1   
39 陈明元 山西 行草 四尺整 1
40 吕文明 山东 行草 4尺条 1   
41 吴川淮 陕西 草 8尺条 1   
42 舒冰 河南 篆隶 8尺整彩 1   
43 邹名宏 河南 隶 8尺整 1   
44 童辉 陕西 篆隶 四尺整 1   
45 曹伟革 陕西 行 六尺条 1   
46 程利 陕西 篆 4尺条 2   
47 宋江安 陕西 行 4尺条 1   
48 霍贵山 河北 行 6尺 1   
49 吕福隆 山东 楷 8尺整 1   
50 霍威 河北 草 8尺条 1   
51 陆浙江 安徽 篆刻 3尺条 1   
52 吕伟涛 陕西8尺对 1   
53 崔永波 北京 行楷 横披 1   
54 刘江 北京 草 4尺条 1   
55 闵东昌 陕西 行草 6尺 1   
56 李兆银 美国纽约 行 4尺横 1   
57 郜锦强 安徽 行 4尺横 1   
58 曹端阳 江西 行 4尺条 1   
59 李志伟 江苏 行 8尺整 1   
60 缪广力 辽宁 隶 8尺条 1   
61 张金专 山东 行草 4尺条 1   
62 李英光(冠宏) 湖南 行 6尺整 1   
63 王斌 四川 行草 8尺整 1   
64 朱小砚 内蒙古 篆 6尺整 1   
65 苏显双 吉林 草 5尺条 1   
66 陈亚州 湖南 草 3尺条 1   
67 孙英力 河北 行草 8尺条 1   
68 祥涛 河北 行草 6尺条 1   
69 张新生 陕西 行草 4尺整 1   
70 吉凯丰 山东 篆 8尺对 2   
71 雨石 北京 楷 横披 1   
72 金有光 南京 隶 6尺对 2   
73 屈则俭 广西 行 小8尺条 1   
74 邹泉生 福建 行 4尺对 2   
75 贾双瑞 河北 行草 4尺条 1   
76 王大文 北京 行 6尺对 2   
77 江海滨 安徽 行草 4尺整 1   
78 方存双 上海 草 4尺对 1
79 张波 湖北武汉 章草 4尺对 2   
80 陈功 湖南 草 4尺条 1   
81 高玉岭 河北 草 6尺条1   
82 张海 (河北) 榜书 6尺条 1   
83 黄贤律 河北 行草 横批 1   
84 程俊力 河北 行草 4尺条 1   
85 寇学臣 河北 行 四尺联 2   
86 陈智 安徽行草 4尺整 1   
      
合计   100   

三毛草人 发表于 2007-11-6 20:48

em1 em1

八怪 发表于 2007-11-6 20:55

鱼龙混杂face9

船山居士 发表于 2007-11-6 21:19

em2 em2

森豪正室 发表于 2007-11-6 21:20

em5 em5 em5

万盛贾秀平 发表于 2007-11-6 21:56

em1 em1 em1

落榜书痴 发表于 2007-11-6 22:08

em1 em1 em1 em1

kxcd 发表于 2007-11-6 22:51

em1 em1

经天 发表于 2007-11-6 23:29

em1 em1 em1

逸墨斋 发表于 2007-11-7 05:23

em1 .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